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業(ye) 發展,要在創新;創新之道,唯在得人。
“全部科技史都證明,誰擁有了一流創新人才、擁有了一流科學家,誰就能在科技創新中占據優(you) 勢。”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高度重視科技創新工作。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總書(shu) 記多次考察科研院所、高校、高新技術企業(ye) ,出席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hui) 並為(wei) 獲獎者頒獎,給科學家和科技工作者代表回信等,對廣大科技工作者關(guan) 懷備至、寄予厚望。
《時政微觀察》與(yu) 你一起重溫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同科技工作者之間的動人故事,感悟總書(shu) 記的親(qin) 切關(guan) 懷與(yu) 殷切囑托。
禮讚——
“國家的財富、人民的驕傲、民族的光榮”
2015年1月9日,北京人民大會(hui) 堂,掌聲熱烈。2014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hui) ,隆重舉(ju) 行。
年近九旬的中國“氫彈之父”於(yu) 敏院士坐著輪椅,由工作人員推上領獎台。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微笑著躬下身,為(wei) 其頒發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證書(shu) ,並同他熱情握手表示祝賀。這一幕,感動了現場內(nei) 外。
2015年1月9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向獲得2014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的中國科學院院士於(yu) 敏頒獎。
這樣禮待老一輩科學家的畫麵,還有很多——
2017年11月17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同參加全國精神文明建設表彰大會(hui) 的600多名代表合影。看到90多歲的黃旭華院士站在代表們(men) 中間,總書(shu) 記拉著他的手,微笑著請他坐到自己身邊。
2021年11月3日,202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hui) 上,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向獲得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的中國航空工業(ye) 集團有限公司顧誦芬院士頒發了獎章、證書(shu) ,同他熱情握手表示祝賀,並請他到主席台就座。大會(hui) 後,總書(shu) 記又走向行動不便的顧誦芬院士,同他再次握手,親(qin) 切交流。
2021年11月3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向獲得2020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的中國航空工業(ye) 集團有限公司顧誦芬院士頒獎。
“繁霜盡是心頭血,灑向千峰秋葉丹。”2018年5月28日,在中國科學院第十九次院士大會(hui) 、中國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會(hui) 上,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引用這句古詩,點讚兩(liang) 院院士“是國家的財富、人民的驕傲、民族的光榮”。
總書(shu) 記深情地說:“我們(men) 的很多院士都具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le) 而樂(le) ’的深厚情懷,都是‘幹驚天動地事,做隱姓埋名人’的民族英雄!”他要求各級黨(dang) 委和政府對院士們(men) 要政治上關(guan) 懷、工作上支持、生活上關(guan) 心,當好後勤部長。要做好退休院士工作,保證他們(men) 的待遇和禮遇,鼓勵他們(men) 繼續發揮作用。
“蓋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身體(ti) 力行,帶動全社會(hui) 厚植識才愛才敬才用才的環境。
信心——
“我國教育是能夠培養(yang) 出大師來的”
2016年1月,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hui) ,備受矚目的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頒給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wei) 院士團隊的“多光子糾纏及幹涉度量”項目。
作為(wei) 該項目的第一完成人,潘建偉(wei) 也因年僅(jin) 45歲的年齡優(you) 勢,刷新了2006年支誌明49歲獲自然獎一等獎的紀錄。這一年,在自然獎和發明獎的獲獎者中,最年輕的第一完成人都是39歲,而進步獎最年輕的第一完成人38歲。
“我國教育是能夠培養(yang) 出大師來的,我們(men) 要有這個(ge) 自信!”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非常關(guan) 心青年科技人才的培養(yang) 。在地方考察中,他多次走進企業(ye) ,同年輕研發人員麵對麵交流。
2023年7月5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江蘇蘇州華興(xing) 源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同企業(ye) 年輕研發人員親(qin) 切交流。
