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日,全國科技大會(hui) 、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hui) 、兩(liang) 院院士大會(hui) 召開。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為(wei) 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等頒獎並發表重要講話。
約3000人齊聚人民大會(hui) 堂,統一思想、深化認識。
與(yu) 8年前的“科技三會(hui) ”相比,中國科技事業(ye) 有了新突破新跨越,也麵臨(lin) 新任務新挑戰。站在新中國成立75周年和新一輪全麵深化改革大幕將啟的節點上,如何繼續做好科技創新這篇大文章?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會(hui) 上精辟論述了科技創新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實現第二個(ge) 百年奮鬥目標偉(wei) 大進程中的重要作用,係統闡明了新形勢下加快建設科技強國的基本內(nei) 涵和主要任務,更詳盡回答了建設科技強國的時代命題。
總結規律:對科技創新規律的認識提升到新高度
進入新時代,中國科技事業(ye) 取得曆史性成就、發生曆史性變革。無論是前沿突破、大國重器還是創新驅動、人才活力,跨越之大,有目共睹。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對此充分肯定,講話中對一些標誌性成果如數家珍。
創新成果令人振奮,創新實踐波瀾壯闊,由此積累下的許多寶貴經驗彌足珍貴,必須長期堅持並在實踐中不斷豐(feng) 富完善。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將這些經驗高度概括為(wei) “八個(ge) 堅持”,從(cong) 而將對科技創新規律的認識提升到了新高度——
堅持黨(dang) 的全麵領導,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堅持創新引領發展,堅持“四個(ge) 麵向”的戰略導向,堅持以深化改革激發創新活力,堅持推動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環,堅持培育創新文化,堅持科技開放合作造福人類。
總結經驗,深化認識,指引方向,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實現第二個(ge) 百年奮鬥目標偉(wei) 大進程中,有利於(yu) 我們(men) 更好地加強頂層設計和統籌謀劃,充分體(ti) 現科技的戰略先導地位和根本支撐作用。
深化認識:首次係統闡明科技強國五方麵基本要素
科技興(xing) 則民族興(xing) ,科技強則國家強。2035年建成科技強國,是黨(dang) 的二十大確定的戰略目標。
何為(wei) 科技強國?有哪些決(jue) 定性指標?
此次大會(hui) 上,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係統闡述了科技強國的基本要素,深化了對科技強國的認識。
一是擁有強大的基礎研究和原始創新能力,持續產(chan) 出重大原創性、顛覆性科技成果。
二是擁有強大的關(guan) 鍵核心技術攻關(guan) 能力,有力支撐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
三是擁有強大的國際影響力和引領力,成為(wei) 世界重要科學中心和創新高地。
四是擁有強大的高水平科技人才培養(yang) 和集聚能力,不斷壯大國際頂尖科技人才隊伍和國家戰略科技力量。
五是擁有強大的科技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形成世界一流的創新生態和科研環境。
新時代科技創新的宏偉(wei) 規劃中,中國科技事業(ye) 有了更明確的“方位圖”。
使命催征:隻爭(zheng) 朝夕、一步一個(ge) 腳印
距離實現建成科技強國目標隻有11年時間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必須進一步增強緊迫感”。
“我們(men) 要以‘十年磨一劍’的堅定決(jue) 心和頑強意誌,隻爭(zheng) 朝夕、埋頭苦幹,一步一個(ge) 腳印把這一戰略目標變為(wei) 現實。”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發出號召。
方位上布局,路徑上落子。
聚焦加快推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助力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充分激發創新創造活力、構築人才競爭(zheng) 優(you) 勢、推動科技開放合作等,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提出一係列明確要求,幾個(ge) 關(guan) 鍵詞值得關(guan) 注:
“新型舉(ju) 國體(ti) 製”——
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的要求一以貫之。新型舉(ju) 國體(ti) 製是一個(ge) 重要“抓手”。總書(shu) 記同時也強調,“堅持有所為(wei) 有所不為(wei) ,突出國家戰略需求”。
“深度融合”——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一直高度重視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建設,此次進一步指出,紮實推動科技創新和產(chan) 業(ye) 創新深度融合,“融合的基礎是增加高質量科技供給”“關(guan) 鍵是強化企業(ye) 科技創新主體(ti) 地位”“途徑是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應用”。
“科學家精神”——
科學成就離不開精神支撐。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激勵廣大科研人員誌存高遠、愛國奉獻、矢誌創新。
“開放合作”——
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不是閉門造車,而要在開放合作中實現。為(wei) 此,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要深入踐行國際科技合作倡議,拓寬政府和民間交流合作渠道”。
這些要求,都極具現實針對性。遵循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的指引,科技領域進一步全麵深化改革將按下“快進鍵”,中國科技工作者將奮力書(shu) 寫(xie) 新時代的創新答卷。
策劃:張曉鬆
主筆:董瑞豐(feng)
視覺|編輯:金小茜、張惠慧
新華社國內(nei) 部製作
新華社第一工作室出品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