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人才是國家戰略人才力量的源頭活水。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對青年科技人才寄予厚望,要求把培育國家戰略人才力量的政策重心放在青年科技人才上,給予青年人才更多的信任、更好的幫助、更有力的支持,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當主角。
高鐵跨越山海、“大飛機”翱翔藍天、“天眼”探秘宇宙、港珠澳大橋連接三地……每一項關(guan) 涉國計民生的大國重器、大國工程、科研成果背後,都離不開科技工作者。廣大青年科技人才牢記囑托、奮發有為(wei) 、勇挑大梁,以青春磅礴之力助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建設科技強國。這是最硬核的擔當,也是最浪漫的告白。
青年人挺膺擔當
鍛造國之重器
科技立則民族立,科技強則國家強。重大科技創新成果是國之重器、國之利器,必須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上,必須依靠自力更生、自主創新。
港珠澳大橋管理局高級工程師李書(shu) 亮
曾經,大家認為(wei) 在伶仃洋上建跨海大橋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港珠澳大橋,這座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全長55公裏,曆經6年籌備、9年施工,數萬(wan) 名建設者披荊斬棘建成,堪稱世界橋梁建設史上的巔峰之作。作為(wei) 大橋建設的親(qin) 曆者,港珠澳大橋管理局高級工程師李書(shu) 亮深知建成背後的不容易。他說,正是敢想敢為(wei) 的大橋人,讓這些變成了現實。
2018年10月23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港珠澳大橋開通儀(yi) 式之後與(yu) 大橋管理和施工等方麵的代表交談時指出,“港珠澳大橋是國家工程、國之重器。你們(men) 參與(yu) 了大橋的設計、建設、運維,發揮聰明才智,克服了許多世界級難題,集成了世界上最先進的管理技術和經驗,保質保量完成了任務,我為(wei) 你們(men) 的成就感到自豪,希望你們(men) 重整行裝再出發,繼續攀登新的高峰。”回憶這一幕,李書(shu) 亮依然非常激動,“總書(shu) 記的話鼓舞著我們(men) 繼續開拓創新,把關(guan) 鍵技術牢牢掌握在自己手裏”。
自2013年歲末起,習(xi) 近平主席連續11年發表新年賀詞。每年的新年賀詞,習(xi) 近平主席都會(hui) 提到一些大國重器、重大工程。在這些新年賀詞中,習(xi) 近平主席曾兩(liang) 次提到過一項“入海”的重大工程——“奮鬥者”號。
2020年,“奮鬥者”號全海深載人潛水器在太平洋馬裏亞(ya) 納海溝坐底,深度為(wei) 10909米,創造了中國載人深潛的新紀錄。
“奮鬥者”號主駕駛張偉(wei)
在“奮鬥者”號的誕生地——中國船舶集團第七〇二研究所,高級工程師、“中國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奮鬥者”號主駕駛張偉(wei) 對自己的要求是,無論何時、遇到何種情況,一定要準確判斷、精細操作、沉著應對。“在載人潛水器方麵,我們(men) 已經實現了從(cong) 跟跑,到並跑,再到領跑的跨越。創新突破始終是中國載人深潛精神的核心,接下來我們(men) 還有許多研發工作要做,依舊要不斷突破,取得新的進步。”
國家超級計算無錫中心主任助理、研發中心主任甘霖
“神威·太湖之光”是世界上最快的“超級大腦”之一,曾連續四次在全球超級計算機500強排行榜中位列第一。“中國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國家超級計算無錫中心主任助理、研發中心主任甘霖從(cong) 讀博開始就加入了“神威·太湖之光”的研發,“作為(wei) 年輕人,一定要不怕吃苦,不怕失敗。要敢於(yu) 去挑戰最難的課題,衝(chong) 擊科研領域的關(guan) 鍵創新。”
2021年5月28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兩(liang) 院院士大會(hui) ”重要講話中專(zhuan) 門提及“神威·太湖之光”應用成果。甘霖深受鼓舞,“我們(men) 要以不懈的努力和全身心的投入,用這台全球領先的超算係統創造更多更好的應用成果。”
在習(xi) 近平主席發表的二〇二二年新年賀詞中,南京大學參與(yu) 研發的我國首顆太陽探測科學技術試驗衛星“羲和號”成為(wei) 焦點。“聽到新年賀詞,我們(men) 團隊十分激動,深受鼓舞。”“羲和號”科學與(yu) 應用係統總設計師李川說道。
南京大學天文與(yu) 空間科學學院博士邱曄
