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新聞多一點 | 東山人民為何“先祭穀公,後拜祖宗”?

發布時間: 2024-10-16 14:24:00 來源: 新華社

  15日下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福建省漳州市東(dong) 山縣,考察了穀文昌紀念館,了解當地傳(chuan) 承紅色基因等情況。

  1950年穀文昌隨解放軍(jun) 南下來到福建東(dong) 山時,這裏是一個(ge) 風沙肆虐、滿目瘡痍的荒涼海島。當時民間流傳(chuan) 著這樣的民謠:“春夏苦旱災,秋冬風沙害。一年四季裏,季季都有災。”

  1955年,擔任東(dong) 山縣委書(shu) 記的穀文昌大聲疾呼:“不把人民拯救出苦難,共產(chan) 黨(dang) 來幹什麽(me) !”

  這是近日拍攝的福建省東(dong) 山縣穀文昌紀念館內(nei) 的雕像。新華社記者 薑克紅 攝

  穀文昌發誓“不治服風沙,就讓風沙把我埋掉”,他爬遍了東(dong) 山縣400多個(ge) 山頭,踏遍了30多公裏的沙灘,終於(yu) 帶領東(dong) 山人民試種木麻黃成功。“築堤攔沙、種草固沙、造林防沙”,截至1963年底,東(dong) 山縣80%的飛沙被固定下來。

  鬱鬱蔥蔥的東(dong) 山縣沿海防護林(無人機拍攝)。新華社記者 薑克紅 攝

  為(wei) 了解決(jue) 人畜用水問題,穀文昌帶領群眾(zhong) 修建了22座水庫和705處永久性水利工程。東(dong) 山縣從(cong) 此水美田豐(feng) ,水資源極度缺乏的難題得以緩解。

  1981年1月30日,穀文昌在留下“埋骨東(dong) 山”的遺願後,與(yu) 世長辭。1987年,東(dong) 山人民將穀文昌的骨灰安葬在他親(qin) 手創辦的赤山林場的木麻黃樹旁。

 

  這是近日拍攝的福建省東(dong) 山縣穀文昌紀念園。新華社記者 薑克紅 攝

  政聲人去後,民意閑談中。東(dong) 山百姓念念不忘穀文昌的功績,逢年過節,人們(men) 會(hui) 攜帶花籃、香燭,闔家祭拜這位鞠躬盡瘁造福人民的老書(shu) 記。“先祭穀公,後拜祖宗”,在民間相沿成習(xi) 。

  穀文昌把共產(chan) 黨(dang) 人一心為(wei) 民的豐(feng) 碑,樹在了東(dong) 山百姓心中!

  記者:王成、吳劍鋒

  視覺:譚謨曉、張樹誌

  新華社國內(nei) 部、福建分社聯合出品

(責編: 王東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