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學習(xi) 8月28日至29日,一場科技與(yu) 文明交融的盛宴——2024年中國網絡文明大會(hui) 在成都舉(ju) 辦。
網絡文明是新形勢下社會(hui) 文明的重要內(nei) 容。截至2024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為(wei) 10.9967億(yi) 人,互聯網普及率達78%。在信息化時代,網絡成為(wei) 另一種意義(yi) 上的基層和一線。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始終視群眾(zhong) 路線為(wei) 我們(men) 黨(dang) 永葆青春活力和戰鬥力的重要傳(chuan) 家寶。
早在上世紀80年代,習(xi) 近平任河北正定縣委書(shu) 記時就曾指出,“科技是關(guan) 鍵,信息是靈魂”,強調要加強信息工作,成立信息中心,形成耳聰目明的“蛛網型”信息網。在福建工作期間,習(xi) 近平提出建設“數字福建”,要求不搞花架子、不作秀,要紮紮實實做到“四個(ge) 貼近”,實實在在為(wei) 老百姓提供信息化服務。
2016年4月19日,中共中央總書(shu) 記、國家主席、中央軍(jun) 委主席、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組長習(xi) 近平在北京主持召開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hui) 並發表重要講話。
在2016年召開的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hui) 上,總書(shu) 記著眼信息革命浪潮,著眼國家長治久安和人民福祉,提出“各級黨(dang) 政機關(guan) 和領導幹部要學會(hui) 通過網絡走群眾(zhong) 路線”。
如何用好網絡時代“傳(chuan) 家寶”,走好網絡群眾(zhong) 路線?總書(shu) 記念茲(zi) 在茲(zi) 。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總書(shu) 記指出,“很多網民稱自己為(wei) ‘草根’,那網絡就是現在的一個(ge) ‘草野’。網民來自老百姓,老百姓上了網,民意也就上了網。”
他要求各級黨(dang) 政機關(guan) 和領導幹部“經常上網看看,潛潛水、聊聊天、發發聲”,“善於(yu) 通過互聯網等各種渠道問需於(yu) 民、問計於(yu) 民,更好傾(qing) 聽民聲、尊重民意、順應民心,把黨(dang) 和國家各項工作做得更好”。
2020年8月,“十四五”規劃編製工作開展網上意見征求,開創我國五年規劃編製史上首次“網絡問策”。這將是我們(men) 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後的第一個(ge) 五年規劃,也是開啟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第一個(ge) 五年規劃。
總書(shu) 記對“十四五”規劃編製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要開門問策、集思廣益,把加強頂層設計和堅持問計於(yu) 民統一起來,鼓勵廣大人民群眾(zhong) 和社會(hui) 各界以各種方式為(wei) “十四五”規劃建言獻策。
在“十四五”規劃建議稿起草過程中,網上征求意見累計收到超過101.8萬(wan) 條網民建言。文件起草組逐條分析各方麵意見和建議,對建議稿增寫(xie) 、改寫(xie) 、精簡文字共計366處,覆蓋各方麵意見和建議546條。內(nei) 蒙古達拉特旗蒲圪卜村村支書(shu) 李電波以“雲(yun) 帆”為(wei) 網名建言的“互助性養(yang) 老”,最終被黨(dang) 中央采納寫(xie) 入“十四五”規劃文件。
召開黨(dang) 的二十大,是“國事”,也是“家事”。2022年4月,黨(dang) 的二十大相關(guan) 工作網絡征求意見啟動。
京港澳高速鄭州圃田收費站出口處,一位司乘人員看見“我為(wei) 黨(dang) 的二十大建言獻策”宣傳(chuan) 海報,用手機掃碼。
一個(ge) 月時間裏,來自天南海北、社會(hui) 各界的意見建議,通過無形的網絡傳(chuan) 至中央,匯聚成助力我們(men) 黨(dang) 守正創新的“最大公約數”,為(wei) 黨(dang) 的二十大相關(guan) 工作提供民意參考。據統計,此次活動共收集各類意見建議留言超過854.2萬(wan) 條、2.9億(yi) 字。
心朝一處想,勁就會(hui) 往一處使。正如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的,“要把我們(men) 這樣一個(ge) 大黨(dang) 大國治理好,就要掌握方方麵麵的情況,這就要靠發揚黨(dang) 內(nei) 民主而來,靠各級黨(dang) 組織和廣大黨(dang) 員、幹部廣泛聽取民聲、匯聚民意而來”。
民意被廣泛傾(qing) 聽,民智被有效匯聚。走好網絡群眾(zhong) 路線過程中,滿足人民群眾(zhong) 對美好生活向往的同時,全過程人民民主也得到有力踐行。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無論是舉(ju) 辦中國網絡文明大會(hui) 、世界互聯網大會(hui) 烏(wu) 鎮峰會(hui) 等活動,還是開展“淨網”“清朗”等專(zhuan) 項治理行動,網絡健康文化加速培育,不斷匯聚向上向善的力量。
信訪平台、領導信箱、政務熱線、網絡“留言板”等日益成為(wei) 黨(dang) 和政府同群眾(zhong) 交流溝通的新平台,網絡群眾(zhong) 路線構建“黨(dang) 委政府—民眾(zhong) ”互動新模式。我國的政務服務事項90%以上實現網上可辦,電子政務全球排名從(cong) 2012年的第78位上升到2022年的第43位,成為(wei) 全球增幅最高的國家之一。
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事而製。從(cong) “紙與(yu) 筆”“鉛與(yu) 火”,到“光與(yu) 電”“數與(yu) 網”,我們(men) 運用網絡“匯民智、分民憂、解民難”,構建起黨(dang) 和群眾(zhong) 良性溝通的新時代“橋梁”。
總監製丨駱紅秉 魏驅虎
監 製丨王敬東(dong)
主 編丨李璿
編 輯丨李珊珊
視 覺丨張紫曦
校 對丨孟利錚 王卓婕 閆田田 李英卓
出 品丨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央視網
支 持丨中國互聯網發展基金會(hui)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