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牢記總書記的囑托|在改革的浪潮中追光前行

發布時間: 2024-07-27 13:51:00 來源: 長江雲新聞

  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必須深入實施科教興(xing) 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體(ti) 製機製一體(ti) 改革,健全新型舉(ju) 國體(ti) 製,提升國家創新體(ti) 係整體(ti) 效能。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第二十屆中央委員會(hui) 第三次全體(ti) 會(hui) 議,於(yu) 2024年7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舉(ju) 行。中央委員會(hui) 總書(shu) 記習(xi) 近平作重要講話。

  中國光穀,全國唯一以“光”命名的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先後三次來到這裏,為(wei) 了“一束光”,留下殷殷囑托,發出時代最強音。

  十多年來,光穀企業(ye) 數量從(cong) 1.7萬(wan) 家增至14萬(wan) 家,地區生產(chan) 總值連續跨越1500億(yi) 元、2000億(yi) 元、2700億(yi) 元大關(guan) 。在這裏,改革創新的故事每天都在發生。

  01

  2013年7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考察光穀,充分肯定了光穀發展的5個(ge) 特點:發展很快;科技成果轉化效果明顯,圍繞科技體(ti) 製改革做了不少文章;研究機構與(yu) 科技人才比較多,有自主創新成果;科技成果轉化比較好,大學產(chan) 業(ye) 化做得不錯;產(chan) 業(ye) 特色明顯,尤其是光電子產(chan) 業(ye) 特色鮮明。

  當時在長飛光纖光纜有限公司的生產(chan) 車間,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登上光纖拉絲(si) 塔,不顧拉絲(si) 爐刺眼的光芒,觀看了光纖預製棒被熔化拉絲(si) 的過程。他對大家說:“一個(ge) 國家隻是經濟體(ti) 量大,還不能代表強。我們(men) 是一個(ge) 大國,在科技創新上要有自己的東(dong) 西。”

  在拉絲(si) 塔頂樓,長飛光纖光纜有限公司總裁莊丹向總書(shu) 記報告:要在2020年前實現行業(ye) 全球第一。

  回憶起十多年前總書(shu) 記的囑托,莊丹思緒滿滿:“那時中國光纖光纜產(chan) 業(ye) 別說全球第一,連自給自足都難以實現,為(wei) 了實現科技自主、用自己的碗裝自己的糧食,我們(men) 研發創新片刻不敢停歇。”

  在這一時期,許多像長飛這樣的中國科技企業(ye) 都麵臨(lin) 著同樣的問題,是繼續以市場換技術,讓關(guan) 鍵核心技術受製於(yu) 人,還是加強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guan) ,把科技發展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裏。這不僅(jin) 是眾(zhong) 多科技企業(ye) 艱難的抉擇,更是一種全新的挑戰。

  總書(shu) 記考察光穀3個(ge) 月後,中國大地上,一場對中國科技企業(ye) 影響深遠的改革大幕正在拉開。

  黨(dang) 的十八屆三中全會(hui) 通過具有劃時代意義(yi) 的《中共中央全麵深化改革若幹重大問題的決(jue) 定》,提出深化科技體(ti) 製改革,強化企業(ye) 在技術創新中的主體(ti) 地位,激發中小企業(ye) 創新活力。

  在長飛光纖科研攻關(guan) 最吃緊的時候,科技部啟動重組國家重點實驗室體(ti) 係改革,由長飛牽頭建設的“光纖光纜製備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順利重組,成為(wei) 全國重點實驗室。國家部委迅速給予項目和資金支持,大大緩解了長飛的研發資金吃緊問題。工信部啟動實施“智能製造試點示範專(zhuan) 項行動”,幫助長飛新建和改造智能化生產(chan) 線超過500條。

  中央政策的引領下,湖北因地製宜,大力支持充分發揮高新技術企業(ye) 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等政策的導向作用,鼓勵企業(ye) 增強研發投入和加大自主創新力度,用稅收杠杆撬動科技創新。

  長飛光纖在自主創新的過程中,得到了改革政策實實在在的支持。如今,長飛光纖的單根光纖預製棒已可拉10000多公裏光纖,能夠滿足全球80億(yi) 人同時通話。長飛光纖的光纖預製棒、光纖和光纜,從(cong) 2016年開始已連續8年市場份額全球第一。

