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學習進行時|幾十年的不解之緣——習近平總書記和陝西的故事

發布時間: 2024-09-14 14:54:00 來源: 新華社

  【學習(xi) 進行時】10日下午至11日上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先後來到陝西省寶雞市和甘肅省天水市考察調研。在寶雞市,習(xi) 近平考察了寶雞青銅器博物院、渭河生態公園,了解當地加強文物保護利用和開展渭河生態保護治理等情況。新華社《學習(xi) 進行時》推出文章,一起了解總書(shu) 記和陝西的故事。

  陝西,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是具有光榮革命傳(chuan) 統的紅色熱土,也是共建“一帶一路”重要節點。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多次赴陝西考察調研,希望陝西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要有勇立潮頭、爭(zheng) 當時代弄潮兒(er) 的誌向和氣魄,奮力追趕、敢於(yu) 超越,在西部地區發揮示範作用,“奮力譜寫(xie) 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陝西篇章”。

  2015年2月13日,習(xi) 近平在陝西省延安市延川縣文安驛鎮梁家河村看望村民,並就老區脫貧致富進行實地調研。新華社記者 蘭(lan) 紅光 攝

  我把心留在了這裏

  2015年2月13日,農(nong) 曆乙未年春節前夕,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來到陝西考察調研,第一站來到延安市延川縣梁家河村。總書(shu) 記給鄉(xiang) 親(qin) 們(men) 帶來了年貨。餃子粉、大米、食用油、肉製品,還有春聯、年畫,家家有份。這些都是習(xi) 近平自己出錢采辦的。

  1969年,不滿16歲的習(xi) 近平來到梁家河插隊,在這裏度過了7年的知青歲月。習(xi) 近平住窯洞、睡土炕,忍耐跳蚤叮咬,與(yu) 村民同吃同住,打壩挑糞、修公路、建沼氣,在這裏加入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擔任大隊黨(dang) 支部書(shu) 記……直到1975年秋天才離開這裏。

  黃土地的生活雖然異常艱苦,但也成為(wei) 習(xi) 近平鍛煉成長、施展才幹的第一個(ge) 舞台。

  在村口一塊寫(xie) 著“知青淤地壩”的石碑前,十幾位鄉(xiang) 親(qin) 激動地同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握手寒暄,歡迎他回家。

  雖然每個(ge) 人臉上都印刻著歲月的滄桑,但老朋友相見十分親(qin) 熱。

  到山上看果林時,總書(shu) 記指著一道山梁說,那時冬天我就是在這個(ge) 山上打柴。那時候放羊,把羊圈在一個(ge) 山峁上,自己就開始看書(shu) 、冥想了。說著,他轉過身去,極目遠眺。片刻,自言自語道:離開這裏都40年了。

  到村民劉金蓮家,一跨進院門,總書(shu) 記就指著靠外邊的那孔窯洞說,我剛到梁家河時,就住這間。到旁邊張衛龐家,總書(shu) 記指著院子裏的碾子說,這個(ge) 還在,那時我經常來這裏磨麵。

  來到居住過多年的知青窯洞,總書(shu) 記指著窗戶下麵說,那時候這裏擺著一張綠色的書(shu) 桌,那邊還有個(ge) 架子,我們(men) 裝行李用的皮箱就放在上麵。

  院子外麵,保留著一口沼氣池。1974年,時任大隊黨(dang) 支書(shu) 的習(xi) 近平帶領梁家河村民建成了這口沼氣池,這也是陝西省的第一口沼氣池。旁邊窯洞的外牆上,是一幅手繪的宣傳(chuan) 畫。上麵寫(xie) 著“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八個(ge) 大字。總書(shu) 記感慨道,這幅畫也40年了。

  確實,7年的農(nong) 村生活、7年的甘苦與(yu) 共,這段與(yu) 黃土高原純樸鄉(xiang) 親(qin) 摸爬滾打在一起、同吃同住同勞動的歲月,終生難忘。

  村委會(hui) 的小院被圍得水泄不通。老人、青年、孩子,爭(zheng) 著同總書(shu) 記握手。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發表了深情的感言。他說,今天能夠回來看一看,心情很激動,看到大家感到很親(qin) 切。1969年1月,我邁出人生的第一步,就到了梁家河。在這裏一呆就是7年。當年,我人走了,但我把心留在了這裏。

  總書(shu) 記說,我在這裏當了大隊黨(dang) 支部書(shu) 記。從(cong) 那時起就下定決(jue) 心,今後有條件有機會(hui) ,要做一些為(wei) 百姓辦好事的工作。我相信這裏的明天會(hui) 更好。我更願意看到的是,我們(men) 的下一代健康成長,成為(wei) 為(wei) 人民做有益事情的好人才。


2021年7月1日,在陝西延安楊家嶺福州希望小學,師生收看慶祝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成立100周年大會(hui) 。新華社記者 張博文 攝

