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是最為(wei) 寶貴的資源。
當前,我國“人口紅利”正加快向“人才紅利”轉化。東(dong) 北全麵振興(xing) ,人的高質量發展是重要支撐。
在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引下,東(dong) 北地區不斷夯實基礎教育基點,提升高等教育質效,增強職業(ye) 教育適應性和吸引力,定政策、搭平台引才留人,以人才振興(xing) 推動全麵振興(xing) 。
2021年10月27日,學生在黑龍江省哈爾濱市榆樹鎮中心校新鄉(xiang) 小學鄉(xiang) 村學校少年宮參加美術學習(xi) 班。近年來,黑龍江省各地以鄉(xiang) 村小學為(wei) 基礎,大力發展鄉(xiang) 村學校少年宮,開設德育、文藝、體(ti) 育、科普、手工等多種課外活動,滿足學生需求,培養(yang) 孩子們(men) 的興(xing) 趣愛好和特長。
2024年4月24日,小朋友在哈爾濱工業(ye) 大學航天館內(nei) 參觀。航天館是哈爾濱工業(ye) 大學重要的教學基地,也是向社會(hui) 公眾(zhong) 開展航天國防教育、弘揚航天精神的重要場所,被授予首批全國科普教育基地、首批國家航天局航天科普教育基地、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等。
2024年5月31日,小朋友們(men) 在黑龍江鯤鵬生態創新中心參與(yu) 研學活動。
2023年4月6日拍攝的哈爾濱工業(ye) 大學空間環境地麵模擬裝置空間等離子體(ti) 環境模擬與(yu) 研究係統。空間環境地麵模擬裝置於(yu) 2024年2月27日在哈爾濱順利通過驗收,是中國航天領域首個(ge) 大科學裝置,被稱為(wei) “地麵空間站”。該裝置旨在聚焦航天領域重大基礎性科學技術問題,構建空間綜合環境與(yu) 航天器、生命體(ti) 和等離子體(ti) 作用科學領域的大型研究基地,對於(yu) 重大科技創新突破、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高端人才培育等具有重要意義(yi) 。
2024年3月13日,在吉林長春一家汽車科技企業(ye) ,吉林大學汽車工程學院教授靳立強(左)試乘智能底盤樣車。2023年,長春市科技局和吉林大學共建吉林大學概念驗證中心,一手對接高校,一手對接企業(ye) ,確保科研成果在技術路線和商業(ye) 模式上的可行性,實現“從(cong) 0到1”的轉化。
2024年3月14日,工作人員在位於(yu) 吉林長春的珩輝光電測量技術(吉林)有限公司裝配光學測量儀(yi) 器。珩輝光電測量技術(吉林)有限公司由長春理工大學孵化,學校打通知識產(chan) 權環節,鼓勵成果轉化,根據貢獻進行成果分配,合同收益的80%歸團隊和個(ge) 人。
2023年3月4日,“2023哈爾濱新區重點企業(ye) 專(zhuan) 場招聘會(hui) ”在哈爾濱融創茂舉(ju) 辦,旨在促進中國(黑龍江)自由貿易試驗區哈爾濱片區企業(ye) 和人才有效對接。
2024年4月9日,求職者在黑龍江省民辦高校就業(ye) 協作體(ti) 2024屆聯合招聘會(hui) 現場瀏覽留省就業(ye) 政策。
2024年5月29日,“興(xing) 沈英才”號抵達沈陽站。近年來,遼寧省沈陽市積極優(you) 化創新產(chan) 業(ye) 環境,加強人力資源開發利用,加大人才振興(xing) 政策支持力度,支持東(dong) 北留住人才、引進人才。
2024年5月30日拍攝的“博士沈陽行”活動現場。2024“博士沈陽行”共吸引東(dong) 北三省一區497家單位齊聚沈陽,提供8164個(ge) 博士崗位;來自全國192個(ge) 城市、517所國內(nei) 外高校的6860名博士報名參加。活動重點推介了2024版“興(xing) 沈英才計劃”,為(wei) 來沈求職的博士生在就業(ye) 、就醫、子女教育等方麵解決(jue) “關(guan) 鍵之事”。
2024年7月5日,遼寧省沈陽市皇姑區第三批博士住房選房儀(yi) 式舉(ju) 行。近年來,沈陽已經舉(ju) 辦多次“博士沈陽行”活動,皇姑區為(wei) 入職博士提供可免費居住10年、麵積不低於(yu) 100平方米的精裝住房,為(wei) 東(dong) 北振興(xing) 取得新突破提供人才支撐。
2023年5月25日,中國科學院空間光學係統在軌製造與(yu) 集成重點實驗室的科研人員在位於(yu) 吉林長春的實驗室內(nei) 進行科研工作。近年來,長春市通過科技創新條例等地方政策法規,在科技成果轉化、技術創新、營商環境、人才引育用留等方麵為(wei) 光電信息產(chan) 業(ye) 成長提供保障。
攝影:謝環馳 王建威 楊青 許暢 張楠 王鬆 龍雷 張濤
製作:畢曉洋 虞東(dong) 升 張曼怡 周荻瀟
新華社攝影部製作
新華社第一工作室出品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