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習近平總書記關切事|創新打造思政“金課”

發布時間: 2024-09-18 08:16:00 來源: 新華社

  “辦好思政課,是我非常關(guan) 心的一件事。”“人無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於(yu) 立德。這是人才培養(yang) 的辯證法。辦學就要尊重這個(ge) 規律,否則就辦不好學。”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多次強調,青年學子“人生的扣子從(cong) 一開始就要扣好”。

  2024年9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全國教育大會(hui) 上指出,“要堅持不懈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鑄魂育人,實施新時代立德樹人工程”“不斷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教育”。

  處於(yu) “拔節孕穗期”的青少年,需要思政課補鈣壯骨、固本培元。當前,各地積極探索抓好思政教育,不斷推進思政課教學改革創新,增強思政“金課”針對性、吸引力、感染力。

  打造“行走的思政課” 

  “愛國主義(yi) 是中華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培養(yang) 社會(hui) 主義(yi) 建設者和接班人,首先要培養(yang) 學生的愛國情懷。高校黨(dang) 組織要把抓好學校黨(dang) 建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作為(wei) 辦學治校的基本功。”——2019年1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南開大學考察時的講話。

  【實踐故事】剛過去的假期,南開大學馬克思主義(yi) 學院大三學生蔣代蕊和多名同學一道,乘坐開通剛滿一年的貴南高鐵,來到我國西南部鄉(xiang) 村開展暑期思政課社會(hui) 實踐。

  廣西壯族自治區河池市環江毛南族自治縣陳雙村,是11個(ge) 民族雜居的移民大村。從(cong) 脫貧攻堅到鄉(xiang) 村振興(xing) ,這裏發生了巨大改變。

  “兩(liang) 點之間,直線最短。可打開貴南高鐵設計圖,卻發現在環江一帶拐了個(ge) ‘彎’。正是這個(ge) ‘彎’,讓我國唯一的毛南族自治縣有了高鐵站,30多萬(wan) 名群眾(zhong) 可以在家門口坐上高鐵。”抵達鄉(xiang) 村考察的第五天,蔣代蕊在筆記本上寫(xie) 道。

  她親(qin) 眼目睹了村裏的變化:村裏的甘蔗、桑蠶等農(nong) 產(chan) 品銷往更遠處;毛南族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走出深山;當地美麗(li) 的自然風光和民俗風情成為(wei) 熱門“景點”,吸引一批年輕人回鄉(xiang) 創業(ye) 。

  “‘行走的思政課’讓我們(men) 對祖國廣袤的大地有了更生動的感知、更真切的認識。”蔣代蕊說,同學們(men) 一路都在思考、探討那些書(shu) 本沒有講出的“答案”。

  作為(wei) 蔣代蕊的指導教師,南開大學馬克思主義(yi) 學院副教授藍海對這堂思政課感觸頗深:“思政課的資源不僅(jin) 是書(shu) 本教材,更是我們(men) 的‘大課堂’和‘大教材’,講述著國家發生的曆史巨變。”


7月26日,南開大學實踐隊在環江革命陳列館了解毛南族人民在黨(dang) 的領導下進行革命鬥爭(zheng) 的曆程。(受訪者供圖)

  “你是中國人嗎?”“你愛中國嗎?”“你願意中國好嗎?”——80多年前,內(nei) 憂外患間,時任南開大學校長張伯苓在開學典禮上提出“愛國三問”,燃起了師生的愛國熱情。

  如今,南開大學創新思政課堂,先後在全國25個(ge) 省區市建立中國式現代化鄉(xiang) 村工作站90餘(yu) 個(ge) 。學校還圍繞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建設偉(wei) 大成就,組織師生調研解答學生關(guan) 心的100個(ge) 問題。

  “我們(men) 希望青年學子走進田間地頭、工廠車間,真切感知祖國的深刻變革。”藍海說。

  僅(jin) 今年暑假,南開大學就有536支隊伍近4500名師生奔赴全國各地,受教育、長才幹。

  
南開大學師生在貴州省雷山縣南猛村了解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成就。(受訪者供圖)

  這些年,一批批南開學生深受感召,奔赴新疆、西藏、甘肅等地進行支教;近5年,近2000名學生畢業(ye) 後選擇到祖國的西部地區就業(ye) ;自2017年以來已有110名南開學子參軍(jun) 入伍……

  南開大學黨(dang) 委書(shu) 記楊慶山說:“我們(men) 將牢記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的囑托,積極踐行南開‘知中國,服務中國’的辦學宗旨,創新舉(ju) 措,努力培養(yang) 更多堪當強國建設、民族複興(xing) 大任的棟梁之才。”

  培養(yang) 新時代的“大先生” 

  “學校要立德樹人,教師要當好大先生,不僅(jin) 要注重提高學生知識文化素養(yang) ,更要上好思政課,教育引導學生明德知恥,樹牢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立報國強國大誌向,努力成為(wei) 堪當強國建設、民族複興(xing) 大任的棟梁之材。”——2024年3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湖南第一師範學院(城南書(shu) 院校區)考察時的講話。

  【實踐故事】在武陵山脈腹地的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縣雙龍鎮十八洞村,33歲的蒲力濤已在村小當了十餘(yu) 年老師。

  2013年,從(cong) 湖南第一師範學院畢業(ye) 後,蒲力濤考取特崗教師,回到湘西投身教育扶貧。得知十八洞小學缺少教師,他主動請纓,來到了湘西最偏遠的小學紮根任教。“一師的光榮傳(chuan) 統,讓我堅定地選擇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蒲力濤說。

  百餘(yu) 年前,革命先輩和烈士用鮮血和生命鑄就了一師的紅色基因。如今,在湖南第一師範學院,不少學生都有一個(ge) 夢想——為(wei) 鄉(xiang) 村發展鋪就教育之路。

