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福建地圖,曲折綿延的海岸線與(yu) 峰嶺聳峙的山脈躍然眼前。這片綿延的山海,是習(xi) 近平曾工作了十七年多的地方。
2024年10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再次回到這裏。
10月16日,在廈門聽取福建省委和省政府工作匯報時,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特別提到“山海協作機製”。當年之所以要建立這個(ge) 機製,還要從(cong) 福建的地域特征說起。
“八山一水一分田”,福建“依山傍海”的地域特點,造就了省內(nei) 自然、人文、資源等要素差異,也使福建山區和沿海發展差距不斷拉大,製約了省內(nei) 協調發展。
如何消弭區域間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溝壑,讓山區相對豐(feng) 富的資源和生態優(you) 勢與(yu) 沿海的資金、技術和人才相互補充,攜手共進?
習(xi) 近平在福建工作期間,極具前瞻性、戰略性地提出了“山海協作、聯動發展”規劃,以及“靠山吃山唱山歌,靠海吃海念海經”“沿海和山區都要樹立全省‘一盤棋’的思想”等一係列重要發展理念。
所謂“山海協作、聯動發展”,就是讓那些先富起來的沿海地區,比如福州、廈門、泉州等地,帶動貧困山區發展,以縮小沿海和山區發展差距,促進沿海和山區協調發展。
為(wei) 做好這項工作,時任福建省委副書(shu) 記的習(xi) 近平組織了省裏55個(ge) 部門,調研了8個(ge) 月,提出具體(ti) 的協作發展方案。1998年,習(xi) 近平主持召開福建省第一次山海協作協調會(hui) ,建立全省山海協作對口幫扶製度,推動形成全省“山海協作、聯動發展”新局麵。
2001年2月,為(wei) 加快山海協作步伐,在習(xi) 近平推動下,《關(guan) 於(yu) 進一步加快山區發展推進山海協作的若幹意見》正式頒布。《意見》提出積極調整優(you) 化山區經濟結構、加強山海經貿交流與(yu) 協作、擴大山區對外開放等。
2023年2月7日,福建省寧德市蕉城區一家汽車零部件生產(chan) 企業(ye) 的生產(chan) 線上一派繁忙景象。
胸懷山海,滿目星辰。多年來,福建省每年實施一批山海協作重點項目,有力推動沿海地區產(chan) 業(ye) 向山區梯度轉移,山區勞動力向沿海合理配置,實現山區與(yu) 沿海攜手共進——
廈門與(yu) 龍岩開展結對幫扶,共同推動武平縣思明高新園區企業(ye) 與(yu) 產(chan) 業(ye) 鏈上下遊企業(ye) 達成供需合作;
泉州與(yu) 三明建立對口協作關(guan) 係,三明明溪胡坊、沙溪工業(ye) 集中區、氟新材料產(chan) 業(ye) 園成為(wei) 泉州鯉城高新區乃至東(dong) 南亞(ya) 的產(chan) 業(ye) 轉移基地;
在閩東(dong) 北協同發展區,福州發揮羅源縣與(yu) 寧德相鄰的區位優(you) 勢,以新能源及汽車配件相關(guan) 產(chan) 業(ye) 為(wei) 突破口,加快導入汽車產(chan) 業(ye) 鏈條,開展了一係列汽車配件配套合作;
…………
通過山海協作,“山”與(yu) “海”更好發揮各自優(you) 勢,合作結出了累累碩果。
2023年,福建龍岩、南平、三明等山區地區生產(chan) 總值8595億(yi) 元,與(yu) 10年前相比實現翻番。福州都市圈、廈漳泉都市圈GDP分別達1.9萬(wan) 億(yi) 元、2.5萬(wan) 億(yi) 元,占全省的比重分別為(wei) 35.4%、45.9%,都市圈引擎帶動作用進一步凸顯。
也是在這一年,福建省委、省政府出台《關(guan) 於(yu) 進一步做深做實新時代山海協作推動區域協調發展的意見》,為(wei) 今後推動山海全方位、全領域、多層次深度協作再謀新篇。
山海協作始於(yu) 福建,但不止於(yu) 福建。
習(xi) 近平到任浙江後,在2003年正式提出“八八戰略”。山海協作也成為(wei) “八八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二十多年來,通過山海協作,浙江山區26縣引進特色產(chan) 業(ye) 項目近1.3萬(wan) 個(ge) ,省內(nei) 經濟強縣幫助山區26縣建立20多個(ge) 山海協作實訓基地,各區縣GDP均突破百億(yi) 元,有效推動了浙江區域協調發展水平走在全國前列。
如今,“山海協作”理念進一步延伸,服務全國發展大局,“山”與(yu) “海”的情誼也跨出省域。
福建三明與(yu) 北京中關(guan) 村科技園聯合重點打造“1+N”產(chan) 業(ye) 集群,先後引進9家上市公司、2家獨角獸(shou) 企業(ye) 、4家瞪羚企業(ye) 、7家專(zhuan) 精特新產(chan) 業(ye) 鏈頭部企業(ye) ,並先後在廈門、福州設立離岸孵化器。
浙江把本省市場、技術、人才、浙商四大優(you) 勢與(yu) 貴州、西藏、新疆等地資源優(you) 勢相結合,進行產(chan) 業(ye) 項目幫扶與(yu) 民生項目建設,推動先發地區與(yu) 欠發達地區互惠雙贏、協調發展。
2021年4月14日,工人在貴州省黔西南州普安縣地瓜鎮屯上村“白葉一號”感恩茶園采茶。這片茶園由浙江省安吉縣捐贈。
江蘇對口支援協作青海、西藏、新疆、陝西等地,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全省落實對口支援資金379億(yi) 元,累計實施援助項目5228個(ge) 。
二十多年前,習(xi) 近平親(qin) 自謀劃山海協作,“在發展中努力縮小山區和沿海地區之間差距”。二十多年後,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回到熟悉的八閩大地,再次強調要健全深化山海協作機製,加強山海統籌、強化功能互補。
“山”與(yu) “海”的“雙向奔赴”,充分印證了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優(you) 勢,成為(wei) 縮小地區差距、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生動實踐。
山海共生,綠藍潑墨。山海同頻,共綻光彩。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