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瞭望·治國理政紀事|打造國家清潔能源產業高地

發布時間: 2024-08-24 14:49:00 來源: 《瞭望》

  ◇2021年3月7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hui) 議青海代表團審議時強調,要結合青海優(you) 勢和資源,貫徹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建設世界級鹽湖產(chan) 業(ye) 基地,打造國家清潔能源產(chan) 業(ye) 高地、國際生態旅遊目的地、綠色有機農(nong) 畜產(chan) 品輸出地,構建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ti) 係,建設體(ti) 現本地特色的現代化經濟體(ti) 係。

  錨定打造國家清潔能源產(chan) 業(ye) 高地目標,青海不斷加強政策支持引導,構建新型電力係統支撐清潔能源裝機規模高速增長,以技術創新引領清潔能源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不斷推動清潔能源產(chan) 業(ye) 鏈條向上下遊高效能延伸。

  在清潔能源產(chan) 業(ye) 發展中,青海的新能源占比較高,在全國率先構建起新能源裝機、發電量占比均為(wei) 主體(ti) 的“雙主體(ti) ”發展格局。

  目前,青海電網與(yu) 西北主網聯絡通道增至7回,已形成東(dong) 接甘肅、南聯西藏、西引新疆和直通中原的交直流多端樞紐型電網,送、受電能力均超過千萬(wan) 千瓦。

  為(wei) 進一步實現新能源電站的數字化、智能化水平,青海通過將大數據與(yu) 人工智能技術融合創新,探索“無人值班、少人值守”的新能源電站運行模式。目前,青海已有458座新能源電站實現遠程集中監控。

  “抽蓄電站是目前最有效、最成熟的儲(chu) 能方式,100萬(wan) 千瓦的抽水蓄能可以支撐400萬(wan) 千瓦的新能源發電。”

  目前,在青海投產(chan) 的新能源製造企業(ye) 超過40家。其中,全國排名前十的光伏製造企業(ye) 中有5家在青海落地項目。

  廣袤的荒漠戈壁上,一排排藍色太陽能電池板鋪陳綿延,在陽光照射下宛如波光粼粼的“海洋”;

  跨越雪山草原,一座座輸電鐵塔架起縱橫交錯的輸電線,連接柴達木盆地井然有序的風力發電場方陣,串聯黃河上遊梯級水電站,伴隨黃河奔流的方向一路向東(dong) ,延伸至中原大地……

  作為(wei) 長江、黃河、瀾滄江發源地,青海省水電資源得天獨厚。地處世界第三極,空氣潔淨、太陽輻射強,青海擁有規模化開發光伏發電的先天優(you) 勢。氣候幹燥、多風少雨、沙漠戈壁荒漠多,超過10萬(wan) 平方公裏荒漠化土地可用於(yu) 大規模光伏和風力發電,青海是我國構建新能源場站的優(you) 選之地。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多次強調,在青海打造國家清潔能源產(chan) 業(ye) 高地。

  2021年3月7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hui) 議青海代表團審議時強調,要結合青海優(you) 勢和資源,貫徹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建設世界級鹽湖產(chan) 業(ye) 基地,打造國家清潔能源產(chan) 業(ye) 高地、國際生態旅遊目的地、綠色有機農(nong) 畜產(chan) 品輸出地,構建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ti) 係,建設體(ti) 現本地特色的現代化經濟體(ti) 係。

  2024年6月19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青海考察時指出,青海承擔著維護生態安全的重大使命,產(chan) 業(ye) 發展必須堅持有所為(wei) 、有所不為(wei) ,著力培育體(ti) 現本地特色和優(you) 勢的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要有效集聚資源要素,加快建設世界級鹽湖產(chan) 業(ye) 基地,打造國家清潔能源產(chan) 業(ye) 高地、國際生態旅遊目的地、綠色有機農(nong) 畜產(chan) 品輸出地。

  2021年8月以來,青海省與(yu) 國家能源局先後三次召開共建機製協調推進會(hui) ,聯合印發、出台《青海打造國家清潔能源產(chan) 業(ye) 高地行動方案(2021—2030年)》等政策文件。

