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對口援藏工作開展30周年。
“中央支持西藏、全國支援西藏,是黨(dang) 中央的一貫政策,必須長期堅持,認真總結經驗,開創援藏工作新局麵。”2020年8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談會(hui) 上發表重要講話時強調。
在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關(guan) 心關(guan) 懷下,中央有關(guan) 部門和援藏省市、援藏企業(ye) 發揮各自優(you) 勢,堅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wei) 出發點和落腳點,把產(chan) 業(ye) 援藏、智力援藏、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等作為(wei) 工作的重點。通過對口援藏機製,一批又一批援藏幹部,把黨(dang) 中央的關(guan) 心、全國人民的情誼送到雪域高原,不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有力推動西藏長治久安和高質量發展。
聚焦民生暖人心
“更加聚焦群眾(zhong) 普遍關(guan) 注的民生問題,辦好就業(ye) 、教育、社保、醫療、養(yang) 老、托幼、住房等民生實事,一件一件抓落實,讓各族群眾(zhong) 的獲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續、安全感更有保障。”——習(xi) 近平
【援藏故事】
馬上就要離開西藏了,來自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的援藏醫生閆朝武,仍在一台心髒手術上忙碌著——這是他在西藏工作期間做的第301台心髒手術。
“有前幾批援藏醫生打下的基礎,本地醫生對手術流程更熟悉了。這台手術,我們(men) 隻用了半個(ge) 小時。”他說,現在西藏自治區人民醫院有先進的先天性心髒病治療技術和豐(feng) 富經驗,初步實現了先天性心髒病“大病不出藏”目標。
按照“以院包科”機製,經組織選派,自治區人民醫院心胸外科又迎來了阜外醫院選派的援藏醫生徐亮。“接下來一年,科室就看你了。以後碰到啥疑難雜症,兩(liang) 地可以通過遠程會(hui) 診解決(jue) 問題。”在分別儀(yi) 式上,閆朝武說道。
2015年起開展的醫療人才“組團式”援藏,通過持續不斷的醫療人才接力,形成團隊優(you) 勢、發揮整體(ti) 效應,讓高原群眾(zhong) 在家門口就能得到優(you) 質醫療服務。近10年,4400多項醫療新技術、新項目陸續開展,2500多項醫療技術空白得以填補,各種前沿治療方案來到雪域高原。
百年大計,教育為(wei) 本。由浙江援藏對口支援的重點項目——拉薩那曲第一高級中學,2024年高考成績創曆史新高:總體(ti) 上線率為(wei) 100%、本科率超96%、重點本科率近69%。來自浙江的援藏教師伍鵬飛說:“我們(men) 用優(you) 質教學培育當地學生,同時把浙江教學理念和經驗傳(chuan) 授給本地教師,培養(yang) 一支綜合素質過硬的本地教師隊伍。”
上海援藏教師潘傑(右一)帶領學生在青稞地裏上思政課(2021年9月14日攝)。新華社發
亮眼的成績,折射出“組團式”教育援藏所發揮的巨大作用。
2016年4月,首批“組團式”教育援藏人才進藏。截至目前,17個(ge) 對口支援省市已累計派出2100餘(yu) 人次教育援藏人才,對口支援西藏21所中小學校,幫帶本地教師2500餘(yu) 名、團隊150多個(ge) ,讓西藏各族學生享受到優(you) 質的教學資源。
【新聞延伸】
醫療和教育是西藏民生發展的重點,也是對口援藏投入的傾(qing) 斜重點。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組團式”援藏已成為(wei) 精準補足西藏民生短板、發展短板的“法寶”,是我國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集中力量辦大事”顯著優(you) 勢在新時代的生動體(ti) 現。
持續耕耘育產(chan) 業(ye)
“要揚長避短,因地製宜,深化改革開放,加快鐵路、公路及其他重大基礎設施建設,發展特色產(chan) 業(ye) ,加快建設國家清潔能源基地,統籌發展和安全,走出一條符合西藏實際的高質量發展之路。”——習(xi) 近平
【援藏故事】
九月之初的雪域高原,秋意初顯。擁有全區最大的設施蔬菜基地的日喀則市白朗縣,開始準備調整大棚蔬菜的種植結構。
“我們(men) 要根據市場進行種植結構的調整,與(yu) 區外蔬菜打時間差,建立與(yu) 區內(nei) 區外市場更緊密的關(guan) 係,實現經濟效益最大化,讓群眾(zhong) 有更多的收入。”山東(dong) 省濟南市第十批援藏幹部李東(dong) 說。
在日喀則市白朗縣,濟南市第十批援藏幹部李東(dong) (右一)在與(yu) 當地種植戶交流(2024年6月21日攝)。新華社記者丁汀 攝
