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如何推進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習近平在這次大會上提出明確要求

發布時間: 2024-09-29 07:37:00 來源: 央視新聞客戶端

  

  9月27日,在喜迎中華人民共和國75周年華誕之際,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hui) 在北京舉(ju) 行。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出席大會(hui) 並發表重要講話。

  10年前,總書(shu) 記鮮明提出“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這一重大原創性論斷。新時代新征程,如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如何推進中華民族共同體(ti) 建設?總書(shu) 記在這次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hui) 上提出明確要求,引領各族人民共襄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盛舉(ju) 。


視頻:習(xi) 近平在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hui) 上發表重要講話

  01

  這件大事,總書(shu) 記始終高度重視

  這是新時代以來第三次在新中國成立“逢五、逢十”周年之際舉(ju) 行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hui)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繼2014年、2019年之後再次出席大會(hui) ,並為(wei) 受表彰的模範個(ge) 人和模範集體(ti) 代表頒獎。

  《時政新聞眼》注意到,此次表彰大會(hui) 宣讀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guan) 於(yu) 表彰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ti) 和模範個(ge) 人的決(jue) 定》。這是黨(dang) 和國家曆史上首次以黨(dang) 中央、國務院名義(yi) 開展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表彰。

  最高規格的表彰,體(ti) 現了對民族工作的高度重視。

  
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hui) 現場。(總台央視記者範一鳴拍攝)

  民族團結,是我國各族人民的生命線。

  在2014年舉(ju) 行的中央民族工作會(hui) 議暨國務院第六次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hui) 上,總書(shu) 記指出,處理好民族問題、做好民族工作,是關(guan) 係祖國統一和邊疆鞏固的大事,是關(guan) 係民族團結和社會(hui) 穩定的大事,是關(guan) 係國家長治久安和中華民族繁榮昌盛的大事。

  對於(yu) 這件大事,總書(shu) 記念茲(zi) 在茲(zi) 。

  2021年8月,中央民族工作會(hui) 議用“12個(ge) 必須”概括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於(yu) 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其中第一個(ge) 就是“必須從(cong) 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戰略高度把握新時代黨(dang) 的民族工作的曆史方位”。

  
2021年2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來到貴州化屋村考察,當地村民用歡快的苗家歌舞迎接總書(shu) 記。(總台央視記者王哈男拍攝)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黨(dang) 中央多次召開重要會(hui) 議,研究部署新時代黨(dang) 的民族工作。每次大會(hui) 總書(shu) 記都發表重要講話,對這件大事作出重要指引。

  在這次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hui) 上,總書(shu) 記全麵總結偉(wei) 大成就,深刻揭示根脈和魂脈,明確提出總體(ti) 要求。

  
9月27日頒發的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個(ge) 人證書(shu) 及獎章。

  02

  這條主線,總書(shu) 記作出戰略指引

  做好新時代黨(dang) 的民族工作,有一條清晰的主線。

  在5年前的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hui) 上,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中國夢,就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為(wei) 主線,把民族團結進步事業(ye) 作為(wei) 基礎性事業(ye) 抓緊抓好。

  2021年召開的中央民族工作會(hui) 議,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上升到新時代黨(dang) 的民族工作的“綱”的高度,強調“所有工作要向此聚焦”。

  去年6月,總書(shu) 記在內(nei) 蒙古考察時指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是新時代黨(dang) 的民族工作的主線,也是民族地區各項工作的主線”。

  
2021年7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來到西藏林芝市嘎拉村考察。村民們(men) 手捧哈達,熱情迎接。(總台央視記者彭漢明拍攝)

  這條主線,指引黨(dang) 的民族工作在新時代取得新的曆史性成就。麵向未來,如何進一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

  去年10月,總書(shu) 記在主持中央政治局集體(ti) 學習(xi) 時指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需要構建科學完備的中華民族共同體(ti) 理論體(ti) 係,“科學揭示中華民族形成和發展的道理、學理、哲理”。

