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何以中國 行走河南】習言道|來到這裏,習近平說“我向往已久”

發布時間: 2024-08-15 14:09:00 來源: 中國新聞網

  “殷墟我向往已久”。

  2022年10月28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河南安陽考察殷墟遺址時如此感慨道。

  殷墟是我國曆史上第一個(ge) 文獻可考、為(wei) 考古發掘所證實的商代晚期都城遺址。

  在殷墟諸多考古發現中,甲骨文是最重要的發現之一。它是迄今為(wei) 止中國發現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係統,把中國信史向上推進了約1000年。

  “殷墟甲骨文距離現在3000多年,3000多年來,漢字結構沒有變,這種傳(chuan) 承是真正的中華基因。”2014年5月,習(xi) 近平在北京市海澱區民族小學看望少年兒(er) 童,並叮囑“書(shu) 法課必須堅持”。

  2019年11月,習(xi) 近平致信祝賀甲骨文發現和研究120周年時強調,新形勢下,要確保甲骨文等古文字研究有人做、有傳(chuan) 承。

  “這次來是想更深地學習(xi) 理解中華文明,古為(wei) 今用,為(wei) 更好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提供借鑒”,在殷墟遺址考察時,習(xi) 近平特地點明此行的深意。

  知所從(cong) 來,思所將往,方明所去。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高度重視考古工作和中華文明探源,到訪百餘(yu) 處曆史文化遺產(chan) ,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強調要通過文物發掘、研究保護工作,更好地傳(chuan) 承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

  在三星堆博物館新館,他指出,文物保護修複是一項長期任務,要加大國家支持力度,加強人才隊伍建設,發揚嚴(yan) 謹細致的工匠精神,一件一件來,久久為(wei) 功,做出更大成績。

  在西安市博物院,他強調“讓曆史說話,讓文物說話,在傳(chuan) 承祖先的成就和光榮、增強民族自尊和自信的同時,謹記曆史的挫折和教訓,以少走彎路、更好前進”。

  來到朱熹園,他談及文化自信,“如果沒有中華五千年文明,哪裏有什麽(me) 中國特色?如果不是中國特色,哪有我們(men) 今天這麽(me) 成功的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道路?”

  博物館裏的國寶、青銅器上的銘文、沉睡千年的遺跡……它們(men) 訴說著中華文明的燦爛過往,激發著人們(men) 對“何以中國”答案的探尋。

  “中華文明具有突出的連續性,從(cong) 根本上決(jue) 定了中華民族必然走自己的路。”2023年6月,習(xi) 近平在文化傳(chuan) 承發展座談會(hui) 上指出。

  找到“從(cong) 哪裏來”的根,還要看到“到哪裏去”的路。

  習(xi) 近平對此思考深刻,他指出:“在五千多年中華文明深厚基礎上開辟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把馬克思主義(yi) 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ti) 實際、同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相結合是必由之路。”

  |出品人:陳陸軍(jun)

  |總監製:張明新

  |總策劃:俞嵐

  |策劃:吳慶才

  |統籌:馬學玲 闞楓

  |執筆:袁秀月

  |校對:孫靜波

  |視覺:倪雯冰

  |中國新聞網“習(xi) 言道”工作室出品

(責編: 王東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習言道|一家人都要過上好日子

    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民族團結之本。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區發展,強調手足相親、守望相助,才能實現民族複興的偉大夢想,民族團結進步之花才能長盛不衰。 [詳細]
  • 習言道|最大限度凝聚起共同奮鬥的力量

    大團結大聯合是統一戰線的本質要求。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統一戰線工作,強調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積極因素,最大限度凝聚起共同奮鬥的力量。 [詳細]
  • 習言道|找到最大公約數、畫出最大同心圓

    統一戰線因團結而生,靠團結而興。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就統一戰線工作發表一係列重要講話、作出一係列重大部署,強調找到最大公約數、畫出最大同心圓。 [詳細]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