“都很有朝氣啊!”去年7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走進江蘇蘇州華興(xing) 源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企業(ye) 研發車間、光電實驗室,尖端儀(yi) 器設備旁一張張年輕麵孔讓總書(shu) 記十分欣慰。
“是什麽(me) 學校畢業(ye) 的?”“工作幾年了?”“學什麽(me) 專(zhuan) 業(ye) 的?”總書(shu) 記親(qin) 切詢問。
企業(ye) 負責人介紹,公司員工平均年齡隻有32歲。他們(men) 還以年輕人為(wei) 主力成立了一個(ge) “珠峰事業(ye) 部”,加快核心技術攻關(guan) ,勇攀科學技術高峰。
“你們(men) 在這裏做的正是攀登高峰的工作,很有意義(yi) 。年輕人可以施展你們(men) 的才華,好啊!”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勉勵道。
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新核素團隊科研人員在觀察和記錄設備狀態。
總書(shu) 記多次表示要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強調“鼓勵年輕人大膽創新、勇於(yu) 創新,讓青年才俊像泉水一樣奔湧而出”。
“揭榜掛帥”“賽馬製”支持科學家大膽探索,更多青年科學家在重大科研任務中挑大梁;以破除“唯論文、唯職稱、唯學曆、唯獎項”的“四唯”現象和“立新標”為(wei) 突破口,為(wei) 科研人員鬆綁、減負;以創新價(jia) 值、能力、貢獻為(wei) 導向的人才評價(jia) 體(ti) 係正在建立,激活科技創新的“一池春水”……在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的關(guan) 懷、指引下,越來越多青年人才在科技創新的第一線茁壯成長。
寄望——
“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當了總書(shu) 記後,我第一個(ge) 來科技組。”
這是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2013年參加全國兩(liang) 會(hui) 科協、科技界委員聯組會(hui) 時的開場白。親(qin) 切的話語中,飽含對科技工作的高度重視與(yu) 殷殷期望。
當下,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chan) 業(ye) 變革洶湧而來,科技創新成為(wei) 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關(guan) 鍵命題。
“著力造就大批胸懷使命感的尖端人才”“努力成為(wei) 世界主要科學中心和創新高地”“努力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從(cong) 國內(nei) 考察到出席重要活動,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提出明確要求。
2020年5月12日,總書(shu) 記在山西太鋼不鏽鋼精密帶鋼有限公司考察調研。在生產(chan) 車間,他拿起一片厚度僅(jin) 0.02毫米的“手撕鋼”,輕輕扭折了一下,稱讚說:“百煉鋼做成了繞指柔。”總書(shu) 記同圍攏過來的職工代表親(qin) 切交流,“希望你們(men) 再接再厲,在高端製造業(ye) 科技創新上不斷勇攀高峰,在支撐先進製造業(ye) 方麵邁出新的更大步伐。”
現如今,太鋼生產(chan) 的“手撕鋼”厚度已達0.015毫米,廣泛應用於(yu) 航空航天、醫療器械等領域,是非常重要的關(guan) 鍵基礎材料。
“手撕鋼”
今年3月,全國兩(liang) 會(hui) 結束不到一周,總書(shu) 記赴湖南考察,對加快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提出了明確要求,“要以科技創新引領產(chan) 業(ye) 創新,積極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
4月,在山城重慶,總書(shu) 記走進科技創新和產(chan) 業(ye) 發展成果展示廳,聽聞研製的海上風電機組整機國產(chan) 化率99%,很是感慨:“當年我在福建工作的時候,中國還沒有海上風電。曾幾何時啊!”
2024年4月22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參觀重慶科技創新和產(chan) 業(ye) 發展成果展示。
“祝融”探火、“嫦娥”攬月、“北鬥”組網、“奮鬥者”號探海……為(wei) 加快建設科技強國、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廣大科技工作者奮力攻關(guan) 、不懈前行。
2024年6月,五星紅旗在落在月背的嫦娥六號探測器上展開。
科技創新大潮澎湃,千帆競發勇進者勝。
我國廣大科技工作者牢記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囑托,正以與(yu) 時俱進的精神、革故鼎新的勇氣、堅忍不拔的定力,肩負起時代賦予的重任,把論文寫(xie) 在祖國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應用在實現現代化的偉(wei) 大事業(ye) 中。
實踐證明,我國自主創新事業(ye) 是大有可為(wei) 的!我國廣大科技工作者是大有作為(wei) 的!
監製丨耿誌民
製片人丨興(xing) 來 寧黎黎
執筆丨張亞(ya) 楠
視覺丨江雨航
審校丨程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