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近日在寧夏考察時提出,“打好黃河‘幾字彎’攻堅戰,統籌推進森林、草原、濕地、荒漠生態保護修複和鹽堿地綜合治理”。屢創世界荒漠化防治奇跡的中國,其防風固沙實踐就是70年前從(cong) 寧夏沙坡頭開始的。
以曆史主動精神率先實現“人進沙退”的曆史轉折。“塞上江南”寧夏千百年來一直處在西、北、東(dong) 三個(ge) 方向的沙化“倒U形包圍”中,沙化土地麵積一度占85%。在“三北”防護林這一國家戰略工程引領下,塞上兒(er) 女開始了與(yu) 沙漠的全麵纏鬥。如今,寧夏在全國率先實現從(cong) “沙進人退”到“人進沙退”“綠進沙退”的曆史轉折,2023年沙化土地麵積降至19.31%。作為(wei) 全國唯一的省級防沙治沙綜合示範區,寧夏的奇跡是集中力量辦大事這一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優(you) 越性的生動體(ti) 現。
以曆史主動精神全麵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走進新時代,寧夏緊緊圍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這條主線,高效統籌高質量發展、高水平安全、高顏值生態、高品質生活、高標準黨(dang) 建和高共情團結,匯聚各方力量,打好法治、市場、科技、政策“組合拳”。實行最嚴(yan) 格的生態環境保護製度,強化山水林田湖草沙的一體(ti) 化保護、全要素係統治理。出台環境整治、生態修複、綠色發展、組織保障4類專(zhuan) 項文件,部署綠色轉型整體(ti) 戰、汙染防治攻堅戰、防沙治沙陣地戰等“九大戰”。
以曆史主動精神全境打響黃河“幾字彎”攻堅戰。以保護好黃河和賀蘭(lan) 山、六盤山、羅山的生態環境為(wei) 謀劃改革發展的基準線,按照“分類施策、科學管理、綜合治理,宜林則林、宜草則草、宜荒則荒”的原則,寧夏統籌重點攻堅和協同治理,統籌自然恢複和人工修複,著力提升生態係統的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北部打響鞏固提升整體(ti) 戰,中部展開擴麵增綠陣地戰,南部進行護綠涵水係統戰。寧夏力促沙區形成自我循環、自我修複的生態係統,適度發展沙產(chan) 業(ye) 。如今,人與(yu) 自然是生命共同體(ti) 、必須尊重自然敬畏自然順應自然的理念,已成為(wei) 寧夏幹部群眾(zhong) 的共識。為(wei) 加快推進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推動生態環境從(cong) 量變到質變的拐點早日到來,一股“英雄氣”在寧夏“一河三山”間縱橫馳騁。
(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係寧夏社會(hui) 科學院黨(dang) 組副書(shu) 記、院長馬文鋒)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