在福建長汀縣水土保持科教園,習(xi) 近平24年前捐種的那棵香樟樹,昂然挺立,枝繁葉茂,見證著長汀這片紅土地上的綠色奇跡。
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福建省長汀縣水土保持科教園捐種的香樟樹。圖源:學習(xi) 時報
長汀,曾是我國南方紅壤區水土流失最嚴(yan) 重的地區之一,“山光、水濁、田瘦、人窮”,短短八字道盡了當年的困境。從(cong) 1983年起,長汀被列為(wei) 福建省水土流失綜合治理試點。
1999年11月,習(xi) 近平在龍岩市長汀縣河田水土流失治理區調研。圖源:《習(xi) 近平在福建(下)》
1999年11月27日,時任福建省委副書(shu) 記、代省長的習(xi) 近平專(zhuan) 程來到長汀調研水土流失治理工作。當了解到水土流失麵積仍超過百萬(wan) 畝(mu) 時,他神情嚴(yan) 肅,對在場的幹部說:“長汀水土流失是‘癩痢頭’、是頑症,久治不愈,1983年項南書(shu) 記專(zhuan) 門研究治理,至今人民懷念,寄予希望,但‘革命尚未成功,同誌仍須努力’。”
當天中午,習(xi) 近平組織召開座談會(hui) ,當場表態:“省裏將在政策、資金方麵給予長汀傾(qing) 斜,就是傾(qing) 斜到腰都彎了,也要繼續傾(qing) 斜。”
2000年2月,福建省將“開展以長汀嚴(yan) 重水土流失區為(wei) 重點的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列入省為(wei) 民辦實事項目,確定省財政每年專(zhuan) 項撥款。
自此,長汀大規模水土流失治理拉開大幕。
2000年3月,長汀縣組織幹部和群眾(zhong) 捐款建設河田世紀生態園。習(xi) 近平得知後,於(yu) 5月29日托人送去1000元,為(wei) 生態園捐種了一棵香樟樹。
2001年10月13日,再赴長汀時,習(xi) 近平來到河田世紀生態園(現為(wei) 長汀縣水土保持科教園),看見一年前捐種的香樟樹已是鬱鬱蔥蔥,十分高興(xing) ,親(qin) 自為(wei) 它培土、澆水。
2001年10月,習(xi) 近平在龍岩市長汀縣調研水土流失治理工作,在河田世紀生態園為(wei) 樹培土。圖源:《習(xi) 近平在福建(下)》
在生態園後山石壁下的水土流失治理現場,時任長汀縣水土保持局局長的鍾炳林帶著當年的“作戰圖”,向習(xi) 近平匯報了兩(liang) 年來的治理情況。看著兩(liang) 年前光禿禿的山嶺現在已有了蔥蔥綠意,習(xi) 近平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鍾炳林順手拔了一棵草給他看,說:“這種草叫鷓鴣草,生命力很強,隻在貧瘠的地方生長。”
習(xi) 近平仔細端詳著這棵草,說道:“讓我們(men) 共同努力,艱苦奮鬥,把長汀水土流失治理好,就讓這種草‘隻把春來報’吧!”
福建省龍岩市長汀縣的長汀汀江國家濕地公園景色(2020年7月28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魏培全 攝
經過多年持續治理,如今的長汀,青山夾道,草木繁茂。“長汀經驗”也作為(wei) 世界生態修複實踐成功案例向全球推廣。
2021年3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福建考察時,得知長汀已成綠洲般的美麗(li) 家園,他回憶起當年往事:“我給大家講,給生態投了錢,看似不像開發建設一樣養(yang) 雞生蛋,但這件事必須抓。抓到最後卻是養(yang) 了金雞、生了金蛋。”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