  “黨(dang) 的二十屆三中全會(hui) 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這為(wei) 我們(men) 科研工作指明了方向,我們(men) 將加大引進科技創新人員,特別是引進高層次人才,這也是鞏固長飛在行業(ye) 領先地位、實現可持續發展的一個(ge) 重要法寶。”莊丹說。

  02

  2018年4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來到東(dong) 湖高新區,在烽火科技集團和武漢新芯集成電路製造有限公司考察時,語重心長地對企業(ye) 負責人說:“我國已經成為(wei) 世界第二大經濟體(ti) ,過去那種主要依靠資源要素投入推動經濟增長的方式行不通了,必須依靠創新。具有自主知識產(chan) 權的核心技術,是企業(ye) 的‘命門’所在。”

  2018年,美國加大了對我國高技術行業(ye) 的封鎖和打壓,如何擺脫受製於(yu) 人的局麵,解決(jue) “卡脖子問題”已迫在眉睫。

  第二次來光穀時,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烽火科技集團的海纜中繼器展台前駐足良久。這個(ge) 產(chan) 品,可以實現海底光通信傳(chuan) 輸。海底通信技術難度大、投入成本高,海纜中繼器相當於(yu) 海底光纜的信號放大器。目前全球各大洲之間的網絡信息90%以上依靠海底光纜傳(chuan) 輸,但以往,海底通信技術和市場都被國外企業(ye) 壟斷。

  “下一步,科技攻關(guan) 也要這樣做,要摒棄幻想、靠自己。”總書(shu) 記囑咐道。

  沿著總書(shu) 記指引的方向,中國信科集團(2018年7月20日,原烽火科技集團與(yu) 大唐電信集團聯合重組成立中國信科集團)不斷加快自主創新的步伐。集團自主研發的二代海底中繼器,解決(jue) 了核心器件國產(chan) 化替代的“卡脖子”問題。

  這一成果的取得,得益於(yu) 國家進一步深化改革。

  為(wei) 了打破國外壟斷,國家相關(guan) 部委在國家科技重大專(zhuan) 項、產(chan) 業(ye) 基金、稅收優(you) 惠、投融資體(ti) 製改革等方麵進一步出台一係列改革措施。

  湖北高位謀劃部署科技體(ti) 製改革,先後組織實施“全麵深化科技體(ti) 製改革”“科技體(ti) 製改革三年攻堅”等重大行動,圍繞關(guan) 鍵核心技術攻關(guan) 、科技創新平台、現代產(chan) 業(ye) 技術創新等7個(ge) 方麵工作,部署46項具體(ti) 改革任務,加強科技創新和產(chan) 業(ye) 創新深度融合。

  武漢市和光穀出台“千企萬(wan) 人計劃”“武漢英才計劃”“3551光穀人才計劃”等,給外地引入的高端人才提供各類生活、金融支持。

  “黨(dang) 的二十屆三中全會(hui) 明確提出了要深化科技體(ti) 製改革,要統籌各類科創資源和平台的建設,目前我們(men) 與(yu) 高校、科研院所合作緊密,已聯合武漢大學等10家單位共同成立‘湖北省新一代信息通信產(chan) 業(ye) 技術創新聯合體(ti) ’,打造貫穿基礎科研、芯片/設備研發、數字化及產(chan) 業(ye) 應用的聯合創新平台。”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黨(dang) 委書(shu) 記、董事長曾軍(jun) 說。

  幾年間,圍繞科技創新,50多所高校、百餘(yu) 個(ge) 科研機構和數以千計的科創企業(ye) 向光穀雲(yun) 集。最新數據顯示,武漢東(dong) 湖高新區全社會(hui) 研發投入強度達到10.5%,是全國平均水平的近4倍,每萬(wan) 人口高價(jia) 值發明專(zhuan) 利擁有量120件,創新能力穩居全國高新區四強。

  03

  2022年6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再次來到光穀,這一次,他對科技創新賦予了更深遠的意義(yi) 。在華工科技產(chan) 業(ye) 股份有限公司,總書(shu) 記作出重要指示:“湖北武漢東(dong) 湖新技術開發區在光電子信息產(chan) 業(ye) 領域獨樹一幟。要加強技術研發攻關(guan) ,掌握更多具有自主知識產(chan) 權的核心技術,不斷延伸創新鏈、完善產(chan) 業(ye) 鏈,為(wei) 推動我國光電子信息產(chan) 業(ye) 加快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第三次來光穀時,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與(yu) 兩(liang) 座大小相差近100倍的黃鶴樓完成了一次合影,這兩(liang) 座“黃鶴樓”都是由華工科技自主研發的激光設備切割而成。總書(shu) 記把一個(ge) 切得很小的黃鶴樓拿起來仔細看了看,並且稱讚說加工得很精細。

