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為推動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經濟體製改革成就綜述

發布時間: 2024-06-27 22:43:00 來源: 新華社

  經濟體(ti) 製改革,全麵深化改革的重點。

  黨(dang) 的十八屆三中全會(hui) 作出“緊緊圍繞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jue) 定性作用深化經濟體(ti) 製改革,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製度,加快完善現代市場體(ti) 係、宏觀調控體(ti) 係、開放型經濟體(ti) 係”等多項改革部署,勾畫出深化經濟體(ti) 製改革的基本框架。

  新時代以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高瞻遠矚、統攬全局、把握大勢,提出一係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在實踐中形成和發展了習(xi) 近平經濟思想,並以之為(wei) 指導深化經濟體(ti) 製改革,激發發展活力,轉變發展方式,開拓發展空間,為(wei) 推動高質量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

  發揮市場決(jue) 定性作用 釋放發展活力

  眼下,迎峰度夏臨(lin) 近,電力市場備受關(guan) 注。

  6月17日,山東(dong) 電力現貨市場由試運行轉正式運行,成為(wei) 我國第三個(ge) “轉正”的電力現貨市場。與(yu) 此同時,新版電力市場運行基本規則將於(yu) 7月1日正式實施。

  依靠靈敏的價(jia) 格信號,引導“源網荷儲(chu) ”協同發力保障電力供應,新一輪電力體(ti) 製改革以來,我國市場化交易電量比重大幅提升。截至2023年底,全國電力市場交易電量5.67萬(wan) 億(yi) 千瓦時,占全社會(hui) 用電量比例已經達到61.4%。

  價(jia) 格是市場變化的“信號燈”,也是市場調節的“指揮棒”。截至目前,我國已有97%以上的商品和服務價(jia) 格由市場說了算,反映出市場的決(jue) 定性作用更為(wei) 顯著。

  “經濟體(ti) 製改革是全麵深化改革的重點,核心問題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guan) 係,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jue) 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

  2013年11月,黨(dang) 的十八屆三中全會(hui) 通過由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親(qin) 自主持起草的《中共中央關(guan) 於(yu) 全麵深化改革若幹重大問題的決(jue) 定》作出這一重要論斷。

  將市場的作用從(cong) “基礎性”上升到“決(jue) 定性”,一詞之差,反映我們(men) 黨(dang) 對市場作用的認識達到新的高度,標誌著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發展進入了一個(ge) 新階段。

  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guan) 係,是一道世界級難題,也是中國經濟體(ti) 製改革的核心問題。

  2015年11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八次集體(ti) 學習(xi) 時強調:“我們(men) 要堅持辯證法、兩(liang) 點論,繼續在社會(hui) 主義(yi) 基本製度與(yu) 市場經濟的結合上下功夫,把兩(liang) 方麵優(you) 勢都發揮好,既要‘有效的市場’,也要‘有為(wei) 的政府’,努力在實踐中破解這道經濟學上的世界性難題。”

  理論創新引領實踐躍升。

  十多年來,黨(dang) 中央牢牢抓住處理好政府和市場關(guan) 係這個(ge) 核心問題,不斷完善社會(hui) 主義(yi) 基本經濟製度,加快完善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體(ti) 製,堅持“兩(liang) 個(ge) 毫不動搖”,資源配置中市場的決(jue) 定性作用更為(wei) 顯著,政府的作用更為(wei) 有效。

  2017年10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黨(dang) 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經濟體(ti) 製改革必須以完善產(chan) 權製度和要素市場化配置為(wei) 重點,實現產(chan) 權有效激勵、要素自由流動、價(jia) 格反應靈活、競爭(zheng) 公平有序、企業(ye) 優(you) 勝劣汰”。

  首次將數據納入生產(chan) 要素,推進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數據等要素市場化改革;

  完善產(chan) 權保護、市場準入、公平競爭(zheng) 、社會(hui) 信用等市場經濟基礎製度,穩步推進高標準市場體(ti) 係建設;

  破除阻礙要素自由流動的體(ti) 製機製障礙,推動實現要素價(jia) 格市場決(jue) 定、流動自主有序、配置高效公平;

  ……

  一係列史無前例、破立並舉(ju) 的改革舉(ju) 措落地開花,各類經營主體(ti) 活力、製度活力和社會(hui) 創造力被激活。

  截至2023年底,登記在冊(ce) 經營主體(ti) 達1.84億(yi) 戶,其中民營企業(ye) 超5300萬(wan) 戶,分別比2012年增長了2.3倍和3.9倍。2012至2023年全社會(hui) 研發經費投入從(cong) 1.03萬(wan) 億(yi) 元增長到3.3萬(wan) 億(yi) 元,占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比重達2.64%,超過歐盟國家平均水平,創新型國家建設成效明顯。

