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從習主席署名文章看大國外交|“親戚越走越親,朋友越走越近!”

發布時間: 2024-07-01 15:07:00 來源: 人民日報客戶端

  2022年9月13日的《哈薩克斯坦真理報》,薩夫留別克·卡培拉別科夫珍藏至今。

  2022年9月13日,國家主席習(xi) 近平在《哈薩克斯坦真理報》發表題為(wei) 《推動中哈關(guan) 係在繼往開來中實現更大發展》的署名文章。(圖源:《哈薩克斯坦真理報》)

  這期報紙,刊載了中國國家主席習(xi) 近平訪哈前夕撰寫(xie) 的署名文章《推動中哈關(guan) 係在繼往開來中實現更大發展》。文中寫(xie) 道:“哈薩克斯坦眼科專(zhuan) 家卡培拉別科夫24年如一日在中國黑龍江大慶眼科醫院接診近20萬(wan) 名中國眼疾患者”。

  “沒想到中國國家領導人知道我!”卡培拉別科夫熱淚盈眶,“親(qin) 戚越走越親(qin) ,朋友越走越近!哈中兩(liang) 國友誼地久天長!”

  “友誼地久天長”,形容中哈關(guan) 係十分貼切。中哈兩(liang) 國山水相連、唇齒相依,有著數千年友好交往史。

  “中國唐代高僧玄奘、明代外交家陳誠等都曾經到訪哈薩克斯坦,‘東(dong) 方亞(ya) 裏士多德’阿裏·法拉比、‘詩聖’阿拜·庫南巴耶夫等哈薩克斯坦曆史文化名人在中國也為(wei) 眾(zhong) 人知曉,他們(men) 的故事至今在兩(liang) 國民間廣為(wei) 傳(chuan) 頌。”年過七旬的紮納特·納紮羅夫是《哈薩克斯坦真理報》的讀者,他念著署名文章中的這段話,豎起大拇指:“習(xi) 近平主席對哈中兩(liang) 國友好交往曆史如數家珍,令人欽佩!”

  中國漢代時期,張騫兩(liang) 次出使中亞(ya) ,開辟出一條橫貫東(dong) 西、連接歐亞(ya) 的絲(si) 綢之路。哈薩克斯坦這片土地,正是古絲(si) 綢之路必經之地。

  2013年9月,習(xi) 近平主席在哈薩克斯坦提出共建“絲(si) 綢之路經濟帶”重大倡議,“一帶一路”合作由此發端。

  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為(wei) 內(nei) 陸國家哈薩克斯坦打開一扇融入世界的嶄新大門。2017年,在哈薩克斯坦媒體(ti) 發表的署名文章《為(wei) 中哈關(guan) 係插上夢想的翅膀》裏,習(xi) 近平主席提到一個(ge) 細節:“哈薩克斯坦小麥首次實現過境中國向東(dong) 南亞(ya) 出口”。5年後,在2022年那篇署名文章中,習(xi) 近平主席又帶來好消息:“中哈連雲(yun) 港物流合作基地為(wei) 哈薩克斯坦產(chan) 品提供了從(cong) 太平洋揚帆起航的出海口。”

  在家門口“揚帆”的當地人感慨:“雖然我們(men) 不鄰海,但有中國這樣的鄰邦,抵得上一片海洋。”

  中哈兩(liang) 國合作的“海洋”無限寬廣。近年來,中國一直穩居哈薩克斯坦最主要貿易夥(huo) 伴和投資夥(huo) 伴地位,劄納塔斯100兆瓦風電、江淮汽車生產(chan) 線、奇姆肯特煉廠現代化改造……一個(ge) 個(ge) 重點項目引人注目。2023年中哈雙邊貿易額創410億(yi) 美元的新紀錄,同比增長超30%。兩(liang) 國還在捍衛共同安全、加強國際協作等方麵合作無間,實實在在造福兩(liang) 國人民。

  奇姆肯特煉油廠完成現代化改造後全景。(圖源:人民網)

  中哈連雲(yun) 港物流合作基地及集裝箱碼頭。(圖源:新華社)

  經貿暢通促進民心相通。在哈薩克斯坦最大城市阿拉木圖,有一條以中國音樂(le) 家冼星海命名的街道——冼星海大街。不遠處,還有一條以哈薩克斯坦音樂(le) 家巴赫德讓·拜卡達莫夫命名的街道。行走在這兩(liang) 條街道,讓人想起習(xi) 近平主席在《推動中哈關(guan) 係在繼往開來中實現更大發展》中提到的一段佳話。

  那是1942年,冼星海輾轉來到阿拉木圖。在舉(ju) 目無親(qin) 、貧病交加之際,拜卡達莫夫為(wei) 他提供了一個(ge) 溫暖的家。兩(liang) 位音樂(le) 家共同譜寫(xie) 出友誼的樂(le) 章。

  今天,中哈兩(liang) 國人民正奏響更豐(feng) 富的旋律:越來越多哈薩克斯坦的年輕人赴華留學、經商。哈薩克斯坦建成5所孔子學院,每年完成中文培訓超3000人……

  2013年以來,習(xi) 近平主席已經四度訪哈。每次行程都給他留下深刻印象。他在署名文章中兩(liang) 次提到,自己對訪問這片美麗(li) 的土地“充滿期待”。

  哈薩克斯坦人民也在熱切期待習(xi) 近平主席再次到訪,開啟兩(liang) 國關(guan) 係新的“黃金時代”。

  策劃:田俊榮、劉曉鵬、楊學博、薑贇、楊凱

  統籌:李翔、梁昌傑

  文字:盧澤華、龔文靜

  協調:鄺西曦、宋靜思

  編輯:楊麗(li) 娟

  校對:朱利、王玉琳

(責編: 王東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