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體(ti) 育代表團的優(you) 異成績,既是我國體(ti) 育事業(ye) 發展進步的集中體(ti) 現,也是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成就的一個(ge) 縮影,充分彰顯了新時代中國力量。”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20日下午在人民大會(hui) 堂接見第33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hui) 中國體(ti) 育代表團全體(ti) 成員並發表重要講話,高度評價(jia) 體(ti) 育健兒(er) 取得的優(you) 異成績,深刻闡明新時代建設體(ti) 育強國的重要意義(yi) ,為(wei) 進一步發展體(ti) 育事業(ye) 指明方向。廣大體(ti) 育工作者表示,要牢記總書(shu) 記殷殷囑托,勇擔使命、奮勇爭(zheng) 先,在新的起點上書(shu) 寫(xie) 體(ti) 育事業(ye) 發展新榮光。
成績優(you) 異 充分彰顯新時代中國力量
國運興(xing) 則體(ti) 育興(xing) 、國家強則體(ti) 育強。
這個(ge) 夏天,“中國紅”閃耀塞納河畔。在巴黎奧運會(hui) 上,中國體(ti) 育代表團勇奪40金27銀24銅共91枚獎牌,取得我國參加夏季奧運會(hui) 境外參賽曆史最好成績。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讚揚運動員們(men) “實現了比賽成績和精神文明雙豐(feng) 收,為(wei) 祖國和人民贏得了榮譽”。聆聽著總書(shu) 記重要講話,感受著現場的澎湃氛圍,中國乒乓球運動員馬龍難抑激動和自豪。在本屆奧運會(hui) 上,馬龍收獲了自己的第六枚奧運金牌,成為(wei) 中國隊奧運史上獲得金牌最多的選手。
“黨(dang) 和國家以如此高規格歡迎我們(men) 回家,對每一個(ge) 運動員都是莫大的鼓舞。無論我的角色和身份如何變化,我都將繼續為(wei) 中國體(ti) 育事業(ye) 發展作出自己的貢獻。”馬龍說。
我國躋身世界體(ti) 育大國、奧運強國之列,根本在於(yu) 綜合國力不斷增強。
“這次中國舉(ju) 重隊6人滿額出戰斬獲5金,離不開先進科技支撐和堅實物質保障,也離不開有助於(yu) 體(ti) 育人才脫穎而出的良好成長環境和廣泛群眾(zhong) 基礎。”中國舉(ju) 重隊教練邵國強說,中國力量的托舉(ju) ,讓舉(ju) 重隊運動員們(men) 得以不負“重”望。
在本屆奧運會(hui) 上,中國乒乓球運動員孫穎莎和隊友們(men) 共同摘得女團金牌,這也是中國代表團夏季奧運會(hui) 參賽史上第300枚金牌。
“這300枚金牌串聯起的不僅(jin) 是中國體(ti) 育強國建設之路,也是一個(ge) 古老民族的騰飛之路。”孫穎莎表示,正如總書(shu) 記所說,新時代新征程,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麵推進強國建設、民族複興(xing) 偉(wei) 業(ye) ,必將為(wei) 我國體(ti) 育事業(ye) 發展提供更好條件、注入強勁動力。祖國的繁榮發展就是運動員們(men) 勇敢追夢的底氣之源。
體(ti) 育,不僅(jin) 是賽場上的競技,更是越來越多群眾(zhong) 認同的生活方式。
“90後”銀行程序員黃雪梅前不久剛和4萬(wan) 多名大眾(zhong) 選手一道,參加了奧運史上首場大眾(zhong) 馬拉鬆賽事,並成為(wei) 比賽中第一個(ge) 衝(chong) 線的女性選手。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明確表示要繼續大力發展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體(ti) 育事業(ye) ,我們(men) 體(ti) 育愛好者聽了心裏特別亮堂。”黃雪梅說,作為(wei) 一名業(ye) 餘(yu) 選手,好成績的取得與(yu) 生活區周邊越來越好的體(ti) 育鍛煉環境密不可分,她將把自己奧運之旅的寶貴經曆和感受分享給更多同事和朋友,帶動更多人發現體(ti) 育運動的快樂(le) 。
為(wei) 國爭(zheng) 光 生動詮釋新時代中國精神
愛國奮鬥是青春亮麗(li) 的底色,為(wei) 國爭(zheng) 光是中華體(ti) 育精神的重要內(nei) 容。賽場上,“國家榮譽永遠超過個(ge) 人”等誓言擲地有聲,為(wei) 國而戰的情懷催人奮進。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講話中提到中國遊泳運動員潘展樂(le) 的一句話——“我的這塊金牌獻給偉(wei) 大的祖國”。這讓身在現場的潘展樂(le) 非常激動:“這句話是我們(men) 每一位中國運動員共同的心聲。”