  在華工科技,從(cong) 幾毫米到幾百毫米的金屬板材,激光都能做到削鐵如泥。一場場技術突圍,華工科技在國內(nei) 率先突破了光纖激光器、超快激光器、半導體(ti) 激光器芯片等一批核心技術,牽頭製定國內(nei) 激光裝備行業(ye) 首個(ge) 國際標準,創造了60多項“第一”。

  彼時的中國,科技體(ti) 製改革釋放出的源源“紅利”,成為(wei) 像華工科技一樣的中國科技企業(ye) 實現創新驅動發展的“助推器”。

  2021年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明確提出,科技政策要紮實落地,要實施科技體(ti) 製改革三年行動方案,進一步提高科技創新能力和科技成果轉化效率。

  湖北著力搭建科技成果轉化與(yu) 技術轉移公共服務平台(科惠網),為(wei) 科技成果做好評價(jia) 、轉移、交易等一鍵式服務,目前已收儲(chu) 科技成果17萬(wan) 餘(yu) 項,入駐技術專(zhuan) 家超1.6萬(wan) 人,培養(yang) 技術經紀人4000餘(yu) 名,服務企業(ye) 8000多家。

  同時,湖北進一步探索以“用”為(wei) 導向的科技創新供應鏈平台,依托市場化運營的平台公司按照“以需定供、風險共擔”的思路,建立天網、地網、金網、政策包“三網一包”,按照“技術需求挖掘、線上線下對接、項目實施落地、配套政策跟進”的運行模式,線上線下結合推動科技創新供需對接。

  7月1日,新修訂的《湖北省科學技術進步條例》正式施行,明確提出以“用”為(wei) 導向,推動基礎研究與(yu) 應用研究協同發展,強化企業(ye) 創新主體(ti) 地位,加強知識產(chan) 權保護,賦予科技人員更大自主權,讓更多人才脫穎而出,為(wei) 加快打造全國科技創新高地提供堅實保障。

  創新驅動發展,深化改革是根本動力。“黨(dang) 的二十屆三中全會(hui) 召開,市場將更有活力,創新將更有活力,企業(ye) 發展也將迎來多重機遇。”華工科技產(chan) 業(ye) 股份有限公司黨(dang) 委書(shu) 記、董事長馬新強表示,“華工科技將以更加奮發有為(wei) 的姿態,搶抓機遇,譜寫(xie) 新篇。比如深入開展前瞻性技術及產(chan) 品布局,圍繞行業(ye) 發展、國家需求新開展若幹項目預研,持續加大研發投入;牢牢抓住‘人才第一資源’,用心培養(yang) 人才,打造行業(ye) 人才高地。”

  如今,光穀光電子信息產(chan) 業(ye) 規模已超5000億(yi) 元。在多個(ge) 細分領域處於(yu) 領先位置——全球最大的光纖光纜研製基地,占全國市場2/3、國際市場1/4;中國最大的光器件研發生產(chan) 基地、中小尺寸顯示麵板基地、全國最大的激光產(chan) 業(ye) 基地之一。

  一批關(guan) 鍵技術在全國甚至全球領先領跑——全球首個(ge) 人體(ti) 肺部氣體(ti) 多核磁共振成像係統獲批上市;全球首顆智能遙感科學實驗衛星成功發射;長江存儲(chu) 閃存芯片、衷華植入式腦機接口、銳科超高功率光纖激光器等技術世界領先。

  “中國光穀”邁向“世界光穀”,其興(xing) 可待。

  改革風正勁,創新潮更湧。眼下,湖北省科技大會(hui) 正在舉(ju) 行,乘著進一步全麵深化改革的浩蕩東(dong) 風,荊楚大地正以前所未有的決(jue) 心與(yu) 魄力,勇攀科技高峰,奮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湖北實踐,讓創新成為(wei) 推動湖北乃至全國發展的最強音!

  出品人:王彬

  總監製:岑卓

  監製:洪燕

  編審:梁延 康耀方 林如峰

  統籌:羅峰

  記者:鄒敏

  視頻:鄭淑俊

  美編:蔣豔 王子煊

  責任編輯 鄒敏

(責編: 李雨潼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