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奮進強國路 闊步新征程|同心奔赴美好前程——新中國成立75周年推進民族團結進步成就綜述

發布時間: 2024-09-27 08:22:00 來源: 新華社

  中華民族一家親(qin) ,同心共築中國夢。

  75載波瀾壯闊,少數民族的麵貌、民族地區的麵貌、民族關(guan) 係的麵貌、中華民族的麵貌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曆史性巨變。新時代,在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堅強領導下,各民族正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擁抱在一起,奔赴美好未來。

  石榴花開結出團結碩果

  “一心一德,團結到底,在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領導下,誓為(wei) 建設平等自由幸福的大家庭而奮鬥!”

  走進雲(yun) 南寧洱哈尼族彝族自治縣民族團結園,被譽為(wei) “新中國民族團結第一碑”的民族團結誓詞碑靜靜矗立。1951年元旦,普洱專(zhuan) 區多位民族代表立誓後碑上簽名。

  歲月流轉,斑駁的字跡,見證各民族團結一心的光榮傳(chuan) 統——

  新中國成立後,黨(dang) 和國家發放救濟糧和生產(chan) 工具,幫助少數民族群眾(zhong) 渡過難關(guan) ,各族人民翻身解放,以國家主人翁的姿態捍衛中華民族團結統一;改革開放後,對口支援邊疆地區和民族地區,走出各民族互助之路……

  75年來,我國民族團結進步事業(ye) 在應對挑戰中破浪前行,民族團結成為(wei) 各族人民的生命線。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聚焦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主線,各民族深度交往交流交融,中華大地綻放出愈發絢爛的民族團結進步之花。

  2024年9月2日,西藏江洛康薩社區文藝隊在表演間隙休息。新華社記者孫瑞博 攝

  親(qin) 如一家,民族團結進步呈現新氣象——

  “五十六個(ge) 民族是一個(ge) 媽媽的女兒(er) ,我們(men) 的媽媽叫中國……”西藏日喀則市江洛康薩社區廣場上,身穿不同民族服飾的居民表演融合了多民族元素的歌舞。這個(ge) 社區曾榮獲“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社區”稱號,13個(ge) 民族的居民生活其樂(le) 融融。

  2012年以來,國家民委已累計命名2055個(ge) 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示範單位,精準發揮了示範引領作用。突出增進共同性的方向,以“互嵌”為(wei) 導向,民族團結進步的陣地逐步拓展到企業(ye) 、鄉(xiang) 村、機關(guan) 、社區、學校等基層一線,民族團結一家親(qin) 的佳話不勝枚舉(ju) 。

  水乳交融,互嵌式社會(hui) 結構日益形成——

  多彩貴州,民族團結鄉(xiang) 村籃球邀請賽擁抱八方來客;天山南北,“打起手鼓唱起歌”民間藝術季喜迎四海賓朋;大美寧夏,鄰居節、百家宴吸引各族群眾(zhong) 同吃一桌飯、廣交知心友……各族群眾(zhong) “雙向奔赴”,交往交流交融更加廣泛深入。

  中華一家,情深意長。75年一路走來,各民族共居共學、共建共享、共事共樂(le) ,各族群眾(zhong) 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擁抱,書(shu) 寫(xie) 著“茶和鹽巴永不分離”的動人故事。

  共富共享繪就幸福圖景

  大涼山腹地,曾經交通閉塞、地瘠人貧。新中國成立後,涼山彝族奴隸社會(hui) “一步跨千年”邁向社會(hui) 主義(yi) 社會(hui) 。

  75年滄海桑田,涼山深處,換了人間。

  今日涼山大地,新居新寨錯落有致,硬化道路通村入戶……當地彝族群眾(zhong) 常把兩(liang) 句話掛在嘴邊:“精準扶貧‘瓦吉瓦’(好得很)!”“共產(chan) 黨(dang) ‘卡莎莎’(謝謝)!”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著眼民生福祉、致力民生改善,420個(ge) 位於(yu) 民族自治地方的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28個(ge) 人口較少民族實現整族脫貧,與(yu) 全國人民一道實現全麵小康。

  奮起直追,經濟活力更足——

  八桂大地,一條全新的國際物流大通道在加速延伸。西部陸海新通道利用鐵路、海運、公路等方式,通達全球120餘(yu) 個(ge) 國家和地區。廣西各民族生產(chan) 的產(chan) 品,柳工機械、五菱汽車、柳州螺螄粉出口到了五大洲。

