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時政微觀察丨厚植高質量發展的綠色底色

發布時間: 2024-08-16 15:12:00 來源: 央視新聞客戶端

  黨(dang) 的二十屆三中全會(hui) 通過的《中共中央關(guan) 於(yu) 進一步全麵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jue) 定》提出,“聚焦建設美麗(li) 中國,加快經濟社會(hui) 發展全麵綠色轉型”。

  不到一個(ge) 月,《關(guan) 於(yu) 加快經濟社會(hui) 發展全麵綠色轉型的意見》印發。這是黨(dang) 的二十屆三中全會(hui) 後的第一份抓改革、抓落實的中央文件。《意見》圍繞加快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chan) 業(ye) 結構、生產(chan) 方式、生活方式作出具體(ti) 部署,要求將綠色轉型融入經濟社會(hui) 發展全局,全方位、全領域、全地域推進綠色轉型。

  推動經濟社會(hui) 發展綠色化、低碳化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guan) 鍵環節。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促進經濟社會(hui) 發展全麵綠色轉型,把綠色發展理念貫穿於(yu) 經濟社會(hui) 發展全過程各方麵。

  如何推動經濟社會(hui) 發展全麵綠色轉型?2024年全國生態日到來之際,《時政微觀察》為(wei) 你解讀。

  用生態“含綠量”提升發展“含金量”

  生態環境治理,考驗曆史的眼光,亦見證發展的韌性。

  作為(wei) 北方生態安全屏障,內(nei) 蒙古關(guan) 係到華北、西北、東(dong) 北乃至全國生態安全。在參加全國兩(liang) 會(hui) 內(nei) 蒙古代表團審議時,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多次談到生態話題。

  “過去集中上了一批露天煤礦和非煤礦山,帶來了沉重的生態環境壓力。我們(men) 對小散礦山礦業(ye) 權期滿不再延續,力爭(zheng) 到2023年將所有在期礦山全部建成綠色礦山,實現‘綠則存,不綠則退’……”2020年全國兩(liang) 會(hui) 上,來自內(nei) 蒙古錫林郭勒的霍照良代表向總書(shu) 記匯報。


內(nei) 蒙古敕勒川草原生態修複對比

  曾經一個(ge) 時期,內(nei) 蒙古發展依靠礦產(chan) ,雖然經濟增速很快,但讓草原千瘡百孔、傷(shang) 痕累累。

  “這種發展模式不可持續,留下了很多後患。這個(ge) 後患的內(nei) 涵是多方麵的,既有破壞自然生態的後患,更有汙染政治生態的後患。”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叮囑,要保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定力,牢固樹立生態優(you) 先、綠色發展的導向,持續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把祖國北疆這道萬(wan) 裏綠色長城構築得更加牢固。

  如今,內(nei) 蒙古將生態治理作為(wei) 推動經濟社會(hui) 高質量發展的關(guan) 鍵一環,探索出一條獨具特色的綠色發展之路。2024年,內(nei) 蒙古將高質量完成沙化土地綜合治理1500萬(wan) 畝(mu) ,加快推進防沙治沙和風電光伏一體(ti) 化工程建設,新增新能源裝機1320萬(wan) 千瓦。

  內(nei) 蒙古“綠色發展之變”,正是生態“含綠量”提升發展“含金量”的生動體(ti) 現。


山東(dong) 萊州風電項目實現了海上風電和海洋牧場融合發展。

  全會(hui) 《決(jue) 定》提出“加快經濟社會(hui) 發展全麵綠色轉型”,並在健全綠色低碳發展機製,實施支持綠色低碳發展的財稅、金融、投資等多方麵作出部署。一係列改革部署力度大、舉(ju) 措實,將推動我國加快形成綠色生產(chan) 方式和生活方式,厚植高質量發展的綠色底色。

  “新質生產(chan) 力本身就是綠色生產(chan) 力”

  綠色轉型是一個(ge) 過程,不是一蹴而就之事,需要辯證思維。

  今年4月,在新時代推動西部大開發座談會(hui) 上,當談到“要加快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技術改造”時,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深刻指出:“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不能說是落後產(chan) 業(ye) ,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裏麵也有新質生產(chan) 力,也有高科技。”

  說到煤炭等能源行業(ye) 的發展,總書(shu) 記拿“窩窩頭”和“精麵細麵”打比喻:“先吃飽肚子再吃好。我們(men) 要實事求是,既不能放慢綠色低碳發展步伐,也不能太理想化,首先要保證能源供應。”

  要提升高質量發展的“綠色含金量”,麵臨(lin) 的時代課題之一是把科技創新能力有效轉化為(wei) 新質生產(chan) 力。


武漢光穀正發展成為(wei) 全國最大的光電子信息產(chan) 業(ye) 集群。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綠色發展是高質量發展的底色,新質生產(chan) 力本身就是綠色生產(chan) 力。”這一論斷深刻詮釋了新質生產(chan) 力與(yu) 綠色生產(chan) 力的關(guan) 係,指明了發展綠色生產(chan) 力的重要方向和實踐路徑。

  青海,承擔著維護國家生態安全的重大使命。今年6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青海考察時明確指出:“要著眼全國發展大局,充分考慮青海獨特的資源稟賦。”“不是什麽(me) 都能做的,要有選擇性地有所作為(wei) 。必須堅持有所為(wei) 、有所不為(wei) 。”