南京大學天文與(yu) 空間科學學院博士、“羲和號”修圖師邱曄表示,“作為(wei) 一名青年科研從(cong) 業(ye) 者,我們(men) 將持之以恒地去研發新儀(yi) 器、探索新技術,認真細致地考察研發中每一步,為(wei) 我國搭建自己的空間探測網保駕護航。深空探測事業(ye) 需要我們(men) 青年人接續奮鬥,我將貢獻出青年人的力量。”
青年人把關(guan) 鍵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
創下世界之最
2017年12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徐工集團考察時指出,裝備製造業(ye) 是製造業(ye) 的脊梁,要加大投入、加強研發、加快發展,努力占領世界製高點、掌控技術話語權,使我國成為(wei) 現代裝備製造業(ye) 大國。
十多年前,我國大噸位起重機基本全部依賴進口。徐工集團不服就幹,組織了近百人的研發團隊,從(cong) 零做起,用了將近4年時間,終於(yu) 製造出4000噸級履帶起重機,被譽為(wei) “世界第一吊”。
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徐工集團青年突擊隊成員申梓煜
在2022年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徐工集團青年突擊隊成員申梓煜眼裏,“機械天團”不斷更新升級的背後是大國工匠們(men) 精益求精的奮鬥創新。“這些年來,我們(men) 國家在工程機械領域的全球之最越來越多,不斷向世界證明著我們(men) 的崛起和飛躍!”
白鶴灘水電站是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開工建設、黨(dang) 的二十大之後全麵建成的大型水電站。白鶴灘水電站的建成,凝聚了幾代水電人的智慧和心血。
白鶴灘工程建設部副主辦王晨光
1999年出生的王晨光,畢業(ye) 後來到建設部,當時工程處於(yu) 建設的“小高峰”。在這個(ge) 世紀工程中,他快速成長為(wei) 一名複合型人才。王晨光表示,將繼續以“十年磨一劍”的韌勁,以“一輩子辦成一件事”的執著,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擔當,精益求精,攻堅克難,打造更多能源領域的大國重器,讓中國水電的國家名片更加閃耀。
關(guan) 鍵核心技術是國之重器,是增強科技創新引領作用的重要抓手,是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保證。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關(guan) 鍵核心技術是要不來、買(mai) 不來、討不來的。隻有把關(guan) 鍵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從(cong) 根本上保障國家經濟安全、國防安全和其他安全。”
南瑞集團有限公司是國家電網公司下屬的能源互聯網領域高科技企業(ye) 。2023年7月6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來到集團考察調研。他指出,能源保障和安全事關(guan) 國計民生,是須臾不可忽視的“國之大者”。要加快推動關(guan) 鍵技術、核心產(chan) 品迭代升級和新技術智慧賦能,提高國家能源安全和保障能力。
南瑞研究院研發工程師程瑞琪
在如何保護能源安全這道難題上,南瑞集團科研人員發展出了屬於(yu) 中國電網自己的”獨門武功”和“貼身保鏢”,交出了能源保護的中國答卷。“如今,?年?才已成為(wei) 科技創新的頂梁柱,我們(men) ?年?更要牢記總書(shu) 記囑托。”南瑞研究院研發工程師程瑞琪說,他們(men) 將以?年磨?劍的韌勁,以“?輩?辦成?件事”的執著,將個(ge) ?奮?與(yu) 社會(hui) 需求、國家發展緊密相連,勇挑科技興(xing) 國的?梁。
重大科研突破的背後,青年已成中堅力量。
中交天航局疏浚公司黨(dang) 工部副部長、團委書(shu) 記張旭
平陸運河入海口,國之重器“天鯨號”忙於(yu) 疏浚。中國首艘超大型自航絞吸式挖泥船“天鯨號”又被稱為(wei) 中國“造島神器”,能一小時吹填出一個(ge) 足球場,一周打造一個(ge) 水立方。駕馭這艘巨輪、陪伴“天鯨號”書(shu) 寫(xie) 傳(chuan) 奇的,是一支平均年齡約32歲的青年團隊。2017年,張旭來到中交天航局工作,不到30歲便參與(yu) 過國內(nei) 外多個(ge) 重點工程建設。“我們(men) 用青春和熱血征服巨浪,以青春鬥誌做國家重大戰略工程實施的主力軍(jun) ,我們(men) 致力建成一支與(yu) ‘國之重器’相匹配的世界一流船員隊伍,做世界一流船舶的引領者。”
青年人向“新”前行
投身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未來產(chan) 業(ye)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這張時代考卷,當代青年如何作答?
