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改革開放鑄就的偉(wei) 大改革開放精神,極大豐(feng) 富了民族精神內(nei) 涵,成為(wei) 當代中國人民最鮮明的精神標識!”無論是在地方還是在中央工作,習(xi) 近平都銳意推進改革開放,弘揚和踐行改革開放精神。央視網《天天學習(xi) 》推出係列策劃,講述習(xi) 近平推進改革開放、破解發展難題的故事,帶您從(cong) 中感悟新時代全麵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深刻內(nei) 涵和時代意義(yi) 。
天天學習(xi) 走進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梅林村村民魏來法家的客廳,時光仿佛被定格住了。
實木包牆、真皮沙發、各色擺設,還是22年前的裝修風格,連老式鍾表都沒換過。屋裏保持著2002年12月15日的原貌。
圖為(wei) 魏來法家的客廳。
那一天,剛剛履新之江大地兩(liang) 個(ge) 月的浙江省委書(shu) 記習(xi) 近平來到梅林村調研。在魏來法家的客廳裏,習(xi) 近平和他拉起了家常。
誰也沒想到,一張“幸福藍圖”就從(cong) 冬日裏的梅林村開始起筆繪製,並在21年後寫(xie) 入中央一號文件。
2002年10月,習(xi) 近平到浙江工作。當時的浙江,既處在改革發展機遇期,又處在改革矛盾凸顯期。
為(wei) 推進浙江的各項改革,習(xi) 近平從(cong) 調研開局:“做工作首先要謀篇布局,然後要一個(ge) 戰役一個(ge) 戰役地打,有‘釘釘子’精神。”他馬不停蹄地訪企業(ye) 、下農(nong) 村、去海島、進山區。
在短短118天裏,習(xi) 近平跑遍浙江省11個(ge) 市,走訪了25個(ge) 縣。
調研農(nong) 村看到的情況,讓習(xi) 近平心頭沉重。
走過一村又一村,村村都是垃圾村;走過幾十個(ge) 垃圾村,才找到一個(ge) 示範村;家裏現代化,屋外髒亂(luan) 差。有農(nong) 民這樣調侃道:“起早貪黑賺鈔票,垃圾堆裏數鈔票,躺在醫院花鈔票。”
當時,浙江全省3.4萬(wan) 個(ge) 村莊當中環境較差的就有3萬(wan) 個(ge) 。這些村莊普遍麵臨(lin) 著“成長的煩惱”,即隨著經濟的發展,當地在環境和資源保護方麵遇到的挑戰逐漸凸顯。
如何改善農(nong) 村生態環境、提高農(nong) 民生活質量?
以梅林村為(wei) “樣板”之一,習(xi) 近平提出要“建設一批標準化、規範化、全麵發展的,在全省乃至全國都叫得響的小康示範村鎮”。
就這樣,被稱作“千萬(wan) 工程”的浙江省“千村示範、萬(wan) 村整治”工程應運而生。
2003年6月5日,世界環境日。習(xi) 近平出席“千萬(wan) 工程”啟動會(hui) ,明確部署“今後五年,對一萬(wan) 個(ge) 左右的行政村進行全麵整治,把其中一千個(ge) 左右的中心村建成全麵小康示範村”。
千頭萬(wan) 緒的工作,從(cong) 農(nong) 民最迫切的需求入手。整治垃圾、處理汙水、硬化道路……在那個(ge) 依舊存在“重工輕農(nong) 、重城輕鄉(xiang) ”思維定勢的年代,習(xi) 近平堅持拿出五年時間,讓一萬(wan) 個(ge) 村改變髒、亂(luan) 、散、差的麵貌。這既足見他改革決(jue) 心之堅定,也側(ce) 麵印證了這場改革的難度。
“千萬(wan) 工程”在浙江實施之初,大部分地區都很歡迎,但也有少數地區的基層幹部群眾(zhong) 心存顧慮。習(xi) 近平用“現場會(hui) ”和“成效展”兩(liang) 個(ge) 辦法,調動大家積極性。在浙江工作期間,他每年都會(hui) 出席現場會(hui) 。
2024年6月19日,浙江省杭州市淳安縣楓樹嶺鎮下薑村,雨後雲(yun) 霧繚繞。
在浙西,下薑村一直很有名。下薑村過去出名,是因為(wei) “山村窮”;現在出名,是因為(wei) “綠富美”。
從(cong) 2003年至2007年,習(xi) 近平去過下薑村4次。第一次到下薑村,他一路換了3種交通工具。
每次到下薑村,習(xi) 近平都要召開一個(ge) 座談會(hui) ,聽一聽大家對基層情況的反映。村裏黨(dang) 支書(shu) 提出“想請省裏幫我們(men) 建沼氣”,幾天後,習(xi) 近平就派專(zhuan) 家入村進行指導。種茶戶提出“缺人才”“缺技術”,習(xi) 近平派科技特派員進駐下薑村……
離開浙江後,習(xi) 近平也一直惦記著下薑村。他五次致信下薑村,鼓勵村幹部群眾(zhong) 加快實現跨越式發展。
隨著“千萬(wan) 工程”深入實施,下薑村攜手周邊24個(ge) 村成立“大下薑”鄉(xiang) 村振興(xing) 聯合體(ti) ,實現從(cong) “一村之變”到“一域之變”。
至今,浙江已經連續20多年召開“千萬(wan) 工程”現場推進會(hui) ,內(nei) 容隨著群眾(zhong) 需求升級而不斷豐(feng) 富。研究顯示,“千萬(wan) 工程”實施的20多年,是浙江農(nong) 業(ye) 發展最快、農(nong) 村變化最大、農(nong) 民得到實惠最多的時期。
今年2月3日,2024年中央一號文件發布,將學習(xi) 運用“千村示範、萬(wan) 村整治”工程經驗作為(wei) 改革方法寫(xie) 進主題。