  2016年到青海考察時,總書(shu) 記專(zhuan) 程去了趟鹽湖,提出明確要求。這一次,當地負責同誌匯報了新進展,依托儲(chu) 量居全國第一的鹽湖鉀、鎂、鋰資源,支撐新能源新材料產(chan) 業(ye) 發展,全國鉀肥77%是青海提供的。

  總書(shu) 記進一步明確青海產(chan) 業(ye) “四地”建設方向:“加快建設世界級鹽湖產(chan) 業(ye) 基地,打造國家清潔能源產(chan) 業(ye) 高地、國際生態旅遊目的地、綠色有機農(nong) 畜產(chan) 品輸出地。”

  青海正著力培育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清潔能源、鹽湖化工、生態旅遊、有機農(nong) 畜、數字經濟、生物醫藥等特色優(you) 勢產(chan) 業(ye) 齊頭並進。


青海采鹽船

  近日印發的《意見》特別提到,“推動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綠色低碳改造升級”,“推動各類用戶‘上雲(yun) 、用數、賦智’,支持企業(ye) 用數智技術、綠色技術改造提升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等。

  當前,全球產(chan) 業(ye) 體(ti) 係和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體(ti) 係加速重構,圍繞科技製高點的爭(zheng) 奪日趨激烈。發展綠色生產(chan) 力,加快綠色低碳技術創新和先進綠色技術推廣應用,有助於(yu) 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you) 勢。

  “為(wei) 鄉(xiang) 親(qin) 們(men) 帶來源源不斷的收入”

  正值暑假,我國大陸最北端的邊境臨(lin) 江村落漠河北極村,吸引了全國各地的遊客。村民史瑞娟家的民宿遊客絡繹不絕,有時甚至得把自己住的房子騰出來給客人。

  去年9月,在黑龍江考察的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來到史瑞娟家的民宿小院,向鄉(xiang) 親(qin) 們(men) 了解當地發展鄉(xiang) 村特色產(chan) 業(ye) 、助推興(xing) 邊富民鄉(xiang) 村振興(xing) 等情況。

  “我的父母、公婆都生活在北極村,以前從(cong) 事伐木工作,林場停止采伐後就開始種地。”史瑞娟告訴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隨著村裏的遊客越來越多,老人將自家的兩(liang) 間民房改造成了民宿,還經常把自家小菜園裏的蔬菜賣給遊客。


2023年9月6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黑龍江大興(xing) 安嶺地區漠河市北極村,同村民史瑞娟一家親(qin) 切交談。

  “森林是集水庫、糧庫、錢庫、碳庫於(yu) 一身的大寶庫。要樹立增綠就是增優(you) 勢、護林就是護財富的理念,在保護的前提下讓老百姓通過發展林下經濟增加收入。”在黑龍江考察時,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發展旅遊業(ye) 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著力點。把大興(xing) 安嶺森林護好,旅遊業(ye) 才有吸引力。這裏的旅遊資源得天獨厚,地方黨(dang) 委和政府要提供政策支持,堅持林下經濟和旅遊業(ye) 兩(liang) 業(ye) 並舉(ju) ,讓北國邊塞風光、冰雪資源為(wei) 鄉(xiang) 親(qin) 們(men) 帶來源源不斷的收入。

  近一年來,漠河市開展極地森林冰雪嘉年華、冬至文化節等活動,打造10餘(yu) 項找北探源遊等旅遊互動產(chan) 品,開設洛古河村、北極村等遊船航線。通過將“冰天雪地”和“綠水青山”轉化成“金山銀山”,讓老百姓端起了“雪飯碗”,吃上了“旅遊飯”。

  在經濟社會(hui) 發展全麵綠色轉型過程中,探索保護環境和發展經濟、創造就業(ye) 等協同增效,讓百姓在綠色轉型中嚐到實實在在的甜頭,才能不斷增加人民群眾(zhong) 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黨(dang) 的二十屆三中全會(hui) 要求“健全生態產(chan) 品價(jia) 值實現機製”,必將推動各地加快探索拓寬綠水青山與(yu) 金山銀山的轉化通道,不斷塑造發展的新動能、新優(you) 勢,實現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保護協同推進。


浙江湖州巧做“生態+”文章,將生態與(yu) 農(nong) 業(ye) 、旅遊、產(chan) 業(ye) 相結合,走出一條綠色發展與(yu) 鄉(xiang) 村振興(xing) 之路。

  綠水青山既是自然財富、生態財富,又是社會(hui) 財富、經濟財富。

  在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指引下,進一步深化生態文明體(ti) 製改革,以高品質生態環境支撐高質量發展,中國正在譜寫(xie) 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新篇章。

  《時政微觀察》近期內(nei) 容>>

  文脈華章丨千方百計嗬護好文化瑰寶

  看準了就堅定不移抓丨讓改革味更濃、成色更足!

  看準了就堅定不移抓丨牽住改革的“牛鼻子”

  看準了就堅定不移抓丨以係統觀念謀劃和推進改革

  總監製丨閆帥南 王姍姍

  監製丨耿誌民

  製片人丨興(xing) 來 寧黎黎

  執筆丨程昱

  視覺丨江雨航

  審校丨楊彩雲(yun)

(責編: 王東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