在巴黎奧運會(hui) 男子4×100米混合泳接力決(jue) 賽中,潘展樂(le) 和隊友密切配合、拚到最後一刻,為(wei) 中國隊摘得這個(ge) 項目的隊史首金。“正是祖國至上、為(wei) 國爭(zheng) 光的使命感,讓我們(men) 頑強拚搏、團結協作。”潘展樂(le) 說,“未來還會(hui) 有千千萬(wan) 萬(wan) 個(ge) 我,從(cong) 選拔或比賽中脫穎而出,繼續為(wei) 國爭(zheng) 光。”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點讚中國體(ti) 育代表團“展現了中國青年一代自信樂(le) 觀、熱情友好的陽光氣質”。中國羽毛球運動員何冰嬌對此倍感自豪。在本屆奧運會(hui) 上,何冰嬌拿著西班牙奧委會(hui) 徽章登上領獎台,向因傷(shang) 退賽的對手致意,受到海內(nei) 外一致肯定。“奧運會(hui) 不僅(jin) 是競技的盛會(hui) ,更是友誼的殿堂。我們(men) 要牢記總書(shu) 記的勉勵,向世界傳(chuan) 遞中國人的熱情和友好。”何冰嬌說。
奧運會(hui) 不僅(jin) 是運動健兒(er) 展現體(ti) 育精神的舞台,也是文化交流的盛宴。
中國體(ti) 育博物館館長黃金對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你們(men) 讓全世界看到了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深厚積澱”的講話感觸良多。奧運會(hui) 期間,中國奧委會(hui) 在巴黎舉(ju) 辦了“龍馬風度 體(ti) 育精神——中華體(ti) 育文化展”,這也是中國奧委會(hui) 首次在境外奧運會(hui) 舉(ju) 辦配套的體(ti) 育文化展覽活動,受到各國觀眾(zhong) 歡迎。“我們(men) 希望通過舉(ju) 辦這類展覽,以體(ti) 育為(wei) 媒,讓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看到中國深厚的體(ti) 育文化底蘊,增進世界對中國傳(chuan) 統文化的了解。”黃金說。
奧運的精彩不止於(yu) 勝負,體(ti) 育的魅力不止於(yu) 賽場。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說我們(men) 在競技上、道德上、風格上都拿到了金牌,還說祖國和人民為(wei) 我們(men) 驕傲,為(wei) 我們(men) 點讚。這樣高的評價(jia) 讓我們(men) 心裏充滿溫暖和力量。”中國遊泳隊領隊黃瑋說。
“在賽場上,我們(men) 中國奧運健兒(er) 遵守規則、尊重對手、尊重裁判、尊重觀眾(zhong) ,始終能做到勝不驕、敗不餒,不僅(jin) 賽出水平,更賽出風格、賽出風采。”黃瑋表示,“總書(shu) 記的肯定讓我們(men) 覺得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昂揚進取 深刻展現新時代中國形象
走下領獎台,一切從(cong) 零開始。新的奧運備戰周期已經開始,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寄語大家“戒驕戒躁、再接再厲”。
參加完接見活動,中國網球運動員鄭欽文連夜啟程,馬不停蹄投入新的賽事。本屆奧運會(hui) 上,鄭欽文連番激戰,奪得中國和亞(ya) 洲首枚奧運會(hui) 網球單打金牌。“成績已經成為(wei) 過去,前方還有更多挑戰和夢想等待著我。”鄭欽文說,“我將牢記總書(shu) 記的囑托,腳踏實地、刻苦訓練,爭(zheng) 取為(wei) 祖國贏得更大的榮光。”
即將開始巴黎殘奧會(hui) 征途,中國殘奧舉(ju) 重隊運動員譚玉嬌在緊張備賽間隙收看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接見奧運會(hui) 中國體(ti) 育代表團的新聞。
“總書(shu) 記專(zhuan) 門講到要高質量做好備戰工作,這對我們(men) 即將走上賽場的殘奧運動員同樣意義(yi) 重大。”譚玉嬌說,將和隊友們(men) 一道緊抓賽前“黃金時段”,調整狀態、認真備賽,努力續寫(xie) 中國體(ti) 育輝煌。
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講話中提到帶動青少年體(ti) 育蓬勃開展。從(cong) 事校園足球教育32年的武漢市萬(wan) 鬆園路小學教師鄧世俊深感重任在肩。
“強身健體(ti) 要從(cong) 娃娃抓起。”鄧世俊表示,將繼續立足本職工作,啟發引導更多孩子熱愛體(ti) 育、融入體(ti) 育,以體(ti) 教融合為(wei) 抓手,幫助更多青少年打造強健體(ti) 魄,也為(wei) 中國競技體(ti) 育持續輸送更多專(zhuan) 業(ye) 人才。
從(cong) “帶動三億(yi) 人參與(yu) 冰雪運動”成果豐(feng) 碩,到各地積極打造“15分鍾健身圈”,再到各類接地氣、聚人氣的群眾(zhong) 性賽事活動密集舉(ju) 辦……與(yu) 奧運賽場爭(zheng) 金奪銀的高光時刻形成輝映的,是中華大地上燃起的群眾(zhong) 健身熱潮。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競技體(ti) 育和群眾(zhong) 體(ti) 育相輔相成。江蘇省體(ti) 育局二級巡視員許秋紅說,要利用競技體(ti) 育特有的精神魅力、激勵效應和帶動效應,吸引更多群眾(zhong) 動起來,讓更多人在體(ti) 育強國建設中獲得健康、汲取力量。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