  錨定打造國家清潔能源產(chan) 業(ye) 高地目標,青海不斷加強政策支持引導,構建新型電力係統支撐清潔能源裝機規模高速增長,以技術創新引領清潔能源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不斷推動清潔能源產(chan) 業(ye) 鏈條向上下遊高效能延伸。

  截至6月30日,青海省電源總裝機5772.86萬(wan) 千瓦。其中,清潔能源裝機為(wei) 5383.72萬(wan) 千瓦,占總裝機的93.26%,清潔能源裝機占省域電網總裝機的比例居全國第一。

  在清潔能源產(chan) 業(ye) 發展中,青海的新能源占比較高,在全國率先構建起新能源裝機、發電量占比均為(wei) 主體(ti) 的“雙主體(ti) ”發展格局——風、光等新能源裝機達3974.07萬(wan) 千瓦,占總裝機的68.84%,在全國率先實現新能源裝機占比超六成;2023年,青海新能源年發電量452.95億(yi) 千瓦時,發電量占比為(wei) 45%,在全國率先實現新能源成為(wei) 發電主力,2024年一季度,這一數據攀升至51.3%,占全省總發電量的“半壁江山”。


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爾木市的一座光熱電站(2023年6月11日攝) 張宏祥攝/《瞭望》

  構建一體(ti) 化新型電力係統

  充分挖掘“水豐(feng) 、光富、風好、地廣”的資源稟賦,青海推動形成以水電為(wei) 支撐、多種能源互補協調發展的能源結構,構建起源網荷儲(chu) 一體(ti) 化發展的新型電力係統。

  快速搭建清潔能源產(chan) 業(ye) 基地架構。2022年,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發布《以沙漠、戈壁、荒漠為(wei) 重點的大型風電光伏基地規劃布局方案》,青海海南藏族自治州戈壁基地、柴達木沙漠基地納入國家新能源發展戰略布局,分別規劃建設新能源電站3250萬(wan) 千瓦和6000萬(wan) 千瓦。

  “以兩(liang) 個(ge) 千萬(wan) 千瓦級清潔能源基地為(wei) 主,源網荷儲(chu) 一體(ti) 化發展的清潔能源產(chan) 業(ye) 高地架構已基本成型。”國家電網青海省電力公司有關(guan) 負責人介紹。

  圍繞柴達木沙漠基地建設,當地加強新能源規劃與(yu) 國土空間規劃銜接,先後製定《打造國家清潔能源產(chan) 業(ye) 高地海西行動方案》等政策規劃,不斷優(you) 化新能源項目開發條件,提升開發水平。

  目前,柴達木沙漠基地格爾木東(dong) 出口、烏(wu) 圖美仁、德令哈西出口等3個(ge) 光伏新能源基地已成規模,柴達木盆地所在的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已建成光伏、風電、儲(chu) 能等各類新能源裝機達1871萬(wan) 千瓦。

  “多能互補”優(you) 化能源結構。光伏和風力發電的間歇性、波動性等先天缺陷,影響電網安全和新能源消納。“為(wei) 解決(jue) 這一新能源可持續發展麵臨(lin) 的普遍難題,青海加大水電、清潔火電等常規支撐調節電源規劃建設。”青海省能源局新能源處有關(guan) 負責人祝源清說。

  水電方麵,推動黃河上遊大型水電站梯級開發,發揮流域綜合調度優(you) 勢,將有效提升新能源電力係統調度效能。目前,青海已在黃河上遊建成投運5座百萬(wan) 千瓦級以上大型水電站,裝機逾1300萬(wan) 千瓦。

  2024年,黃河流域在建海拔最高、裝機最大的水電站——瑪爾擋水電站4號、5號機組正式並網發電;裝機120萬(wan) 千瓦的羊曲水電站也在為(wei) 首台機組並網而加緊建設。

  “這兩(liang) 座大型水電站全部並網發電後,青海境內(nei) 黃河幹流百萬(wan) 千瓦級以上水電站將達到7座,帶動新能源消納水平大幅提升。”青海省能源局有關(guan) 負責人介紹。

  火電方麵,青海開工建設大型高效清潔煤電項目,完成262萬(wan) 千瓦煤電節能降碳和靈活性改造,提升調峰調頻能力,增強電網的安全穩定運行水平。

  風電方麵,青海將風電作為(wei) 電源結構優(you) 化調整的重要手段,製定以夜間出力為(wei) 主的風電發展計劃。目前,已建成並網風電裝機1200萬(wan) 千瓦、納規400多萬(wan) 千瓦。