中國信科集團光通信技術和網絡全國重點實驗室工程師何擎宇
一根頭發絲(si) 粗細的光纖從(cong) 實驗室產(chan) 品,到能實現1128億(yi) 人次同時通話,中國信科循著光纖研究之路,逐步成長為(wei) 光通信領域的“領航者”。作為(wei) 新時代青年,中國信科集團光通信技術和網絡全國重點實驗室工程師何擎宇深知中國光通信實現了從(cong) 無到有,到人有我優(you) ,經過了幾代人的潛心鑽研,他對自己的要求是“追光不停”。“我們(men) 要把科技的命脈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開辟經濟發展的新領域新賽道。”
科技創新能夠催生新產(chan) 業(ye) 、新模式、新動能,是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的核心要素。人工智能、量子信息、腦機接口、衛星互聯網、核聚變、飛行汽車、人形機器人、合成生物等前沿尖端技術的發展,離不開科技創新的推動。
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hui) 議首場“代表通道”,全國人大代表、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高紀凡接受采訪。作為(wei) 一名隨改革開放大潮成長起來的科技創業(ye) 者,他親(qin) 曆中國光伏產(chan) 業(ye) 從(cong) 原材料、設備、市場三頭在外、受製於(yu) 人,到如今市場規模、技術水平、生產(chan) 製造、產(chan) 業(ye) 鏈完善程度全部全球第一,領跑世界。“在行業(ye) 從(cong) 小到大、從(cong) 弱到強的過程中,我是親(qin) 曆者,也是奮鬥者。”
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主任研發工程師莫易
作為(wei) 一名在太陽能光伏發電領域工作的青年人,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主任研發工程師莫易深受鼓舞。“光伏發電,潛力無限。我們(men) 青年人要扛起重擔,加快推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建設科技強國,為(wei) 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撐。”
浙江強腦科技有限公司假肢體(ti) 驗官周鍵
智能仿生手如何利用腦機接口技術實現“意念”取物?在浙江強腦科技有限公司假肢體(ti) 驗官周鍵的介紹下,腦機接口的神秘世界逐漸具象化。周鍵談道,“整個(ge) 團隊90%以上都是青年人,未來我們(men) 將用實際行動,在腦機接口領域繼續展開深度研究,開啟生命更多可能性,用科技改變人們(men) 的生活。”
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未來產(chan) 業(ye) ,代表著科技發展新趨勢,關(guan) 乎經濟發展的“含新量”。青年人,以青春之力、以奮鬥之姿,擔負起青春之責,共同書(shu) 寫(xie) 中國式現代化新答卷。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青年人,要發揚科技創新精神,推動科技發展,為(wei) 建設科技強國貢獻青春力量。
科技強國,青年有為(wei) 。
現代快報/現代+記者 韓飛周遊 吉沐耘 /文 田沁 李誌強 倪鈺 倪博雷/視頻 顧子臻/海報設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