  2019年秋天,黨(dang) 的十九屆四中全會(hui) 上,“公有製為(wei) 主體(ti) 、多種所有製經濟共同發展,按勞分配為(wei) 主體(ti) 、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體(ti) 製”成為(wei) 社會(hui) 主義(yi) 基本經濟製度的新概括。這一“三位一體(ti) ”框架,標誌著我國經濟製度更加成熟和定型。

  不斷創新完善宏觀調控,加強財政、貨幣、就業(ye) 、產(chan) 業(ye) 、投資等政策協調配合;深化財稅體(ti) 製改革,優(you) 化組合專(zhuan) 項債(zhai) 、國債(zhai) 、稅費優(you) 惠、財政補助等政策工具;深化金融體(ti) 製改革,守住不發生係統性風險底線;深化科技體(ti) 製改革,形成支持全麵創新的基礎製度……

  十多年來,在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領導下,我國不斷健全宏觀經濟治理體(ti) 係,既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又及時防止市場的無序、失靈,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2023年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超過126萬(wan) 億(yi) 元,增速居世界主要經濟體(ti) 前列,多年來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30%。

  持續優(you) 化經濟結構 積蓄發展動能

  走進天津榮程聯合鋼鐵集團有限公司,氫能重卡往來奔忙、百畝(mu) 光伏板整齊排列、廠區密布的數據采集點實時將數據傳(chuan) 送到智慧中心。不久前,這裏獲評“綠色發展標杆企業(ye) ”。

  淘汰落後產(chan) 能,提高生產(chan) 效率,加速綠色化智能化轉型……鋼鐵行業(ye) 大刀闊斧去產(chan) 能、調結構,加快轉型升級步伐,正是我國深化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轉變發展方式、優(you) 化經濟結構、轉換經濟動能的縮影。

  問題是改革的呼聲。

  時間回到2012年,告別兩(liang) 位數的高增長,中國經濟增速新世紀以來首次回落到8%以下。同期,長期積累的深層次結構性矛盾不斷顯現。

  從(cong) 判斷我國經濟發展處在“三期疊加”階段到提出新常態,從(cong) 貫徹新發展理念到推進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再到明確從(cong) 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我們(men) 黨(dang) 對經濟形勢適時進行科學判斷,不斷用改革的辦法解決(jue) 發展中的問題。

  2015年11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一次會(hui) 議上,首次提出“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要求“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著力加強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著力提高供給體(ti) 係質量和效率,增強經濟持續增長動力”。

  此後,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如一條主線,貫穿於(yu) 全麵深化改革各個(ge) 方麵和階段。

  中央全麵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二十三次會(hui) 議指出“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與(yu) 全麵深化改革、落實新發展理念是相通的,核心是體(ti) 製機製創新”;

  黨(dang) 的十九大明確“以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為(wei) 主線,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提高全要素生產(chan) 率”;

  黨(dang) 的二十大強調“把實施擴大內(nei) 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

  ……

  黨(dang) 中央審時度勢,著眼於(yu) 解決(jue) 製約高質量發展的結構性矛盾、體(ti) 製機製障礙,形成了以新發展理念為(wei) 指導、以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為(wei) 主線的政策框架,推動經濟結構調整和新舊動能轉換,堅定走上更高質量、更高效益、更可持續的發展之路。

  產(chan) 業(ye) 結構持續升級——

  深入推進“三去一降一補”實現資源優(you) 化配置,助推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轉型加快,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蓬勃發展,服務業(ye) 規模持續壯大。2012年到2023年,高技術製造業(ye) 增加值、裝備製造業(ye) 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ye) 增加值分別從(cong) 9.4%、28%提高到15.7%、33.6%;服務業(ye) 增加值占比從(cong) 45.5%提高至54.6%。

  需求結構不斷改善——

  牢牢把握擴大內(nei) 需這一戰略基點,積極構建擴大內(nei) 需的長效機製,促進國內(nei) 大循環更為(wei) 順暢、內(nei) 外市場聯通更加高效,著力發揮消費的基礎性作用和投資的關(guan) 鍵性作用。內(nei) 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從(cong) 2012年的105.8%提高到2023年的111.4%。

  區域結構逐步優(you) 化——

  京津冀協同發展邁上新台階,長江經濟帶鋪展高質量發展畫卷,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步伐加快……新型城鎮化和鄉(xiang) 村振興(xing) 同頻共振,區域重大戰略向縱深推進。中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從(cong) 2012年的52.57%上升到2023年的66.16%,一個(ge) 個(ge) 高質量發展增長極加快崛起。