  電網提速促“綠電”外送。2020年,世界首條以輸送清潔能源為(wei) 主的輸電大通道——青海至河南±800千伏特高壓直流工程建成投運。投運以來,這條“綠電高速”累計向中原地區輸送“綠電”598億(yi) 千瓦時,相當於(yu) 減排二氧化碳5743萬(wan) 噸。

  “服務打造國家清潔能源產(chan) 業(ye) 高地建設,近年來青海電網發展全麵提速。”國家電網青海省電力公司董事長錢慶林介紹,2023年,國家電網在青投資規模超過100億(yi) 元,同比增長近30%,使青海形成了東(dong) 部“日”字形、西部“8”字形骨幹網架。

  目前,青海電網與(yu) 西北主網聯絡通道增至7回,已形成東(dong) 接甘肅、南聯西藏、西引新疆和直通中原的交直流多端樞紐型電網,送、受電能力均超過千萬(wan) 千瓦。青海“綠電”外送範圍拓展至15個(ge) 省市,北京大興(xing) 機場和杭州亞(ya) 運會(hui) 都用上了青海的清潔能源。

  青海在省內(nei) 連續6年開展全清潔能源供電實踐,先後在全省範圍內(nei) 連續7天、9天、15天、31天全部使用全清潔能源供電,實現用電“零碳”排放。三江源地區的16個(ge) 縣和1個(ge) 鄉(xiang) 鎮,連續100天全部使用清潔能源供電,不斷刷新省域全清潔能源供電紀錄。


瑪爾擋水電站(2024年4月1日攝) 張龍攝/《瞭望》

  邁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

  青海積極引入和研發高科技清潔能源技術,統籌開展源、網、荷、儲(chu) (氫)、綠能大數據等先進技術和裝備的科研攻關(guan) 和示範驗證,推動清潔能源產(chan) 業(ye) 邁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

  力促產(chan) 業(ye) 節能增效。2018年,國家電網青海電力成功申報工業(ye) 和信息化部第一批工業(ye) 互聯網創新發展項目,建成了國內(nei) 首個(ge) 新能源工業(ye) 互聯網創新平台。2023年,這個(ge) 平台已發展成為(wei) 集數據采集、存儲(chu) 等為(wei) 一體(ti) 的省級智慧雙碳大數據中心,為(wei) 150座新能源電站提供集中功率預測服務,通過精確預測新能源電站的發電功率,優(you) 化電力市場交易、實現電力供需平衡,提高電力係統運行效率。

  為(wei) 進一步實現新能源電站的數字化、智能化水平,青海通過將大數據與(yu) 人工智能技術融合創新,探索“無人值班、少人值守”的新能源電站運行模式。目前,青海已有458座新能源電站實現遠程集中監控。

  2023年底,由國家電網青海省電力公司牽頭完成的“支撐大型新能源基地穩定外送的關(guan) 鍵裝備及協調控製技術”項目,通過青海省科學技術廳組織鑒定。該成果的應用,將助力青海年增發新能源電量90.3億(yi) 千瓦時、減少火電標準煤消耗312.8萬(wan) 噸、減排二氧化碳867.2萬(wan) 噸。

  “近年來,國家電網青海省電力公司先後承擔國家級重大科技項目12項、省部級項目42項。”國家電網青海省電力公司調度控製中心係統運行處副處長盧國強介紹,青海在新能源高水平消納、雙高電網穩定控製方麵的部分技術,已在西北、華北等地區大型新能源基地得到推廣。

  推動產(chan) 業(ye) 優(you) 化升級。坐落於(yu) 共和縣塔拉灘光伏發電園區的百兆瓦太陽能發電實證基地,是目前建成的全球品種最全、方案最多、測試分析最權威的太陽能發電戶外檢測實證平台。在資源和氣象環境完全相同的條件下,實證基地通過對148種光伏主流技術及產(chan) 品的指標進行係統應用和對比研究,選擇適用於(yu) 青海地區氣象條件下的光伏發電設備最佳選型及設計方案。

