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cong) “西非門戶”塞內(nei) 加爾到東(dong) 非草原之上的肯尼亞(ya) ,從(cong) “劍麻和丁香之國”坦桑尼亞(ya) 到“千丘之國”盧旺達,中國修建的數千口“幸福井”,讓數百萬(wan) 人吃上“放心水”,潤澤著這片充滿希望的非洲大陸。
2023年6月13日,在坦桑尼亞(ya) 姆萬(wan) 紮省米鬆圭,工作人員接通水管後贏得當地居民鼓掌歡呼。新華社記者 王冠森 攝
2015年12月,中非合作論壇約翰內(nei) 斯堡峰會(hui) 上,習(xi) 近平主席宣布中國和非洲共同實施“十大合作計劃”。多年來,中國在非洲多國展開鄉(xiang) 村打井工程,成為(wei) 落實“十大合作計劃”的重要舉(ju) 措。
小小“幸福井”,從(cong) 一點一滴做起,改善著非洲民眾(zhong) 的日常生活,為(wei) 當地生產(chan) 和發展提供有力支持。涓涓清水,是流入非洲人民心中的暖流,也是中非推進務實合作、攜手共同發展的生動寫(xie) 照。
“我們(men) 吃上了放心水”
“中國同包括塞內(nei) 加爾在內(nei) 的廣大非洲國家從(cong) 來都是休戚與(yu) 共的命運共同體(ti) ,有著相同的曆史遭遇,麵臨(lin) 共同的發展任務,懷揣對美好生活的共同追求。”2018年7月,在對塞內(nei) 加爾進行國事訪問前夕,習(xi) 近平主席在塞內(nei) 加爾《太陽報》發表署名文章,這樣講述中非情誼。
在署名文章中,習(xi) 近平主席特別提到,中方提供融資實施的鄉(xiang) 村打井工程將“解決(jue) 塞內(nei) 加爾七分之一人口的吃水用水問題”。
2017年3月,鄉(xiang) 村打井工程在塞內(nei) 加爾啟動,覆蓋塞內(nei) 加爾14個(ge) 大區中的12個(ge) 。每套供水係統包括水井、水塔、輸配水管道及配水設施,整體(ti) 日供水量可達8萬(wan) 立方米。工程為(wei) 當地創造了3000多個(ge) 就業(ye) 機會(hui) 。
“現在自來水基本通到了村裏每一戶家庭,這在過去是無法想象的。”41歲的塞內(nei) 加爾農(nong) 民馬馬杜·迪恩告訴記者。
2023年3月20日,在塞內(nei) 加爾久爾貝勒區的泰內(nei) 富勒村,水井協調員馬馬杜·迪恩(右三)幫助村民取水。新華社記者 韓旭 攝
塞內(nei) 加爾位於(yu) 非洲西部,毗鄰撒哈拉沙漠,其中部和東(dong) 部地區多為(wei) 半沙漠地帶,旱季氣溫高達45攝氏度。和偏遠地區很多村莊一樣,迪恩所在的久爾貝勒區泰內(nei) 富勒村曾長期麵臨(lin) 嚴(yan) 重缺水。
“過去,我們(men) 每天要步行1.5公裏,到鄰村的深井取水,有時要從(cong) 淩晨排隊到午夜,”迪恩回憶道。
2018年,中方打井項目組到泰內(nei) 富勒村開始施工,迪恩參加了施工隊。水井落成後,他又被雇為(wei) 協調員,負責水井維護工作。現在,他每天清晨6點準時起床,檢查機房設備,定期爬上近20米高的水塔,清理儲(chu) 水池。
“這口‘幸福井’讓我們(men) 吃上了放心水,我們(men) 的生活變好了。”從(cong) “挖井人”到“守井人”,迪恩親(qin) 眼見證了這口“幸福井”為(wei) 整個(ge) 村莊帶來的可喜變化,他相信“塞中友誼地久天長”,中非合作會(hui) “為(wei) 孩子們(men) 帶來美好幸福的未來”。
2023年3月20日,在塞內(nei) 加爾久爾貝勒區的泰內(nei) 富勒村,村民將取到的水運回家。新華社記者 王子正 攝
汩汩清水滋潤幹涸的土地,更滋潤人們(men) 的心田。塞內(nei) 加爾外國記者協會(hui) 秘書(shu) 長阿卜杜拉耶·巴說:“我親(qin) 自去過那些村落,看到中國幫助修建的水井極大改善了當地供水狀況,改善了村民的生活,為(wei) 塞內(nei) 加爾民生改善作出了巨大貢獻。”
幹旱農(nong) 田的“及時雨”
7月22日,津巴布韋東(dong) 馬紹納蘭(lan) 省馬胡塞誇鎮,伴隨機器的巨大轟鳴聲和村民們(men) 的歡呼聲,地下水噴湧而出。這是中國援津300口水井項目開挖的第一口井。
“有了這口井,我們(men) 終於(yu) 能用上幹淨安全的水了!”村民提莎·查恩加激動地說道,更重要的是,“‘中國井’為(wei) 農(nong) 田灌溉提供了寶貴水源”。