  一份特殊牽掛

  在陝西延安楊家嶺旁坐落著楊家嶺福州希望小學。兩(liang) 次通信,兩(liang) 次到訪,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對這所小學有著一份特殊牽掛。

  1995年,時任福州市委書(shu) 記習(xi) 近平發起一項“千家企業(ye) 建千校”的愛心活動。福州一家企業(ye) 全體(ti) 員工捐款52萬(wan) 元,對延安楊家嶺小學進行了重建。當年3月,習(xi) 近平給學校校長寫(xie) 來一封信。信中說:“有機會(hui) 通過捐建希望小學與(yu) 你們(men) 建立聯係,很高興(xing) 。幫助老區、貧困地區發展教育事業(ye) ,解決(jue) 學生入學困難問題,是實現共同富裕的一個(ge) 重要方式,也是新時期扶貧工作的一項富有意義(yi) 的內(nei) 容。”

  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發生不久,時任國家副主席習(xi) 近平到陝西漢中指導抗震救災、慰問災區群眾(zhong) 。希望小學的孩子們(men) 在電視上看到後,給習(xi) 近平寫(xie) 了一封信。信中說:“要把節省下來的錢捐給災區小朋友,希望他們(men) 早日有個(ge) 像我們(men) 這樣的新校園。”

  10天後,正值六一兒(er) 童節前夕,習(xi) 近平提筆給孩子們(men) 回信,勉勵他們(men) 發揚延安精神,勤奮學習(xi) ,健康成長,努力成為(wei) 社會(hui) 主義(yi) 事業(ye) 接班人。

  2009年11月,習(xi) 近平到陝西考察工作期間,專(zhuan) 門到學校看望師生。

  2015年2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又來到這裏。總書(shu) 記仔細觀看學生們(men) 的學習(xi) 和課餘(yu) 活動成果展示,了解師資情況,對學校辦學給予肯定。

  總書(shu) 記對大家說,教育很重要。革命老區、貧困地區要脫貧致富,從(cong) 根兒(er) 上還是要把教育抓好,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國家的資金會(hui) 向教育傾(qing) 斜、向基礎教育傾(qing) 斜、向革命老區基礎教育傾(qing) 斜。

  如今的楊家嶺福州希望小學,蓋起了多層教學樓,書(shu) 法室、美術室、音樂(le) 室、舞蹈室一應俱全。學校的教師隊伍素質也在不斷提升,孩子們(men) 還可以通過遠程同步互動課堂,與(yu) 福州市的老師同學們(men) “同上一節課”。

  這是2019年7月26日拍攝的陝西省西安市長安區秦嶺違建別墅拆除後建設的秦嶺和諧森林公園(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劉瀟 攝

  在陝西當幹部,首先要了解這個(ge) 教訓

  秦嶺,中華祖脈。曾有一些人盯上秦嶺的好山好水,企圖將“國家公園”變為(wei) “私家花園”,一棟棟違規、違法修建的別墅蠶食著秦嶺山腳的綠色,嚴(yan) 重破壞當地生態環境。

  2014年5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就秦嶺北麓西安段圈地建別墅問題作出重要批示。然而,個(ge) 別地方領導幹部沒有從(cong) 政治上真正高度重視、切實真抓實改,形式主義(yi) 走過場、官僚主義(yi) 不作為(wei) ,導致違建問題沒有得到徹底整治。

  對此,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扭住不放、一抓到底,多次作出重要批示指示。

  2018年7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對秦嶺違建別墅第6次作出批示:“首先從(cong) 政治紀律查起,徹底查處整而未治、陽奉陰違、禁而不絕的問題。”隨後,黨(dang) 中央派出專(zhuan) 項整治工作組入駐陝西,督促整改。2018年7月後,位於(yu) 秦嶺北麓西安境內(nei) 的1100多棟違建別墅被依法拆除,多名領導幹部因違紀違法被立案調查。

  2020年4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深入秦嶺腹地,實地了解秦嶺生態保護工作情況,諄諄告誡:“秦嶺違建是一個(ge) 大教訓。從(cong) 今往後,在陝西當幹部,首先要了解這個(ge) 教訓,切勿重蹈覆轍,切實做守護秦嶺生態的衛士。”

  看過全麵複綠的別墅區圖片,遠眺生機盎然的秦嶺,總書(shu) 記就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叮囑領導幹部:“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懷,真正對曆史負責、對民族負責,不能在曆史上留下罵名。”

 

  策劃:儲(chu) 學軍(jun)

  統籌:車玉明 李誌暉

  執行:萬(wan) 方 王子暉 翁偉(wei) 慶 唐心怡

  主筆:金佳緒 潘子荻

  參與(yu) 記者:張芮綺 劉 淼

  新華網製作

  新華社第一工作室出品

(責編: 陳濛濛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