  國家電投黃河上遊水電開發有限公司有關(guan) 負責人介紹,實證基地已聯合多家業(ye) 內(nei) 科研機構開展科研攻關(guan) ,取得了一係列研究成果,“產(chan) 學研用”相結合帶動光伏發電產(chan) 業(ye) 優(you) 化和升級。

  與(yu) 這個(ge) 實證基地毗鄰的一大片連綿的“光伏海”,是當地一個(ge) 水光互補光伏項目,蘊藏著能源高效利用的中國智慧。光伏電站發出的電,通過變電站升壓到330千伏後,輸送到水電站。水電站再根據相關(guan) 數據調節水電“削峰填穀”,最終並網向外輸送。據介紹,通過“水光互補”,龍羊峽水電站送出線路年利用小時數,由4621小時提高到5019小時。

  拓展產(chan) 業(ye) 發展空間。位於(yu) 柴達木盆地格爾木市的閔行儲(chu) 能電站,是國家電網青海省電力公司創新開展共享儲(chu) 能應用研究中的首個(ge) “共享儲(chu) 能”電站。電站有關(guan) 負責人申元鬆介紹,2018年投運以來,電站根據電網通道利用情況和用電負荷情況靈活進行充放電,實現隨充隨放。隨著技術進步,未來將有望實現兩(liang) 充兩(liang) 放,效益可期。

  伴隨青海新能源規模化發展,儲(chu) 能技術多元化探索不斷延伸,電網係統對新能源發電的承載和調節能力逐步提高。由於(yu) 可以保障新能源發電穩定性和可靠性,儲(chu) 能技術的創新發展可以促進清潔能源大規模接入和應用,拓展產(chan) 業(ye) 發展空間。

  “抽蓄電站是目前最有效、最成熟的儲(chu) 能方式,100萬(wan) 千瓦的抽水蓄能可以支撐400萬(wan) 千瓦的新能源發電。”青海哇讓抽水蓄能公司董事長李海峰表示,在青海發展的各種儲(chu) 能形式中,光熱、電化學和抽水蓄能等儲(chu) 能形式已經邁向產(chan) 業(ye) 化。

  青海省能源局有關(guan) 負責人介紹,青海已建成國內(nei) 首個(ge) 基於(yu) 區塊鏈技術的共享儲(chu) 能市場化交易平台,投產(chan) 運行50萬(wan) 千瓦電化學儲(chu) 能。2023年8月以來,先後有同德、哇讓、南山口3座共760萬(wan) 千瓦抽蓄項目核準開工。

  目前,青海儲(chu) 能產(chan) 業(ye) 裝機規模54.63萬(wan) 千瓦/84.4萬(wan) 千瓦時,預計今年可新增並網裝機超200萬(wan) 千瓦。“十四五”期間,青海省規劃建設新型儲(chu) 能裝機超過600萬(wan) 千瓦。

  青海黃河上遊水電開發有限責任公司西寧太陽能電力分公司車間,一名工作人員在檢查光伏組件(2023年2月22日攝) 吳剛攝/《瞭望》

  釋放清潔能源撬動優(you) 勢

  能源綠色低碳轉型為(wei) 青海清潔能源全產(chan) 業(ye) 鏈發展帶來機遇。為(wei) 形成與(yu) 地區能源結構相匹配的特色產(chan) 業(ye) 布局、產(chan) 業(ye) 結構,青海加大產(chan) 業(ye) 政策引導,推動清潔能源產(chan) 業(ye) 鏈條向上下遊延伸。

  源網荷儲(chu) 一體(ti) 化發展吸引上遊製造業(ye) 集聚。充分利用清潔能源的低碳、低價(jia) 優(you) 勢以及光伏應用市場巨大潛力,青海積極吸引多晶矽、單晶矽、光伏組件、儲(chu) 能材料企業(ye) 落戶。

  在西寧經濟技術開發區南川工業(ye) 園區的“光伏鋰電一條街”上,麗(li) 豪、天合光能、比亞(ya) 迪、泰豐(feng) 先行等光伏、鋰電池製造企業(ye) ,形成了完整的清潔能源製造產(chan) 業(ye) 鏈。