  因勢而謀、應勢而動、順勢而為(wei) ,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繼續向“新”而行。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深刻指出,“深化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核心是以科技創新推動產(chan) 業(ye) 創新,特別是以顛覆性技術和前沿技術催生新產(chan) 業(ye) 、新模式、新動能,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深化科技體(ti) 製、教育體(ti) 製、人才體(ti) 製等改革,打通束縛新質生產(chan) 力發展的堵點卡點”。

  當前,錨定“因地製宜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全國各地持續深化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加快構建與(yu) 新質生產(chan) 力相適應的新型生產(chan) 關(guan) 係,不斷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you) 勢。

  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ti) 製 拓寬發展空間

  上海現有7萬(wan) 多家外資企業(ye) ,僅(jin) 2023年就新設外資企業(ye) 6017家,同比增長38.3%,實際使用外資突破240億(yi) 美元,創曆史新高。

  190條縮減至27條,製造業(ye) 條目清零,服務業(ye) 持續擴大開放……如今,上海自貿試驗區外商投資準入負麵清單隻有薄薄兩(liang) 頁多。

  這裏是建設自貿試驗區“改革試驗田”的起點。2013年9月29日,中國首個(ge) 自由貿易試驗區在上海誕生。隨後,《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外商投資準入特別管理措施(負麵清單)(2013年)》發布,首次用負麵清單管理外商對華投資,迅速點燃市場熱情。

  建立首個(ge) 自貿試驗區之際,適逢黨(dang) 的十八屆三中全會(hui) 即將召開,成為(wei) 全麵深化改革的生動注腳。

  不久後召開的全會(hui) 作出《中共中央關(guan) 於(yu) 全麵深化改革若幹重大問題的決(jue) 定》,專(zhuan) 門在“加快完善現代市場體(ti) 係”這一部分提出,“實行統一的市場準入製度,在製定負麵清單基礎上,各類市場主體(ti) 可依法平等進入清單之外領域。探索對外商投資實行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麵清單的管理模式”。

  在新形勢下為(wei) 全麵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探索新途徑,正是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引領建設自貿試驗區的初心。

  黨(dang) 的十八屆三中全會(hui) 以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統籌國內(nei) 國際兩(liang) 個(ge) 大局,堅持以擴大開放促進深化改革、以深化改革促進擴大開放,加快形成更大範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對外開放格局,為(wei) 經濟發展不斷拓展新空間。

  “要加快從(cong) 貿易大國走向貿易強國”——如今,我國已連續7年保持貨物貿易第一大國地位,出口國際市場份額連續15年保持全球第一,是140多個(ge) 國家和地區的主要貿易夥(huo) 伴,吸引外資和對外投資均居世界前列。

  “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hui) 關(guan) 閉,隻會(hui) 越開越大”——麵對全球化逆風,我國積極推進雙邊、區域和多邊合作,已與(yu) 29個(ge) 國家和地區簽署了22個(ge) 自貿協定,與(yu) 150多個(ge) 國家、30多個(ge) 國際組織簽署了230多份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成功舉(ju) 辦進博會(hui) 、廣交會(hui) 、服貿會(hui) 等一係列國際經貿盛會(hui) 。

  改革必然要求開放,開放也必然要求改革。

  “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ti) 製是我們(men) 主動作為(wei) 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的戰略舉(ju) 措”。2023年7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中央全麵深化改革委員會(hui) 第二次會(hui) 議上作出係列部署,要求圍繞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以製度型開放為(wei) 重點,聚焦投資、貿易、金融、創新等對外交流合作的重點領域深化體(ti) 製機製改革。

  加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資,實施外商投資法,修訂擴大鼓勵外商投資產(chan) 業(ye) 目錄,持續縮減外資準入負麵清單;

  自貿試驗區提質擴容至22個(ge) ,國家層麵已累計複製推廣了349項自貿試驗區製度創新成果;

  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在市場透明、知識產(chan) 權、環保標準等方麵加強製度安排;

  高水平實施《區域全麵經濟夥(huo) 伴關(guan) 係協定》(RCEP),主動對接《全麵與(yu) 進步跨太平洋夥(huo) 伴關(guan) 係協定》(CPTPP)和《數字經濟夥(huo) 伴關(guan) 係協定》(DEPA)等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

  十多年來,我國堅定不移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ti) 製,加快推進規則、規製、管理、標準等製度型開放,以高水平開放促進深層次改革,也為(wei) 全球經濟開放合作貢獻中國智慧、提供中國方案。

  深化改革不停頓,擴大開放不止步。

  以高質量發展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藍圖已繪就,堅持以習(xi) 近平經濟思想為(wei) 指引,堅定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改革方向,以全麵深化經濟體(ti) 製改革為(wei) 牽引,“中國號”巨輪正無懼風雨穩健前行,駛向更遼闊的水域、更光明的未來。

(責編: 王智霖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