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焦點訪談:高舉改革開放旗幟 開辟中國式現代化廣闊前景

發布時間: 2024-07-23 08:55:00 來源: 央視網

  7月15日至18日舉(ju) 行的黨(dang) 的二十屆三中全會(hui) ,是在新時代新征程上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堅定不移高舉(ju) 改革開放旗幟,緊緊圍繞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一步全麵深化改革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會(hui) 議。全會(hui) 最重要的成果,就是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guan) 於(yu) 進一步全麵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jue) 定》(以下簡稱《決(jue) 定》)。錨定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目標,《決(jue) 定》重點部署未來五年的重大改革舉(ju) 措。逾2萬(wan) 字篇幅、共15個(ge) 部分、開列60條、提出300多項重要改革舉(ju) 措,《決(jue) 定》擘畫進一步全麵深化改革戰略舉(ju) 措,是新時代新征程上推動全麵深化改革向廣度和深度進軍(jun) 的總動員、總部署。我們(men) 應該怎麽(me) 來理解和落實全會(hui) 精神和這些改革舉(ju) 措呢?今天起,《焦點訪談》欄目推出係列報道《高舉(ju) 改革開放旗幟》,第一集首先解讀進一步全麵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重大意義(yi) 。

  2024年7月18日,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第二十屆中央委員會(hui) 第三次全體(ti) 會(hui) 議在北京閉幕。這次三中全會(hui) 的主題是,進一步全麵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

  中央黨(dang) 史和文獻研究院院長曲青山:“從(cong) 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我們(men) 黨(dang) 的曆史上有3個(ge) ‘三中全會(hui) ’備受矚目、十分重要。第一個(ge) 是1978年召開的黨(dang) 的十一屆三中全會(hui) ,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建設新時期,是劃時代的;第二個(ge) 是2013年召開的黨(dang) 的十八屆三中全會(hui) ,開啟了新時代全麵深化改革、係統整體(ti) 設計推進改革的新征程,是劃時代的;第三個(ge) 是剛剛閉幕的黨(dang) 的二十屆三中全會(hui) ,要譜寫(xie) 進一步全麵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時代新篇,也是劃時代的,必將載入黨(dang) 和人民的史冊(ce) 。”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麵對嚴(yan) 峻複雜的國際環境和艱巨繁重的國內(nei) 改革發展穩定任務,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團結帶領全黨(dang) 全軍(jun) 全國各族人民,實現改革由局部探索、破冰突圍到係統集成、全麵深化的轉變,許多領域實現曆史性變革、係統性重塑、整體(ti) 性重構。全麵深化改革取得曆史性偉(wei) 大成就,譜寫(xie) 了中國式現代化的嶄新篇章。

  曲青山:“回顧改革開放四十多年的曆史,我們(men) 可以清楚地看到,改革開放是黨(dang) 和人民事業(ye) 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的必由之路,是決(jue) 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guan) 鍵一招,也是決(jue) 定中國式現代化成敗的關(guan) 鍵一招。我們(men) 能夠大踏步趕上時代,靠的是改革開放;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我們(men) 之所以能夠使黨(dang) 和國家取得曆史性成就、發生曆史性變革,靠的也是改革開放;要實現現代化,把我國建設成為(wei) 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強國,更離不開改革開放。”

  中國式現代化是在改革開放中不斷推進的,也必將在改革開放中開辟廣闊前景。當前和今後一個(ge) 時期是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麵推進強國建設、民族複興(xing) 偉(wei) 業(ye) 的關(guan) 鍵時期。麵對紛繁複雜的國際國內(nei) 形勢,麵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chan) 業(ye) 變革,麵對人民群眾(zhong) 新期待,必須自覺把改革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繼續把改革推向前進。

  曲青山:“這是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推進國家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然要求,是貫徹新發展理念、更好適應我國社會(hui) 主要矛盾變化的必然要求,是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讓現代化建設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ti) 人民的必然要求,是應對重大風險挑戰、推動黨(dang) 和國家事業(ye) 行穩致遠的必然要求,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在百年變局加速演進中贏得戰略主動的必然要求,是深入推進新時代黨(dang) 的建設新的偉(wei) 大工程、建設更加堅強有力的馬克思主義(yi) 政黨(dang) 的必然要求。概括起來講,進一步全麵深化改革的重大意義(yi) 就是一句話——為(wei) 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強大動力和製度保障。”

  進一步全麵深化改革,往哪裏改,怎麽(me) 改?黨(dang) 的二十屆三中全會(hui) 提出進一步全麵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是“繼續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推進國家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國務院研究室黨(dang) 組書(shu) 記、主任黃守宏:“進一步全麵深化改革總目標,體(ti) 現黨(dang) 的二十大作出的戰略部署,緊扣中國式現代化這個(ge) 主題,彰顯了圍繞黨(dang) 的中心任務謀劃推動改革這一黨(dang) 的領導改革的成功經驗,也是對黨(dang) 的十八屆三中全會(hui) 提出的改革總目標的豐(feng) 富和發展。”