  沿著“光伏鋰電一條街”前行,一組高度近百米的精餾塔和球罐映入眼簾,這裏是2021年引進的青海麗(li) 豪半導體(ti) 材料有限公司的一處矽材料加工基地。該公司在短短兩(liang) 年間完成投資110億(yi) 元,建成年產(chan) 15萬(wan) 噸的多晶矽項目。

  在公司副總經理賀秀才看來,企業(ye) 持續投資發展的動力,一方麵來自產(chan) 業(ye) 發展形成的集聚效應,另一方麵也源自青海當地的清潔能源優(you) 勢帶來的“綠電產(chan) 品”的廣闊前景。

  與(yu) 麗(li) 豪不同,天合光能正在“光伏鋰電一條街”打造青海基地超級工廠,一家企業(ye) 就能實現從(cong) 拉晶、切片、電池到組件的光伏製造全產(chan) 業(ye) 鏈生產(chan) 。

  “青海基地是集團完善全產(chan) 業(ye) 鏈的開始,在多方麵具備天然的地域市場優(you) 勢,將為(wei) 青海光伏產(chan) 業(ye) 強鏈補鏈提供有力支撐。”天合光能全球產(chan) 品副總裁、青海大基地負責人仝斌介紹,企業(ye) 一體(ti) 化全產(chan) 業(ye) 鏈項目整體(ti) 規劃,實現了從(cong) 工業(ye) 矽、多晶矽,到拉晶、切片、電池、組件以及輔材“全覆蓋”。

  西寧經濟技術開發區南川工業(ye) 園區管委會(hui) 主任周有德介紹,依托綠色能源布局綠色產(chan) 業(ye) ,園區規上工業(ye) 總產(chan) 值由2020年的89.6億(yi) 元增至2023年的546億(yi) 元;固定資產(chan) 投資由23.6億(yi) 元增長至138億(yi) 元。

  目前,在青海投產(chan) 的新能源製造企業(ye) 超過40家。其中,全國排名前十的光伏製造企業(ye) 中有5家在青海落地項目。2023年,青海多晶矽、單晶矽的年產(chan) 量均超17萬(wan) 噸,光伏組件產(chan) 量超36萬(wan) 千瓦;2023年,全國外貿“新三樣”中青海占了兩(liang) 樣,太陽能電池和鋰電池出口量同比分別增長2倍和3.6倍。

  “綠電”賦能綠色算力“新賽道”。青海具有開發大規模算力基礎設施的冷涼氣候先天優(you) 勢。在綠色能源支撐下,青海在全國率先建成省級智慧雙碳大數據中心、全清潔能源電力可溯源的綠色數據中心和清潔能源供電感知平台,聚力開辟一條清潔能源與(yu) 綠色算力融合發展“新賽道”。

  在中國電信青海公司創新打造的100%清潔能源可溯源綠色大數據中心,一台台服務器高速運轉,這裏正在承接越來越多來自全國各地的算力服務。

  據了解,該數據中心已實現“零碳”目標,年減碳量30萬(wan) 噸;電能利用效率(PUE)已降至1.2以下,距離“1”的理想水平越來越近,綠色化程度越來越高。

  青海省數據局局長靳力介紹,截至今年6月,青海在用在建數據中心總規模達到5.35萬(wan) 標準機架,較去年底增長53.3%。眼下,青海億(yi) 眾(zhong) 大數據中心、青藏高原生態大數據中心、中國聯通三江源大數據中心(二期、三期)、無錫超算青海大學分中心等一批重大項目落地建設,“綠色算力”產(chan) 業(ye) 正加快布局發展。

  根據《青海省綠色算力基地建設方案》,到2025年,基於(yu) 清潔能源的通算、智算、超算協同發展的多元綠色算力供給體(ti) 係全麵形成,青海全省數據中心標準機架規模將超過10萬(wan) 架,上架率達65%以上。

  2024年,是能源安全新戰略提出十周年。青海省委書(shu) 記陳剛表示,青海將用足用好與(yu) 國家能源局的共建機製,加快構建清潔能源發展規劃、政策、基地、項目、企業(ye) 一體(ti) 化推進格局,著力破解電源結構、網源時空、生產(chan) 消納、儲(chu) 能周期、價(jia) 值價(jia) 格“五大錯配”問題,努力走出一條具有青海特色的清潔能源高質量發展道路。

(責編: 賈春玲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