  “一師校史作為(wei) 生動教材,是培育新時代教師的寶貴資源。”湖南第一師範學院校長胡穗說,一師正探索一條以大思政育大先生、以紅色校史鑄紅色師魂的師範生師德養(yang) 成教育路徑。

  一師的校園裏,散落著大禮堂、八班教室、冷水浴古井等十餘(yu) 處紅色紀念地。“參觀毛澤東(dong) 與(yu) 第一師範紀念館是入學的第一課,課餘(yu) 時間喜歡和同學追劇《恰同學少年》。”湖南第一師範學院漢語言文學專(zhuan) 業(ye) 公費定向師範生周鳳婷說。


湖南第一師範學院思政課教師正在為(wei) 學生講述紅色校史。(受訪者供圖)

  “成為(wei) 教書(shu) 育人的‘大先生’,必須有堅守三尺講台的奉獻精神。”湖南第一師範學院黨(dang) 委書(shu) 記羅成翼說,學校鼓勵學生紮根社會(hui) 一線,深入調查研究,了解社情民意,引導學生把個(ge) 人理想與(yu) 祖國前途、民族命運聯係起來。

  近年來,一批又一批一師學生回到鄉(xiang) 村,接續托起山裏少年的夢,成為(wei) 小鄉(xiang) 村裏的“大先生”。

  在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區蔡家崗中學,一師畢業(ye) 生麻小娟每晚為(wei) 住校學生在就寢前講暖心故事,用陪伴帶去溫暖,已堅守一千多個(ge) 日夜;

  在湖南省炎陵縣下村鄉(xiang) 學校,畢業(ye) 生肖鈺回到家鄉(xiang) 學校開設心理課程幫助學生守護心理健康、排解消極情緒,讓孩子們(men) 在關(guan) 注與(yu) 被愛中健康成長……

  胡穗說,自2006年在全國率先啟動實施農(nong) 村小學教師定向培養(yang) 專(zhuan) 項計劃以來,18年間,湖南第一師範學院共培養(yang) 了兩(liang) 萬(wan) 餘(yu) 名鄉(xiang) 村公費定向師範生,畢業(ye) 生在農(nong) 村的從(cong) 教率穩居全國前列。

  畫好大中小學“同心圓” 

  “要堅持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為(wei) 指導,全麵貫徹黨(dang) 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思政課建設與(yu) 黨(dang) 的創新理論武裝同步推進,構建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為(wei) 核心內(nei) 容的課程教材體(ti) 係,深入推進大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一體(ti) 化建設。”——2024年5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對學校思政課建設作出重要指示。

  【實踐故事】走近農(nong) 業(ye) 物聯網綜合管理平台,了解三代北大荒人的奮鬥故事,探尋黑土地高質量發展之路……在北大荒農(nong) 墾集團建三江分公司一處農(nong) 場,哈爾濱工業(ye) 大學組織思政教師、輔導員、本碩博學生、當地中小學生等40餘(yu) 人,共上一堂“田間地頭”的實景大思政課。

  “和大學的哥哥姐姐們(men) 一起上課,我被深深地激勵。我要努力學習(xi) ,爭(zheng) 取像他們(men) 一樣考入理想的大學,建設家鄉(xiang) 。”黑龍江省富錦市三江聯合學校八年級學生苗宸碩說。


哈爾濱工業(ye) 大學邀請農(nong) 業(ye) 專(zhuan) 家周德華為(wei) 學生講授水稻種植的故事。新華社發

  打破“大學”與(yu) “中小學”間的邊界,打造貫通大中小學段的思政“好課”,這是哈工大推動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ti) 化建設的探索。

  幾天前,哈爾濱工業(ye) 大學馬克思主義(yi) 學院教師閆金紅迎接了兩(liang) 位特殊客人——哈爾濱工業(ye) 大學附屬中學、哈爾濱市複華小學的思政教師,他們(men) 與(yu) 閆金紅一同研討,如何將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等內(nei) 容有機融入到思政課堂中。

  “以往大中小學段各講一部分,如今集體(ti) 備課可以從(cong) 整體(ti) 上規劃各階段思政課的教學目標、內(nei) 容和方法,既遵循學生成長規律和教育規律,避免教學內(nei) 容重複或缺失,又確保相互銜接,做到循序漸進。”閆金紅說。


哈爾濱工業(ye) 大學交通學院教師李順龍在中國橋梁博物館進行課程思政與(yu) 橋梁科普。新華社發(張潤 攝)

  “人工智能會(hui) 超越人類嗎?”“我們(men) 需要哪些人工智能方麵的知識?”……今年5月,中國科學院院士、哈爾濱工業(ye) 大學土木工程學院教授李惠以“機器智能與(yu) 人類智能”為(wei) 題,為(wei) 近500名大中小學生上了一堂難忘的思政課,學生們(men) 提問不斷,精彩連連。

  “奏響思政育人協奏曲,要在小學階段啟蒙道德情感、初中階段打牢思想基礎、高中階段提升政治素養(yang) 、大學階段增強使命擔當。”哈爾濱工業(ye) 大學黨(dang) 委書(shu) 記熊四皓介紹,學校將充分發揮高校牽引作用,不斷拓寬能夠輻射的“同心圓”,吸引更多的高校和中小學參與(yu) 其中。

  領銜記者:丁錫國

  執筆記者:邵香雲(yun) 、白佳麗(li)

  合作采寫(xie) :張建新、謝櫻、楊思琪

  策劃:張曉鬆

  統籌製作:初杭、馬麗(li) 娟

  新華社國內(nei) 部出品

(責編: 張萌萌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