  《決(jue) 定》指出,到2035年,我國全麵建成高水平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體(ti) 製,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更加完善,基本實現國家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基本實現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為(wei) 到本世紀中葉全麵建成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強國奠定堅實基礎。

  《決(jue) 定》還提出了聚焦構建高水平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體(ti) 製、聚焦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聚焦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強國、聚焦提高人民生活品質、聚焦建設美麗(li) 中國、聚焦建設更高水平平安中國、聚焦提高黨(dang) 的領導水平和長期執政能力等“七個(ge) 聚焦”。

  黃守宏:“在進一步全麵深化改革總目標中,明確了到2035年的階段性改革目標,‘七個(ge) 聚焦’的分領域改革目標,明確了到2029年完成《決(jue) 定》提出的改革任務的要求,形成了在總目標的統領之下,有總有分、總分結合、體(ti) 係完備的目標體(ti) 係和推進改革的時間表、路線圖、任務書(shu) 。”

  《決(jue) 定》共提出300多項重要改革舉(ju) 措,都是涉及體(ti) 製、機製、製度層麵的內(nei) 容,其中有的是對過去改革舉(ju) 措的完善和提升,有的是根據實踐需要和試點探索新提出的改革舉(ju) 措。

  黃守宏:“目標就是方向,目標就是引領,目標就是動力。我們(men) 實現改革總目標有信心有底氣,就在於(yu) 我們(men) 有諸多顯著的政治和製度優(you) 勢,有長期積累的豐(feng) 富改革經驗和雄厚的物質基礎,得到廣大人民的擁護和支持。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的領航掌舵英明領導,是我們(men) 實現改革總目標的最大信心、最大底氣、最可靠的主心骨。”

  《決(jue) 定》高度評價(jia) 新時代以來全麵深化改革的成功實踐和偉(wei) 大成就,同時以“六個(ge) 堅持”深刻總結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新時代全麵深化改革的寶貴經驗:貫徹堅持黨(dang) 的全麵領導、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堅持守正創新、堅持以製度建設為(wei) 主線、堅持全麵依法治國、堅持係統觀念等原則。

  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田培炎:“堅持黨(dang) 的全麵領導,這是我國改革開放成功推進的根本保證,要把黨(dang) 的領導貫穿改革開放的全過程、各方麵,確保改革始終沿著正確政治方向前進。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這是改革的根本立場,要尊重人民主體(ti) 地位和首創精神,堅持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應,善於(yu) 匯集民智、凝聚民心,讓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ti) 人民。”

  堅持守正創新,就是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不動搖,緊跟時代步伐,順應實踐發展,突出問題導向,在新的起點上推進理論創新、實踐創新、製度創新、文化創新以及其他各方麵創新。

  田培炎:“堅持守正創新,這是改革的內(nei) 在要求。守正就是要堅守符合曆史發展規律的正確道路,不為(wei) 任何風險所懼,不為(wei) 任何幹擾所惑,保持道不變、誌不改的強大定力,堅持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不動搖;創新就是要以一往無前的膽魄和勇氣變革現實、掃除障礙,推動改革不斷取得新突破,沿著曆史前進的邏輯前進,順應時代發展的潮流發展。”

  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凝結著黨(dang) 領導人民取得的重大成就和曆史經驗,承載著黨(dang) 的政治理想、政治目標、政治綱領、戰略戰術,體(ti) 現著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的本質特征,是具有鮮明中國特色、明顯製度優(you) 勢、強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進製度。

  田培炎:“堅持以製度建設為(wei) 主線,這是新時代全麵深化改革的鮮明特點,經驗表明,製度優(you) 勢是一個(ge) 國家的最大優(you) 勢,製度競爭(zheng) 是國家間最根本的競爭(zheng) ,製度穩則國家穩,製度強則國家強,要加強頂層設計、總體(ti) 謀劃、破立並舉(ju) 、先立後破,築牢根本製度、完善基本製度、創新重要製度。”

  進一步全麵深化改革,必須堅持全麵依法治國,必須堅持係統觀念。

  田培炎:“堅持係統觀念,這是馬克思主義(yi) 的科學思想方法,也是改革的科學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要統籌兼顧、辯證施策,處理好經濟和社會(hui) 、政府和市場、效率和公平、活力和秩序、發展和安全等事關(guan) 中國式現代化戰略全局的重大關(guan) 係,不斷增強改革的係統性、整體(ti) 性、協同性。”

  “六個(ge) 堅持”的原則來之不易,彌足珍貴,必須在改革的實踐中毫不動搖,不斷豐(feng) 富、不斷發展。

  黃守宏:“曆史是奮鬥者、開拓者、勇敢者創造的,我們(men) 既要當改革的促進派、實幹家,還要當改革的拓荒牛、老黃牛,錨定改革目標、把準改革方向、堅持守正創新,以改革到底的決(jue) 心、百折不撓的精神、敢為(wei) 人先的闖勁、苦幹實幹的作風,奮力在新時代新征程上譜寫(xie) 改革開放的新篇章。”

(責編: 王東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