受厄爾尼諾現象影響,今年南部非洲國家再次遭遇嚴(yan) 重幹旱。被譽為(wei) “麵包籃子”的農(nong) 業(ye) 大國津巴布韋因此麵臨(lin) 嚴(yan) 重的糧食安全挑戰。農(nong) 業(ye) 和畜牧業(ye) 是東(dong) 馬紹納蘭(lan) 省的經濟支柱,但持續幹旱讓當地農(nong) 戶幾乎陷入絕境。蔬菜種植戶塔滕達·欽姆旺達告訴記者,她每天都需步行很遠的距離去取水。
4月3日,農(nong) 民在津巴布韋首都哈拉雷近郊的一塊玉米地檢查作物長勢。新華社發
為(wei) 了應對旱災,中國決(jue) 定為(wei) 受災嚴(yan) 重的津巴布韋中部省以及東(dong) 部的馬尼卡蘭(lan) 省、馬斯溫戈省、東(dong) 馬紹納蘭(lan) 省援建300口水井。
打井並不容易。中國地質工程集團援津災後打井項目現場管理組組長劉廣成告訴記者,持續幹旱和降雨量減少,導致地下水補給嚴(yan) 重不足,尋找合適的打井點位非常耗時,偏遠地區本就道路狀況差、移動通信缺失,更加大了施工難度。為(wei) 了緩解當地民眾(zhong) 用水難這個(ge) 問題,中國建設者全力以赴。
“這些水井將顯著緩解4個(ge) 重災省份的用水危機,不僅(jin) 能拯救牲畜、澆灌農(nong) 田,還將成為(wei) 當地災後重建的堅實基礎。”津巴布韋地方政府和公共工程部長丹尼爾·加魯韋說,“中國是津巴布韋堅定不移的朋友。”
中國駐津巴布韋大使周鼎說,過去十年,中國已為(wei) 津巴布韋建設1000多口水井,為(wei) 約40萬(wan) 民眾(zhong) 提供了生活和農(nong) 業(ye) 灌溉用水,並創造了數千個(ge) 就業(ye) 崗位。
7月22日,工人在津巴布韋東(dong) 馬紹納蘭(lan) 省舉(ju) 行的中國援津巴布韋300口水井項目開工儀(yi) 式上鑽井。新華社發
津巴布韋經濟學家保羅·穆索紮表示,鄉(xiang) 村打井工程不僅(jin) 滿足了生活用水需求,還為(wei) 農(nong) 業(ye) 和畜牧業(ye) 發展提供了穩定保障,給當地經濟帶來活力,“這正體(ti) 現了習(xi) 近平主席所提出的真實親(qin) 誠理念”。
真實親(qin) 誠為(wei) 民生
在盧旺達,中國援助的200口水井為(wei) 民眾(zhong) 提供穩定、充足的清潔飲用水,並服務農(nong) 業(ye) 灌溉;在坦桑尼亞(ya) ,姆萬(wan) 紮衛星城供水項目自2019年11月投產(chan) 以來,已為(wei) 當地約15萬(wan) 居民解決(jue) 了用水難題,用水成本降至原來的五分之一;在肯尼亞(ya) ,卡瑞曼紐大壩供水項目於(yu) 2022年投入運行,極大緩解了首都內(nei) 羅畢及周邊城鎮近百萬(wan) 人口的用水問題……
2022年4月11日,在盧旺達東(dong) 方省加齊博區穆拉姆比,工作人員檢查一口中國援建的水井。新華社發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wei) 有源頭活水來。一個(ge) 又一個(ge) “放心水”項目,同中非落實“十大合作計劃”“八大行動”和“九項工程”的諸多措施一樣,改變了非洲國家基礎設施麵貌和公共服務水平,紮紮實實造福當地民眾(zhong) 的生活。
坦桑尼亞(ya) 教育、科學與(yu) 技術部副常務秘書(shu) 詹姆斯·姆多埃說,“中國在實施這些項目時了解非洲國家真實需求,與(yu) 當地政府和社區充分溝通,確保項目切實解決(jue) 問題。真誠務實的合作方式體(ti) 現了對非洲合作夥(huo) 伴的尊重。”
姆多埃認為(wei) ,中國不僅(jin) 提供資金和技術支持,還特別注重培養(yang) 當地的專(zhuan) 業(ye) 人才,以確保項目的可持續性,這就不僅(jin) 有助於(yu) 解決(jue) 當前問題,還提升了非洲國家的自主發展能力。
坦桑尼亞(ya) 達累斯薩拉姆大學中國研究中心主任漢弗萊·莫西說,中非合作項目注重當地人民的福祉,超越簡單的經濟利益考量。“這種‘義(yi) ’先於(yu) ‘利’的做法,體(ti) 現了中國對非洲的真誠關(guan) 懷,贏得了非洲國家的廣泛讚譽,更激發了雙方在更多領域開展合作的意願。”
莫西說:“真實親(qin) 誠理念為(wei) 中非合作注入了新活力,中非合作為(wei) 南南合作樹立了新典範。中非合作的不斷深化,不僅(jin) 推動了雙方的共同發展,也為(wei) 世界和平與(yu) 繁榮做出了積極貢獻。”
津巴布韋經濟學家保羅·穆索紮說,中非雙方信任基礎堅實,合作廣泛且富有成效,“中非合作已經成為(wei) 國際合作的樣本,並將繼續促進全球和平與(yu) 發展”。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