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習近平訪塔之際,為什麽提到這三位古人?

發布時間: 2024-07-06 14:26:00 來源: 人民日報客戶端

  “中國和塔吉克斯坦山水相連、命運與(yu) 共,古老的絲(si) 綢之路見證了兩(liang) 國人民2000多年的友誼。中國漢代張騫、唐代玄奘、明代陳誠都曾在塔吉克斯坦留下了友好足跡。”7月5日,在對塔吉克斯坦進行國事訪問之際,國家主席習(xi) 近平在塔吉克斯坦《人民報》和“霍瓦爾”國家通訊社發表題為(wei) 《共創中塔關(guan) 係美好明天》的署名文章中這樣寫(xie) 道。

  漢代張騫、唐代玄奘、明代陳誠,習(xi) 近平主席為(wei) 什麽(me) 要提到這三位曆史人物?他們(men) 與(yu) 塔吉克斯坦有怎樣的故事?


張騫雕塑。新華社記者 孫正好 攝

  漢代張騫:被稱為(wei) “中國派往塔吉克斯坦的第一位大使”

  塔吉克斯坦素有“高山之國”之稱,依帕米爾高原與(yu) 中國毗鄰。西漢張騫鑿空之旅,兩(liang) 度途經塔吉克斯坦,開辟了偉(wei) 大的絲(si) 綢之路。塔吉克斯坦總統拉赫蒙曾說過,張騫是中國派往塔吉克斯坦的第一位大使。

  公元前138年,張騫奉命出使西域,不料在路上被匈奴扣押,十年後張騫一行終於(yu) 抓住機會(hui) 逃脫,繼續西域之行。他們(men) 取道吐魯番盆地,沿塔裏木河西行,越蔥嶺,也就是今天的帕米爾高原,到達大宛境內(nei) 。

  大宛在今天的費爾幹納盆地,也就是烏(wu) 茲(zi) 別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吉爾吉斯斯坦三國交界處。大宛國王知道張騫來意後,派遣向導護送張騫前往康居,並從(cong) 康居前往大月氏。此時大月氏在西遷後已將今天的塔吉克斯坦北部重鎮苦盞收入版圖。有學者認為(wei) ,從(cong) 地圖上可以看出,張騫正是從(cong) 今天的苦盞一帶進入大月氏屬地。

  有學者考證,有文字資料證明張騫曾到達距離塔吉克斯坦首都杜尚別25公裏的吉薩爾地區,並曾受到熱情款待。

  張騫之後,絲(si) 綢之路逐漸形成。粟特人(中亞(ya) 古族,主要居住地包括今天塔吉克斯坦的部分地區)善經商,5至8世紀,主要從(cong) 事陸上絲(si) 綢的國際貿易,最盛時將生意從(cong) 拜占庭一路做到中國。


玄奘法師銅像

  唐代玄奘:《大唐西域記》的見聞記述涵蓋如今的塔吉克斯坦

  習(xi) 近平主席指出:“中國唐代玄奘西行取經,曆盡磨難,體(ti) 現的是中國人學習(xi) 域外文化的堅韌精神。”

  玄奘,是唐代著名高僧、佛教翻譯家。玄奘於(yu) 貞觀元年開始,西行五萬(wan) 裏,曆經艱辛到達印度佛教中心那爛陀寺取真經,前後十七年。歸國後,由玄奘口述親(qin) 身遊曆西域的見聞,經其弟子辯機筆錄,於(yu) 貞觀二十年(公元646年)成書(shu) 《大唐西域記》。全書(shu) 共12卷、10萬(wan) 多字,按照玄奘行程順序,記述了他親(qin) 身遊曆的110個(ge) 及路途傳(chuan) 聞所知的28個(ge) 城邦、地區和國家的概況,翔實記載了當時被稱為(wei) “西域”的中國西部、南亞(ya) 、中亞(ya) 和西亞(ya) 等廣大地區的麵積、都城、地理、農(nong) 業(ye) 、商業(ye) 、風俗、文藝、語言、文字、貨幣等情況。如還原成當下的國家地域,這些地區覆蓋了包括塔吉克斯坦在內(nei) 的南亞(ya) 、中亞(ya) 、西亞(ya) 等諸多國家,以及地中海以東(dong) 、中南半島、印度尼西亞(ya) 等。

  一千多年前,玄奘西行,曆經艱難險阻,終成中外交流史上的一顆明珠。一千多年後,“一帶一路”合作倡議也在當今世界閃耀著光輝。回首玄奘西行之路,既是一場追尋真理的旅程,也是古絲(si) 綢之路上的一座不朽的紀念碑。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絲(si) 路精神”是共建“一帶一路”最重要的力量源泉。玄奘用實際行動證明,用虔誠與(yu) 善意溝通往來,才能讓人類文明走得更遠。


陳誠

  明代陳誠:一些中亞(ya) 古城“留下了來自東(dong) 方的足跡”

  在鄭和開拓海上絲(si) 綢之路的同時,以陳誠為(wei) 代表的中國使節重新踏上陸上絲(si) 綢之路,開辟了更為(wei) 廣闊的交流場域。

  陳誠,元末明初人。明朝前期,陳誠五次出使西域,在一些中亞(ya) 古城“留下了來自東(dong) 方的足跡”,為(wei) 穩固西北邊防、促進中原與(yu) 西域的文化交流、維護陸上絲(si) 綢之路繁榮作出了積極貢獻,獲曆史學者評價(jia) “其功不減於(yu) 鄭和”。

  陳誠在出使時留心沿途風物,“圖其山川城郭,誌其風俗物產(chan) ”,留下《西域行程記》《西域番國誌》等傳(chuan) 世著作。其中《西域行程記》記錄了他旅行沿途的山川道裏,其中也有關(guan) 於(yu) 中亞(ya) 情況的報道。《西域番國誌》記載了沿途各國的風土人情、社會(hui) 狀況及在那裏的所見所聞。兩(liang) 書(shu) 具有重要的史料價(jia) 值,明清所撰修的許多著作,包括《明史》中有關(guan) 西域的部分,都參考陳誠的這兩(liang) 部著作。

  不止是張騫、玄奘和陳誠,古老的絲(si) 綢之路見證了中塔兩(liang) 國人民2000多年的友誼。而今天,從(cong) 孔子學院到魯班工坊,從(cong) 中塔中醫藥中心到“健康快車國際光明行”,從(cong) 文化日、研討會(hui) 到互派留學生、翻譯出版書(shu) 籍,民相親(qin) 、心相通的涓涓細流持續匯入兩(liang) 國友好的大海,必將繪就中塔友好新藍圖,譜寫(xie) 互利合作新篇章。

  資料來源:人民日報、新華社、人民日報海外版、央廣網、“學習(xi) 小組”微信公號、《國家人文曆史》、上觀新聞、中央民族大學博士論文《中國與(yu) 中亞(ya) 的友好交流研究》等

(責編: 王東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