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清澈的愛 隻為中國|航天逐夢:4億公裏的探索與逆襲

發布時間: 2024-10-08 16:18:00 來源: 南方網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5周年。

  75年來,我們(men) 從(cong) 白手起家,到百花齊放。

  75年來,我們(men) 從(cong) 引進技術,到自主創新。

  這一路,我們(men) 與(yu) 時俱進,革故鼎新。

  這一路,我們(men) 走得不易,更來之不易。

  如今,新時代中國正以新質生產(chan) 力,強勁推動高質量發展,在全世界激蕩風潮。

  南方網、粵學習(xi) 特此推出數據可視化係列報道《數風流 看今朝》,梳理追蹤75年來中國製造的激流勇進,挖掘呈現正在發生的生產(chan) 力躍遷。

  首期,我們(men) 關(guan) 注頭頂的星空。

  長近40米,重約100噸。

  這是中國自主建造的“天宮”空間站,是浩瀚星空中的中國家園。

  如今,這樣的龐然大物,直衝(chong) 雲(yun) 霄,

  被我們(men) 送上了距離地表400公裏的太空。

  不僅(jin) 如此,中國的航天器,還抵達了距離地球4億(yi) 公裏的火星。

  為(wei) 了做到這一步,中國人從(cong) 零開始,砥礪前行。

  投入1元,回報10元。這是航天的經濟效應。

  2000多項空間技術成果,讓14億(yi) 中國人都受益。這是航天的社會(hui) 效應。

  在軌運行的600多顆國產(chan) 衛星,千裏之外,守護中國。這是航天的國家安全效應。

  我們(men) 從(cong) 新中國的仰望星空,到新時代的 “太空基建”,我們(men) 從(cong) 擬人的“尖兵”,到載人的“神舟”,再到住人的“天宮”。

  中國的大航天時代正在到來。

  而航天逐夢,隻是中國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拚圖中的一塊。

  更多的中國故事,還在繼續。

  總策劃:侯小軍(jun)

  總統籌:金 強 張純青

  統 籌:李 琳

  監 製:朱 景

  策 劃:趙佐燕

  剪 輯:李江銳

  設 計:武君麗(li) 陳偉(wei) 紅

  校 對:賴玉清 梁潔萍

(責編: 王東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