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求是》雜誌發表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文章
《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麵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發布時間: 2024-08-31 15:43:00 來源: 新華社

  9月1日出版的第17期《求是》雜誌將發表中共中央總書(shu) 記、國家主席、中央軍(jun) 委主席習(xi) 近平的重要文章《培養(yang) 德智體(ti) 美勞全麵發展的社會(hui) 主義(yi) 建設者和接班人》。

  文章強調,培養(yang) 什麽(me) 人,是教育的首要問題。我國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領導的社會(hui) 主義(yi) 國家,這就決(jue) 定了我們(men) 的教育必須把培養(yang) 社會(hui) 主義(yi) 建設者和接班人作為(wei) 根本任務,培養(yang) 一代又一代擁護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領導和我國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立誌為(wei) 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奮鬥終身的有用人才。要健全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體(ti) 製機製,不斷培養(yang) 一代又一代社會(hui) 主義(yi) 建設者和接班人。這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務,也是教育現代化的方向目標。

  文章指出,我們(men) 要培養(yang) 的社會(hui) 主義(yi) 建設者和接班人應該具備什麽(me) 樣的基本素質和精神狀態,應該如何培養(yang) ,關(guan) 鍵是要做好以下幾方麵工作。一是要在堅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我們(men) 培養(yang) 的人,必須樹立共產(chan) 主義(yi) 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共同理想。要增強學生的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道路自信、理論自信、製度自信、文化自信,立誌肩負起民族複興(xing) 的時代重任。二是要在厚植愛國主義(yi) 情懷上下功夫。愛國主義(yi) 是中華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培養(yang) 社會(hui) 主義(yi) 建設者和接班人,首先要培養(yang) 學生的愛國情懷。要教育引導學生熱愛和擁護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立誌聽黨(dang) 話、跟黨(dang) 走,立誌紮根人民、奉獻國家。三是要在加強品德修養(yang) 上下功夫。立德為(wei) 先,修身為(wei) 本,這是人才成長的基本邏輯。要堅持教育引導學生培育和踐行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做到品德潤身、公德善心、大德鑄魂,踏踏實實修好品德,成為(wei) 有大愛大德大情懷的人。四是要在增長知識見識上下功夫。學習(xi) 知識是學生的本職。要教育引導學生珍惜學習(xi) 時光,心無旁騖求知問學,在學習(xi) 中增長見識,豐(feng) 富學識,沿著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的方向前進。五是要在培養(yang) 奮鬥精神上下功夫。要教育引導學生樹立高遠誌向,曆練敢於(yu) 擔當、不懈奮鬥的精神,具有勇於(yu) 奮鬥的精神狀態、樂(le) 觀向上的人生態度,真正做到知行合一,做到剛健有為(wei) 、自強不息。六是要在增強綜合素質上下功夫。社會(hui) 主義(yi) 建設者和接班人必須全麵發展。要教育引導學生培養(yang) 綜合能力,培養(yang) 創新思維。樹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開齊開足體(ti) 育課。全麵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提高學生審美和人文素養(yang) 。在學生中弘揚勞動精神,教育引導學生崇尚勞動、尊重勞動。

  文章指出,要努力構建德智體(ti) 美勞全麵培養(yang) 的教育體(ti) 係,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養(yang) 體(ti) 係。要把立德樹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社會(hui) 實踐教育各環節,貫穿基礎教育、職業(ye) 教育、高等教育各領域,學科體(ti) 係、教學體(ti) 係、教材體(ti) 係、管理體(ti) 係要圍繞這個(ge) 目標來設計,教師要圍繞這個(ge) 目標來教,學生要圍繞這個(ge) 目標來學。凡是不利於(yu) 實現這個(ge) 目標的做法都要堅決(jue) 改過來。

  文章強調,要注重教材建設。教材是傳(chuan) 播知識的主要載體(ti) ,體(ti) 現著一個(ge) 國家、一個(ge) 民族的價(jia) 值觀念體(ti) 係,是老師教學、學生學習(xi) 的重要工具。教材要堅持馬克思主義(yi) 指導地位,體(ti) 現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要求,體(ti) 現中國和中華民族風格,體(ti) 現黨(dang) 和國家對教育的基本要求,體(ti) 現國家和民族基本價(jia) 值觀,體(ti) 現人類文化知識積累和創新成果。

(責編: 於超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