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前夕,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等黨(dang) 和國家領導人同3000多名觀眾(zhong) 一起,在北京人民大會(hui) 堂萬(wan) 人大禮堂觀看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音樂(le) 會(hui) ,共同回顧新中國成立75年來的輝煌曆程,共同祝福偉(wei) 大祖國繁榮昌盛。
文藝工作者們(men) 以精湛的演奏、動人的歌聲,將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年的曆史脈絡融匯於(yu) 音樂(le) 會(hui) 篇章結構中,喚起經典音樂(le) 作品中的曆史和時代記憶。
2024年9月29日晚,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音樂(le) 會(hui) 在京舉(ju) 行。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等黨(dang) 和國家領導人,同3000多名觀眾(zhong) 一起觀看演出。
“文藝事業(ye) 是黨(dang) 和人民的重要事業(ye) ,文藝戰線是黨(dang) 和人民的重要戰線。”2014年10月15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主持召開文藝工作座談會(hui) ,鮮明提出“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創作導向,創作更多無愧於(yu) 時代的優(you) 秀作品”,吹響了推動文藝創作繁榮發展的集合號。
10年來,廣大文藝工作者牢記囑托,積極投身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偉(wei) 大實踐,傾(qing) 情服務人民,傾(qing) 心創作精品,奏響一曲曲蕩氣回腸的時代之聲、愛國之聲、人民之聲,為(wei) 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凝聚起磅礴精神偉(wei) 力。
——紮根人民、紮根生活
2004年,浙江承辦的第七屆中國藝術節,定格了感人一幕:一位銀發飄飄的耄耋老人,牽著一位稚氣十足的小女孩,在台上敲響了藝術節開幕的大鑼。
為(wei) 體(ti) 現“人民的節日”這一宗旨,時任省委書(shu) 記習(xi) 近平親(qin) 自敲定了這個(ge) 別具一格的開幕設計。
文藝為(wei) 誰服務?在文藝工作座談會(hui) 上,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回憶起作家王願堅講述柳青蹲點農(nong) 村14年創作《創業(ye) 史》的故事,感慨地說:“文藝創作方法有一百條、一千條,但最根本、最關(guan) 鍵、最牢靠的辦法是紮根人民、紮根生活。”
總書(shu) 記說,文藝工作者要想有成就,就必須自覺與(yu) 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歡樂(le) 著人民的歡樂(le) ,憂患著人民的憂患,做人民的孺子牛。他要求大家“走進生活深處,在人民中體(ti) 悟生活本質、吃透生活底蘊”。
2023年12月21日,烏(wu) 蘭(lan) 牧騎隊員在內(nei) 蒙古阿其圖烏(wu) 拉蘇木進行舞蹈表演。
“源於(yu) 人民、為(wei) 了人民、屬於(yu) 人民,是社會(hui) 主義(yi) 文藝的根本立場,也是社會(hui) 主義(yi) 文藝繁榮發展的動力所在。”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廣大文藝工作者要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創作導向,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
以作家柳青“對陝西關(guan) 中農(nong) 民生活有深入了解,所以筆下的人物才那樣栩栩如生”的生動事例,鞭策文藝工作者要從(cong) 人民的偉(wei) 大實踐和豐(feng) 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營養(yang) ;給耄耋之年加入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電影表演藝術家牛犇寫(xie) 信,勉勵他“繼續在從(cong) 藝做人上作表率,帶動更多文藝工作者做有信仰、有情懷、有擔當的人”;鼓勵烏(wu) 蘭(lan) 牧騎隊員永遠做草原上的“紅色文藝輕騎兵”;給中國戲曲學院師生回信,勉勵他們(men) “在教學相長中探尋藝術真諦,在服務人民中砥礪從(cong) 藝初心”……
情深意切的話語,飽含著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對文藝工作者“紮根人民”的殷切期望。
——立時代之潮頭、發時代之先聲
2021年6月28日晚,“鳥巢”上空,絢爛的焰火升騰綻放,化作“100”的紀年字樣,掌聲歡呼聲響徹夜空……中國文藝用華美篇章,深情禮讚黨(dang) 的百年華誕。文藝演出《偉(wei) 大征程》熱忱詮釋著文藝工作者與(yu) 黨(dang) 同心、與(yu) 民同心的堅定信念。