  75年來,從(cong) 實行轉移支付、西部大開發,到設立少數民族發展資金、開展“民營企業(ye) 進邊疆”行動……一項項政策和資金落實落地,民族地區日新月異,群眾(zhong) 生活蒸蒸日上,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不斷增強。

  情深意篤,民生保障更暖——

  雪域之巔,109道班承擔著唐古拉山口的道路養(yang) 護保通任務。75年來,一代代高原養(yang) 路工人在“生命禁區”深深紮根。救助站裏,4000餘(yu) 封來自四麵八方的感謝信,定格了民族團結的溫暖瞬間。

  2024年2月1日,109道班所在地,常年風雪交加。新華社記者晉美多吉 攝

  在內(nei) 蒙古,各族兒(er) 女攜手實現了從(cong) “沙進人退”到“綠進沙退”的巨變;在青海,各族人民傾(qing) 力支援,幫助積石山地震受災群眾(zhong) 恢複生產(chan) 生活……一項項民心工程、一件件惠民實事,為(wei) 各族兒(er) 女托起穩穩的幸福。

  凝心聚力,社會(hui) 事業(ye) 煥新——

  “日光城”拉薩,“北京中學”點亮農(nong) 牧區孩子的夢想;藏西阿裏,陝西援藏醫生幫助幾近失明的老人重獲光明與(yu) 希望……

  對口援藏30年來,援藏幹部人才為(wei) 雪域高原送去教育新理念、醫療新技術、團結新佳話。

  75年來,黨(dang) 和國家采取各種優(you) 惠政策和措施,推動民族地區社會(hui) 事業(ye) 發展。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民族地區基本公共服務更加健全、覆蓋更加廣泛、保障更加有力。

  美美與(yu) 共構築精神家園

  “遠方客人到景寧,山笑木笑人歡唱……”9月4日晚,浙江景寧佘鄉(xiang) 古城非遺文化巡遊熱鬧非凡,各地遊客和身著民族服飾的表演者載歌載舞。

  2024年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建設主題文化活動走到之江大地,鋪展開一幅各民族美美與(yu) 共、各族兒(er) 女共建幸福家園的生動畫卷。

  立心鑄魂,增進文化認同——

  新中國成立後,各族兒(er) 女投身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建設,共同構建了以“祖國統一、民族團結”為(wei) 主題的國家文化敘事體(ti) 係,對中華民族共同體(ti) 的文化認同產(chan) 生了深刻影響。

  近年來,紅色基因傳(chuan) 承工程深入實施、《中華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編纂工作加速推進、《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概論》走進校園……文化如水、浸潤無聲,各族青少年樹立正確的中華民族曆史觀,各族群眾(zhong) 對中華民族的認同感和自豪感不斷增強。

  2024年8月14日,第十二屆全國少數民族傳(chuan) 統體(ti) 育運動會(hui) 倒計時100天誓師大會(hui) 現場。新華社發(袁永東(dong) 攝)

  守正創新,弘揚中華文化——

  今年11月,第十二屆全國少數民族傳(chuan) 統體(ti) 育運動會(hui) 將在海南三亞(ya) 舉(ju) 行。自1953年創辦至今,借助這一平台,一個(ge) 個(ge) “瀕危”民族文化遺存重煥生機,一項項民族傳(chuan) 統體(ti) 育項目更好傳(chuan) 承。

  今天,當600多歲的蒙藏學校舊址“變身”中華民族共同體(ti) 體(ti) 驗館,一館之內(nei) 縱覽中華文化之美;當文物古籍跨越千年“上新”展覽,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故事生動可感……與(yu) 古為(wei) 新、弦歌不輟,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可觸可及。

  同心築夢,攜手再啟新程——

  錢塘潮湧,亞(ya) 運之光照亮西子湖畔。2023年全國少數民族參觀團相聚於(yu) 此,共享偉(wei) 大祖國榮光。

  “毛南族的幸福生活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帶領各族人民用鮮血和汗水奮鬥出來的。”杭州亞(ya) 運會(hui) 開幕式現場,來自廣西的代表韋震玲心潮澎湃,30多年前,她父親(qin) 也曾是參觀團的一員,“如今各族兒(er) 女更要珍惜時代機遇,為(wei) 實現中國夢團結奮鬥!”

  75載長歌奮進,中華民族兒(er) 女共同譜寫(xie) 了人民共和國繁榮富強的壯麗(li) 史詩。展望未來,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周圍,心相通、情相融,誌相同、力相聚,各族兒(er) 女共赴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麵推進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美好明天。

(責編: 莫幹措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