白朗縣大棚蔬菜產(chan) 業(ye) 的發展,離不開山東(dong) 援藏的力量。在濟南市援藏幹部的持續推動下,白朗縣現有蔬菜種植麵積達1.74萬(wan) 畝(mu) ,蔬菜年產(chan) 量約6.6萬(wan) 噸、年產(chan) 值約3億(yi) 元,蔬菜種植收入占全縣農(nong) 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近16%。
近年來,白朗縣建成了西藏首個(ge) 國家級蔬菜標準化種植示範區,並推動產(chan) 業(ye) 全麵升級。2023年,濟南市第十批援藏幹部經過深入調研後,提出做好“生產(chan) 端”和“銷售端”、打通蔬菜產(chan) 業(ye) 鏈的思路。目前更多適合在高原種植的果蔬品種正在培育,標準化生產(chan) 流程逐漸確立。
山南市,位於(yu) 雅魯藏布江畔,西與(yu) 日喀則市毗鄰。近年來,湖北省把發展產(chan) 業(ye) 作為(wei) 對口援藏的強基之策,助力山南高質量發展。
2003年,華新水泥(西藏)有限公司落戶西藏山南市桑日縣,這是湖北實施產(chan) 業(ye) 援藏的重點企業(ye) 。該企業(ye) 在秉承綠色環保理念的基礎上,生產(chan) 的各種水泥產(chan) 品,廣泛用於(yu) 貢嘎機場、拉林鐵路、水電站開發項目等重點工程,降低了國家在藏重點工程的建設成本。截至2023年底,華新水泥累計實現工業(ye) 產(chan) 值182.44億(yi) 元,向當地上繳稅收22億(yi) 元,帶動了當地電力、運輸、礦業(ye) 、服務等產(chan) 業(ye) 的發展。
更多的產(chan) 業(ye) 援藏項目正在奮力推進。“拉薩菜籽油”“山南藏雞蛋”“林芝茶葉”……30年來,對口支援省市和中央企業(ye) 深入挖掘受援地資源稟賦和發展潛力,以產(chan) 業(ye) 發展激活受援地發展內(nei) 生動力,推動雪域高原實現高質量發展。
【新聞延伸】
越來越多援藏產(chan) 業(ye) 項目正在雪域高原落地生根。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各類援藏項目累計實施9500餘(yu) 個(ge) ,僅(jin) “十四五”期間,17個(ge) 援藏省市就安排了產(chan) 業(ye) 援藏項目229個(ge) ,安排援藏資金44.06億(yi) 元,助力西藏高質量發展,促進當地群眾(zhong) 就業(ye) 增收。
援藏精神薪火傳(chuan)
“援藏精神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一個(ge) 崇高精神,是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的一個(ge) 顯著優(you) 勢。缺氧不缺精神,這個(ge) 精神就是革命理想高於(yu) 天。你們(men) 在高原上,精神是高於(yu) 高原的。”——習(xi) 近平
【援藏故事】
進藏即將滿半年,來自浙江省寧波市的援藏醫生吳嘉涵,依然不適應那曲市比如縣4000多米的海拔高度。
呼吸著稀薄的空氣,吳嘉涵才體(ti) 會(hui) 到母親(qin) 李白恩當年的艱難。30多年前,時任寧波市婦女兒(er) 童醫院主治醫師的李白恩主動報名來到西藏,兩(liang) 年沒有回過一次家。
長時間見不到媽媽,當時年幼的吳嘉涵默默地在日記本裏表達思念:“媽媽在4500米的高原上當醫生,長大了我也要像她一樣。”多年後,循著母親(qin) 的足跡,吳嘉涵接過了李白恩治病救人的使命。
嚴(yan) 酷的自然環境,考驗著援藏幹部的責任和擔當,鍛煉了他們(men) 的意誌和才幹。
2019年,來自中國寶武集團的徐坡來到海拔4700多米的日喀則市仲巴縣援藏。援藏期間,他忍受著高寒缺氧環境帶來的身體(ti) 不適,啟動基礎教育振興(xing) 、就業(ye) 援藏和產(chan) 業(ye) 援藏等項目,作出了積極貢獻。
援藏3年期結束後,根據組織安排,徐坡還將繼續留藏工作。“高原上工作雖然辛苦,但這種奮鬥更有價(jia) 值和意義(yi) 。”他說。
2019年4月1日,人們(men) 在全國援藏展覽館內(nei) 參觀。新華社記者李鑫 攝
長期在高原艱苦環境下工作,有一些援藏幹部將生命永遠留在了西藏。
在位於(yu) 林芝市魯朗鎮的全國援藏展覽館內(nei) ,擺放著對口援藏以來不幸犧牲援藏幹部的照片:上海市第二批援藏幹部邵海雲(yun) 、安徽省第二批組團式援藏醫生趙炬、北京市第五批援藏幹部陳北信……很多人在倒下時來不及留下隻言片語,豪情壯誌卻永遠銘刻於(yu) 山河大地。
風雨無阻三十載,一批又一批援藏幹部前赴後繼,揮灑青春、汗水甚至生命,與(yu) 當地廣大幹部群眾(zhong) 攜手同心,譜寫(xie) 一首“缺氧不缺精神、艱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的壯麗(li) 史詩。
【新聞延伸】
30年來,按照黨(dang) 中央決(jue) 策部署,中組部等中央主管部門先後組織選派10批、近1.2萬(wan) 名幹部人才進藏工作。選派結構持續優(you) 化,從(cong) 主要選派黨(dang) 政幹部發展為(wei) 選派黨(dang) 政幹部、專(zhuan) 業(ye) 技術人才和企業(ye) 經營管理人才相結合,人員、學曆、年齡、專(zhuan) 業(ye) 結構更加合理,為(wei) 全麵貫徹落實新時代黨(dang) 的治藏方略,促進各民族廣泛交往交流交融,提供了堅強幹部人才支撐。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