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這是農(nong) 村基層民主的有益探索,方向肯定是正確的。”
2005年夏天,當時任浙江省委書(shu) 記習(xi) 近平在後陳村調研時說出這番話時,人們(men) 難以想象,“村務監督委員會(hui) ”這個(ge) 由後陳村首創的“治村之計”,有一天會(hui) 變成“治國之策”。
當時,習(xi) 近平很關(guan) 注後陳村的這場探索,專(zhuan) 門派了調研組提前去明察暗訪,又在實地考察時拍板定調“這項工作是積極的、有意義(yi) 的”。在習(xi) 近平的關(guan) 心和推動下,這項被他總結提煉為(wei) “後陳經驗”的製度走出後陳、走遍浙江、走向了全國。
2024年2月27日,浙江省金華市武義(yi) 縣後陳村村委大樓。
改革為(wei) 了人民,改革也要依靠人民。
新時代改革引領者習(xi) 近平一言以蔽之:“改革開放在認識和實踐上的每一次突破和深化,改革開放中每一個(ge) 新生事物的產(chan) 生和發展,改革開放每一個(ge) 領域和環節經驗的創造和積累,無不來自億(yi) 萬(wan) 人民的智慧和實踐。”
1978年,安徽滁州小崗村18戶農(nong) 民按下紅手印、分田到戶搞起“大包幹”,催生了家庭聯產(chan) 承包責任製,開啟了我國農(nong) 村改革的大幕。也是在這一年,正在清華大學求學的習(xi) 近平來到安徽滁州實地調研。
“當時我記了一本筆記,我還收藏著呢。印象很深刻,因為(wei) 這是我改革開放以後,接觸農(nong) 村的可以說是改革的第一課。”三十多年後,已是黨(dang) 和國家最高領導人的習(xi) 近平對這段往事仍記憶猶新。
2016年春天來到小崗村考察,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俯身察看當年18戶農(nong) 民按下紅手印的“大包幹”契約,感慨不已:“當年貼著身家性命幹的事,變成中國改革的一聲驚雷,成為(wei) 中國改革的標誌。”
言語間,是對“人民是曆史的創造者”的讚歎。
改革開放是億(yi) 萬(wan) 人民自己的事業(ye) 。正如總書(shu) 記在2013年那場“劃時代的”黨(dang) 的十八屆三中全會(hui) 上所強調的,“沒有人民支持和參與(yu) ,任何改革都不可能取得成功”。
2016年4月25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安徽省滁州市鳳陽縣小崗村看望當年“大包幹”帶頭人嚴(yan) 金昌(右三)一家。
在正定,習(xi) 近平倡導“改革戲必須大家唱”,派幾名幹部去鳳陽學習(xi) 小崗村經驗,在全省率先推行“大包幹”。在福建,他直言“周寧縣的黃振芳家庭林場搞得不錯,為(wei) 我們(men) 發展林業(ye) 提供了一條思路”,他還大力推行農(nong) 民首創的集體(ti) 林權製度改革;在浙江,他要求全省學習(xi) 推廣敢想敢幹的義(yi) 烏(wu) 發展經驗……
一路走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堅持把群眾(zhong) 作為(wei) 改革智慧和力量的來源,以更好地破解發展難題、推動社會(hui) 發展。他說,改革任務越繁重,我們(men) 越要依靠人民群眾(zhong) 支持和參與(yu) ,“善於(yu) 從(cong) 人民的實踐創造和發展要求中完善改革的政策主張”。
“我很關(guan) 注你們(men) 的改革。這是一種敢為(wei) 人先的精神,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的覺悟擔當。”在2021年的福建之行中,總書(shu) 記這樣肯定醫改“三明模式”。談到下一步的醫藥衛生體(ti) 製改革,他要求三明“研究改革的堵點在哪裏,結合本地實際繼續探索”。
2023年秋天赴浙江考察,總書(shu) 記再一次來到義(yi) 烏(wu) 這個(ge) 在改革進程中具有標誌性意義(yi) 的城市。主政浙江期間,他曾針對義(yi) 烏(wu) 發展遇到的體(ti) 製機製障礙說過一句深入人心的話:小孩子成長太快,而衣服太小,“得給成長快的孩子換上一件大衣服”。
改革是不斷破舊立新的過程,也是不斷汲取群眾(zhong) 智慧,進而指導實踐的過程。
從(cong) 全國醫改學三明,到“最多跑一次”從(cong) 浙江推向全國……新時代以來,“基層首創”與(yu) “頂層設計”始終良性互動,相得益彰。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100多次到基層考察,在一次次“問需於(yu) 民”和“問計於(yu) 民”中,把最廣大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改革上來。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第二十屆中央委員會(hui) 第三次全體(ti) 會(hui) 議,於(yu) 2024年7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舉(ju) 行。中央政治局主持會(hui) 議。
不久前,黨(dang) 的二十屆三中全會(hui) 召開。
全會(hui) 明確,進一步全麵深化改革要總結和運用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新時代全麵深化改革的寶貴經驗,其中就包括了“尊重人民主體(ti) 地位和首創精神”。
“隻有充分尊重人民意願,形成廣泛共識,人民才會(hui) 積極支持改革、踴躍投身改革。”這番話,充分體(ti) 現出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作為(wei) 改革家的深刻洞察力。
幾年前,全國人大常委會(hui) 法工委征詢民法條文意見、建議。一位律師因為(wei) 在工作中經常碰到“老人自己指定監護人”的訴求,就提出增設公民按自己意願選擇監護人的規定。後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總則第三十三條采納了這一建議。
“在農(nong) 村人口聚集區域,由政府財政投入建設公共食堂、公共宿舍……形成互助養(yang) 老模式。”在“十四五”規劃建議網絡問計中,一位網民關(guan) 於(yu) “互助性養(yang) 老”的建議,最終變為(wei) 規劃綱要的具體(ti) 措施。
黨(dang) 的二十屆三中全會(hui) 召開前,總書(shu) 記在山東(dong) 考察期間專(zhuan) 門主持召開了一場麵向基層的座談會(hui) ,聚焦改革開門問策。他說:“黨(dang) 中央作出重大決(jue) 策、製定重要文件,都深入調研,廣泛聽取各方麵意見,這是我們(men) 黨(dang) 的一貫做法和優(you) 良傳(chuan) 統。”
…………
人民群眾(zhong) 不僅(jin) 是推動改革的力量之源,也是改革創新的智慧之海。
汲取人民智慧、凝聚人民力量、成就人民夢想,“同人民一道把改革推向前進”,就一定能凝聚起無往不勝的磅礴力量。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