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第一觀察|申遺成功,總書記闡明深意、提出要求

發布時間: 2024-08-08 08:05:00 來源: 新華社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近日對加強文化和自然遺產(chan) 保護傳(chuan) 承利用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深刻闡釋“北京中軸線——中國理想都城秩序的傑作”和“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二期)”成功列入《世界遺產(chan) 名錄》的重要意義(yi) 和時代內(nei) 涵,對進一步做好文化和自然遺產(chan) 保護傳(chuan) 承利用工作提出要求。

  文化和自然遺產(chan) ,在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心中分量很重。

  “曆史文化遺產(chan) 承載著中華民族的基因和血脈,不僅(jin) 屬於(yu) 我們(men) 這一代人,也屬於(yu) 子孫萬(wan) 代”“要著力建設國家公園,保護自然生態係統的原真性和完整性,給子孫後代留下一些自然遺產(chan) ”“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chan) 是人類文明發展和自然演進的重要成果,也是促進不同文明交流互鑒的重要載體(ti) ”……多年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反複強調文化和自然遺產(chan) 的重要價(jia) 值。

  對於(yu) 這次3個(ge) 項目申遺成功,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進一步闡明其中深意。

  ——“對於(yu) 建設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中國式現代化具有積極意義(yi) ”。

  中國式現代化是強國建設、民族複興(xing) 的康莊大道。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中明確概括了中國式現代化5個(ge) 方麵的中國特色。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正是其中2個(ge) 方麵。

  一個(ge) 民族的複興(xing) 需要強大的物質力量,也需要強大的精神力量。承載燦爛文明、傳(chuan) 承曆史文化、維係民族精神的文化遺產(chan) ,正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華優(you) 秀文明資源。越多文化遺產(chan) 得到認識和關(guan) 注,越能幫助人們(men) 感悟中華文化、增強文化自信,越能為(wei) 社會(hui) 主義(yi) 精神文明建設提供深厚滋養(yang) 。

  另一方麵,自然遺產(chan) 的豐(feng) 富程度與(yu) 一個(ge) 國家的生態環境狀況息息相關(guan) 。讓自然遺產(chan) 更豐(feng) 富、更受到珍視,是“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自然和生態環境”的應有之義(yi) ,也是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美麗(li) 中國的重要任務。

  ——“為(wei) 世界文明百花園增添了絢麗(li) 的色彩”。

  在曆史長河中,中華文明以獨樹一幟的創新創造、一脈相承的堅持堅守,樹立起一座座文明高峰。“北京中軸線”作為(wei) “中國理想都城秩序的傑作”,具有中國特色、體(ti) 現中國精神、蘊藏中國智慧,向世界形象地詮釋了“何以中國”。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新的世界文化遺產(chan) ,讓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強大生命力得到世界廣泛認可,有助於(yu) 推動中華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目前,我國世界遺產(chan) 總數達到59項,居世界前列,是名副其實的世界遺產(chan) 大國。

  大就要有大的樣子。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此次提出了三個(ge) 方麵的“要”。

  ——保護方麵,“要以此次申遺成功為(wei) 契機,進一步加強文化和自然遺產(chan) 的整體(ti) 性、係統性保護,切實提高遺產(chan) 保護能力和水平,守護好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和自然珍寶”。

  在“北京中軸線”申遺過程中,創新推出公眾(zhong) 參與(yu) 文化遺產(chan) 保護機製;通過加大生物多樣性保護和環境治理,“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的地質地貌得到原生態保護……

  申遺是為(wei) 了更好地保護利用。通過總結申遺成功經驗,健全長效機製,我們(men) 才能不斷提高遺產(chan) 保護能力和水平。

  ——傳(chuan) 承方麵,“要持續加強文化和自然遺產(chan) 傳(chuan) 承、利用工作,使其在新時代煥發新活力、綻放新光彩,更好滿足人民群眾(zhong) 的美好生活需求”。

  曆經逾7個(ge) 世紀的北京中軸線仍在生長。無論是晨跑通過古老萬(wan) 寧橋的市民,還是陶醉在鼓樓一層沉浸式數字展中的遊客,都在其中感受著穿越古今的魅力。

  按照時代的新進步,推動中華文明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文化和自然遺產(chan) 才能曆久彌新、造福於(yu) 民。

  ——弘揚方麵,“要加強文化和自然遺產(chan) 領域國際交流合作,用實際行動為(wei) 踐行全球文明倡議、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chan) 委員會(hui) 認為(wei) ,“北京中軸線”所體(ti) 現的中國傳(chuan) 統都城規劃理論和“中”“和”哲學思想,為(wei) 世界城市規劃史作出了重要貢獻。

  繁榮人類文明、分享成功經驗、加強保護合作——從(cong) 世界遺產(chan) 起筆,中國正為(wei) 不斷豐(feng) 富和發展人類文明新形態、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貢獻智慧與(yu) 力量。

  策劃:張曉鬆

  主筆:徐壯

  視覺:金小茜、包昱涵

  新華社國內(nei) 部製作

  新華社第一工作室出品

(責編: 陳衛國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