  在這次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hui) 上,總書(shu) 記深刻揭示了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形成和發展的根脈和魂脈。

  

  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共同”是核心要義(yi) 。

  在5年前的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hui) 上,總書(shu) 記闡釋了“四個(ge) 共同”的中華民族曆史觀。

  在今年這次大會(hui) 上,總書(shu) 記進一步指出,我國各民族共同開拓了祖國的遼闊疆域,共同締造了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共同書(shu) 寫(xie) 了輝煌的中國曆史,共同創造了燦爛的中華文化,共同培育了偉(wei) 大的民族精神。“中華民族共同體(ti) 的形成和發展是人心所向、大勢所趨、曆史必然。”

  03

  這項建設,總書(shu) 記提出明確要求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就要推動中華民族成為(wei) 認同度更高、凝聚力更強的命運共同體(ti) 。

  今年7月,黨(dang) 的二十屆三中全會(hui) 對健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製度機製,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作出明確部署。

  在這次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hui) 上,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明確提出了新時代新征程推進中華民族共同體(ti) 建設的總體(ti) 要求。這篇重要講話也是推動中華民族共同體(ti) 建設的綱領性文獻。

  

  在這些要求中,擺在第一的是“始終堅持黨(dang) 的領導,不斷鞏固各民族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礎”。

  鞏固共同思想政治基礎,需要高度的認同。

  在2021年的中央民族工作會(hui) 議上,總書(shu) 記強調,推動各民族堅定對偉(wei) 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的高度認同,不斷推進中華民族共同體(ti) 建設。

  鞏固共同思想政治基礎,還需要牢固的共同體(ti) 理念。

  去年10月,總書(shu) 記在主持中央政治局集體(ti) 學習(xi) 時指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就是要引導各族人民牢固樹立休戚與(yu) 共、榮辱與(yu) 共、生死與(yu) 共、命運與(yu) 共的共同體(ti) 理念。

  在這次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hui) 上,總書(shu) 記對此再次作了強調。

  
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hui) 現場。

  推進中華民族共同體(ti) 建設,就要著力構築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

  文化認同是民族團結的根脈。在這次大會(hui) 上,總書(shu) 記指出,構築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必須增進中華文化認同。

  推進中華民族共同體(ti) 建設,就要加快民族地區高質量發展。

  中華民族是一個(ge) 大家庭,一家人都要過上好日子。總書(shu) 記在大會(hui) 上強調,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實現共同富裕,一個(ge) 民族都不能少。

  推進中華民族共同體(ti) 建設,就要積極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守望相助、手足情深。在大會(hui) 上,總書(shu) 記重申,構建互嵌式社會(hui) 結構和社區環境,不斷拓寬各民族全方位嵌入的實踐路徑,促進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

  
廣西民族博物館中的主題雕塑。(總台央視記者趙化拍攝)

  在這次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hui) 上,總書(shu) 記還對“依法治理民族事務,不斷提高民族事務治理能力和水平”等提出了明確要求。

  在講話中,總書(shu) 記指出,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和中國人民已經找到了中國特色解決(jue) 民族問題的正確道路,不需要其他任何人對我們(men) 指手畫腳、充當“教師爺”。“要堅決(jue) 反對一切利用民族、宗教等問題對我國進行滲透破壞、汙蔑抹黑、遏製打壓的行徑。”

  高舉(ju) 中華民族大團結旗幟,不斷推進中華民族共同體(ti) 建設,全國各族人民將團結奮鬥續寫(xie) 新的輝煌。正如總書(shu) 記所說,“各民族大團結的中國一定是無往而不勝的,一定是有著光明未來的。”

  
2022年7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觀看柯爾克孜族英雄史詩《瑪納斯》說唱展示。(總台央視記者石偉(wei) 明拍攝)

  監製丨申勇 龔雪輝

  主筆丨李燕

  責編丨時冉

  記者丨範一鳴 鍾銳 耿旭菲

  視覺丨陳括 張晶 王海涵

  編輯丨王尊

(責編: 陳衛國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