2015年5月25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區幹覽鎮新建社區視察。
浙江的萬(wan) 村千鄉(xiang) ,20多年堅持做一件事,是因為(wei) 群眾(zhong) 打心眼裏認可。他們(men) 稱“千萬(wan) 工程”是“繼實行家庭聯產(chan) 承包責任製後,黨(dang) 和政府為(wei) 農(nong) 民辦的最受歡迎、最為(wei) 受益的一件實事”。
有專(zhuan) 家學者評價(jia) ,“千萬(wan) 工程”是“在浙江經濟變革、社會(hui) 轉型的關(guan) 鍵時刻,讓列車換道變軌的那個(ge) 扳手,轉動了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車輪”。
2018年9月,“千萬(wan) 工程”榮獲聯合國最高環保榮譽“地球衛士獎”,頒獎詞這樣寫(xie) 道:“這一極度成功的生態恢複項目表明,讓環境保護與(yu) 經濟發展同行,將產(chan) 生變革性力量。”
“產(chan) 生變革性力量”其中一個(ge) 重要的原因,就是發揚釘釘子精神鍥而不舍向前走。
2006年12月6日,時任浙江省委書(shu) 記的習(xi) 近平用筆名“哲欣”在《浙江日報》“之江新語”專(zhuan) 欄發表題為(wei) 《抓落實如敲釘子》的文章。文章以釘釘子作比指出:“抓落實就好比在牆上敲釘子:釘不到點上,釘子要打歪;釘到了點上,隻釘一兩(liang) 下,釘子會(hui) 掉下來;釘個(ge) 三四下,過不久釘子仍然會(hui) 鬆動;隻有連釘七八下,這顆釘子才能牢固。”
改革重謀劃,更重落實,也難在落實。
從(cong) 地方到中央,習(xi) 近平常將“釘釘子”與(yu) “狠抓落實”聯係在一起,要求廣大幹部“既當改革促進派、又當改革實幹家,以釘釘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實”。他說:“我提倡釘釘子精神,這得從(cong) 我做起啊!”
2013年秋天,“劃時代的”黨(dang) 的十八屆三中全會(hui) 拉開了全麵深化改革的序幕。
十多年來,作為(wei) 中央全麵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組長、中央全麵深化改革委員會(hui) 主任,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主持召開了70多次中央深改領導小組和中央深改委會(hui) 議。
老百姓關(guan) 心什麽(me) 、期盼什麽(me) ,改革就抓住什麽(me) 、推進什麽(me) 。重大改革的行動方案,他都認真審閱,逐字逐句親(qin) 筆修改。
2012年12月,中央八項規定剛出台時,曾有人擔心會(hui) 不會(hui) 是“一陣風”。如今,十餘(yu) 年過去了,這張“金色名片”依然有著強大威懾力。“八項規定改變中國!”是人民群眾(zhong) 發自內(nei) 心的聲音。
2012年12月,以革命老區阜平為(wei) 起點,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用八年多時間多次深入扶貧攻堅主戰場。他走遍了全國14個(ge) 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帶領全黨(dang) 全國各族人民打贏脫貧攻堅戰。
共建“一帶一路”倡議自2013年提出以來,已成為(wei) 當今世界最受歡迎的國際公共產(chan) 品和最大規模的國際合作平台。國際社會(hui) 對“一帶一路”下一個(ge) 金色十年倍加期待。
纖纖不絕林薄成,涓涓不止江河生。浙江安吉餘(yu) 村的“兩(liang) 山理念”從(cong) 省域探索走向全國實踐,成為(wei) 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方略。
…………
10年前,在中央全麵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一次會(hui) 議上,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說了這樣一番話:“對改革進程中已經出現和可能出現的問題,困難要一個(ge) 一個(ge) 克服,問題要一個(ge) 一個(ge) 解決(jue) ,既敢於(yu) 出招又善於(yu) 應招,做到‘蹄疾而步穩’。”
日日行,不怕千萬(wan) 裏;常常做,不怕千萬(wan) 事。以釘釘子精神堅持不懈地幹好“正確的事情”,這種“一張藍圖繪到底”的精神一直流淌在這位黨(dang) 的最高領導人的血脈裏,激勵著人們(men) 不斷攻堅克難。
總監製丨駱紅秉 魏驅虎
監 製丨王敬東(dong)
主 編丨李璿
策 劃丨孟利錚
編 輯丨劉禛
視 覺丨張紫曦
校 對丨李丹 孫曉媛 宋春燕 梁雅琴 婁郝 李英卓
出 品丨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央視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