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賡續曆史文脈,譜寫(xie) 當代華章。新時代以來,在習(xi) 近平文化思想指引下,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傳(chuan) 承與(yu) 發展呈現出新氣象、開創了新局麵。一個(ge) 個(ge) 文化遺產(chan) 從(cong) 傳(chuan) 統到現代,連接曆史與(yu) 未來,成為(wei) 世界認識中國、中國走向世界的生動文化名片。央視網《聯播+》欄目特推出“薪火相傳(chuan) ”係列策劃,從(cong) 文化傳(chuan) 承中感受中華文脈底蘊。
聯播+“一口道盡千古事,雙手對舞百萬(wan) 兵。”皮影藝人操控皮製或紙製的彩色影偶形象,借助光線照射在半透明的幕布上創造出動態圖像,演繹古往今來、跌宕起伏的精彩故事。
皮影戲又稱“燈影戲”“燈影子”“皮猴戲”,是集雕刻、剪紙、繪畫、造型、口頭文學、音樂(le) 唱腔、表演於(yu) 一體(ti) 的綜合藝術。
作為(wei) 我國最早的戲曲劇種之一,皮影戲至今已有2200多年曆史,被稱為(wei) 中國民間藝術的“活化石”。
世界皮影看中國,中國皮影看陝西。陝西的皮影曆史悠久、雕刻精美,在全國享有盛譽。
2020年4月22日,當時正在陝西西安考察調研的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與(yu) 皮影雕刻技藝傳(chuan) 承人進行了一番深入交流。
當天傍晚時分,總書(shu) 記來到大雁塔腳下的大唐不夜城步行街,走進一家名為(wei) “非遺體(ti) 驗館”的店鋪。
店鋪內(nei) 擺放著各種純手工打造的皮影人物,生動逼真,栩栩如生。打造這種皮影人物,需要經過製皮、畫稿、雕刻、染色、熨燙等多道工序。
店鋪主人焦連生是一名皮影雕刻技藝傳(chuan) 承人,當時已從(cong) 事皮影製作16年。
總書(shu) 記詢問焦連生關(guan) 中皮影的用料特點和藝術風格,並拿起一件皮影作品饒有興(xing) 趣地嚐試著操作。
“總書(shu) 記對於(yu) 非遺文化非常了解,他還鼓勵我好好傳(chuan) 承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令我備受鼓舞。”當日的情景,焦連生至今仍曆曆在目。
皮影非遺傳(chuan) 承人正在製作皮影。
承載著豐(feng) 富的文化內(nei) 涵和民族情感的皮影藝術,也是中外文明交流互鑒的一座特色橋梁。
2023年5月,首屆中國—中亞(ya) 峰會(hui) 在西安舉(ju) 行。國家主席習(xi) 近平夫人彭麗(li) 媛邀請出席峰會(hui) 的吉爾吉斯斯坦總統夫人紮帕羅娃、烏(wu) 茲(zi) 別克斯坦總統夫人米爾濟約耶娃共同參觀西安易俗社。彭麗(li) 媛與(yu) 來賓們(men) 為(wei) 皮影人物上色點彩,觀看皮影戲表演,感受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魅力。
兩(liang) 個(ge) 月後的盛夏之際,第三十一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hui) 在成都隆重開幕。
7月28日中午,在歡迎宴會(hui) 開始前,習(xi) 主席和夫人彭麗(li) 媛為(wei) 出席開幕式的國際貴賓準備了一場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項目展演。其間,在觀看皮影表演《飛天》時,格魯吉亞(ya) 總理加裏巴什維利頻頻點頭,並不時與(yu) 身邊的工作人員交流。正如習(xi) 主席在歡迎宴會(hui) 上的致辭所言,文明是多樣的,世界是多彩的。
…………
千百年來,皮影戲這門古老的藝術陪伴一代又一代中國人度過了歡樂(le) 時光。今天,皮影戲依然在神州大地上傳(chuan) 承不息。
2011年,中國皮影戲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代表作名錄》,這為(wei) 皮影戲的保護和傳(chuan) 承注入了新的動力。
皮影藝人指導小朋友表演皮影戲。
目前,全國共有37個(ge) 皮影戲相關(guan) 項目列入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涉及河北、遼寧、浙江、湖北等17個(ge) 省(自治區、直轄市)。
據統計,截至目前,我國共有50位藝人被評為(wei)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代表性項目皮影戲代表性傳(chuan) 承人,列入省、市、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代表性項目的皮影戲代表性傳(chuan) 承人則更多。
全國各地通過建立皮影文化園、皮影傳(chuan) 習(xi) 所、皮影展廳,舉(ju) 辦皮影戲藝術節、皮影研討會(hui) 、皮影匯演、皮影培訓班、皮影雕刻大賽等形式,積極向大眾(zhong) 普及傳(chuan) 播和傳(chuan) 承弘揚皮影戲文化。
“三尺生綃作戲台,全憑十指逞詼諧。有時明月燈窗下,一笑還從(cong) 掌握來。”皮影戲不僅(jin) 是中華民族藝術殿堂裏的一顆璀璨明珠,更是讓當代人觸摸曆史脈搏、留住文化記憶的重要載體(ti) 。
總監製丨駱紅秉 魏驅虎
監 製丨王敬東(dong)
主 編丨李璿
策 劃丨李珊珊
編 輯丨魯楊
視 覺丨顏妮 張紫曦
校 對丨李珊珊 王卓婕 宋春燕 婁郝 毛長誌
出 品丨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央視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