2021年6月28日,慶祝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成立100周年文藝演出《偉(wei) 大征程》在北京國家體(ti) 育場盛大舉(ju) 行。
文藝是時代前進的號角,最能代表一個(ge) 時代的風貌,最能引領一個(ge) 時代的風氣。
在文藝工作座談會(hui) 上,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寄語我國作家藝術家“成為(wei) 時代風氣的先覺者、先行者、先倡者,通過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溫度的文藝作品,書(shu) 寫(xie) 和記錄人民的偉(wei) 大實踐、時代的進步要求”。
2019年全國兩(liang) 會(hui) ,在看望參加政協會(hui) 議的文藝界社科界委員時,總書(shu) 記希望大家承擔記錄新時代、書(shu) 寫(xie) 新時代、謳歌新時代的使命,勇於(yu) 回答時代課題,從(cong) 當代中國的偉(wei) 大創造中發現創作的主題、捕捉創新的靈感,深刻反映我們(men) 這個(ge) 時代的曆史巨變,描繪我們(men) 這個(ge) 時代的精神圖譜,為(wei) 時代畫像、為(wei) 時代立傳(chuan) 、為(wei) 時代明德。
電視劇《山海情》劇照
當代中國,江山壯麗(li) ,人民豪邁,前程遠大。時代為(wei) 我國文藝繁榮發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廣闊舞台。
歌曲《春風十萬(wan) 裏》、電視劇《山海情》、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文藝晚會(hui) 《我們(men) 的四十年》……牢記總書(shu) 記囑托,廣大文藝工作者緊跟時代步伐,從(cong) 時代之變、中國之進、人民之呼中提煉主題、萃取題材,抒寫(xie) 中國人民奮鬥之誌、創造之力、發展之果,用心用情謳歌偉(wei) 大時代。
——傳(chuan) 承和弘揚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
文藝創作不僅(jin) 要有當代生活的底蘊,而且要有文化傳(chuan) 統的血脈。
在文藝工作座談會(hui) 上,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生動講述如何傳(chuan) 承中華文化——“古為(wei) 今用、洋為(wei) 中用,辯證取舍、推陳出新,摒棄消極因素,繼承積極思想,‘以古人之規矩,開自己之生麵’,實現中華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2021年12月,在中國文聯十一大、中國作協十大開幕式上,總書(shu) 記進一步強調:“故步自封、陳陳相因談不上傳(chuan) 承,割斷血脈、憑空虛造不能算創新。要把握傳(chuan) 承和創新的關(guan) 係,學古不泥古、破法不悖法,讓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成為(wei) 文藝創新的重要源泉。”
2024年9月19日,演職人員在北京文化論壇專(zhuan) 場文藝演出中表演舞劇《詠春》。
中華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孕育創造了輝煌燦爛的中華文化,其中很多思想理念和道德規範,不論過去還是現在,都有其永不褪色的價(jia) 值,是文藝創作創新的重要源泉。
北京冬奧會(hui) 開幕式上,以“二十四節氣”為(wei) 主題的倒計時短片,用“中國式浪漫”讓世界領略中國古老曆法的獨特文化魅力;杭州亞(ya) 運會(hui) 開幕式上的《國風雅韻》表演,將江南之“美”展現得淋漓盡致;《典籍裏的中國》以舞台演繹形式呈現中國經典形成的曆史背景與(yu) 核心內(nei) 容,讓觀眾(zhong) 在沉浸式視聽體(ti) 驗中感悟中華經典文化的力量……廣大文藝工作者將中華美學精神和當代審美追求相結合,用情用力講好中國故事,向世界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
2023年9月23日,演員在杭州亞(ya) 運會(hui) 開幕式上表演。《千裏江山圖》和《富春山居圖》兩(liang) 幅國寶級名畫,通過數字技術,成為(wei) 移動的山水。
為(wei) 人民放歌,為(wei) 時代鑄魂。新時代以來,我國文藝園地百花競放、碩果累累,呈現出繁榮發展的生動景象。黨(dang) 的二十屆三中全會(hui) 提出深化文化體(ti) 製機製改革重大任務,對文藝工作高質量發展提出新的要求。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中國不乏生動的故事,關(guan) 鍵要有講好故事的能力;中國不乏史詩般的實踐,關(guan) 鍵要有創作史詩的雄心。”
“江山留勝跡,我輩複登臨(lin) 。”立足新時代史詩般的實踐,廣大文藝工作者一定能創作出無愧於(yu) 我們(men) 這個(ge) 偉(wei) 大時代、無愧於(yu) 我們(men) 這個(ge) 偉(wei) 大國家、無愧於(yu) 我們(men) 這個(ge) 偉(wei) 大民族的優(you) 秀作品。
《時政微觀察》近期內(nei) 容>>
時政微觀察丨爭(zheng) 做新時代好少年
時政微觀察丨以友為(wei) 橋 以心相交
時政微觀察丨“紅十字是一種精神,更是一麵旗幟”
總監製丨閆帥南 王姍姍監製丨耿誌民製片人丨興(xing) 來 寧黎黎執筆丨張亞(ya) 楠視覺丨江雨航審校丨程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