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鏡觀·回響丨西部生態建設:以高水平保護支撐高質量發展

發布時間: 2024-11-01 14:32:00 來源: 新華社

  生態保護功在當代、利在千秋。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wei) 關(guan) 係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

  西部地區涵蓋12個(ge) 省區市,占全國國土麵積逾七成,分布著草原、濕地、湖泊、森林等重要生態資源,卻也麵臨(lin) 著異常脆弱的生態環境。堅持西部高水平保護,對保障國家生態安全和實現可持續發展意義(yi) 重大。

  循道而行,功成事遂。近年來,西部地區綠色發展不斷提速、綠色版圖持續拓展、綠色產(chan) 業(ye) 蓬勃向上,生態保護的理念深入人心、保護舉(ju) 措更加周全、保護成效不斷顯現。

  在雅魯藏布江中遊河穀黑頸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黑頸鶴飛翔在一片水域上空(2024年3月17日攝)。多年來,西藏各級黨(dang) 委政府和對口援藏省市接續投入2.4億(yi) 餘(yu) 元資金開展生態建設,創設的雅江北岸南木林生態示範區已完成造林4萬(wan) 多畝(mu) ,昔日戈壁荒灘漸變江畔綠洲,也成了黑頸鶴越冬的理想棲息地。監測數據顯示,西藏境內(nei) 的黑頸鶴種群數量持續增長,已由上世紀的不足3000隻增長到目前的1萬(wan) 餘(yu) 隻。

  這是2024年10月18日拍攝的青海湖二郎劍景區一角(無人機照片)。據青海湖景區保護利用管理局統計,目前青海湖水質優(you) 良率達100%,草地綜合植被蓋度達60%,濕地保護率達69%,近10年來水體(ti) 麵積及水位遞增趨勢明顯。

  2023年5月29日,當地管理部門工作人員在青藏公路上臨(lin) 時截停來往車輛,為(wei) 一群前往可可西裏卓乃湖產(chan) 仔的藏羚羊讓路。可可西裏地處三江源國家公園,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藏羚羊重要的棲息地。每年5月至7月,來自青海三江源、新疆阿爾金山、西藏羌塘的雌性藏羚羊會(hui) 遷徙到可可西裏卓乃湖,待產(chan) 仔後再攜幼仔返回原棲息地。

  這是2023年7月6日拍攝的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瑪曲縣阿萬(wan) 倉(cang) 濕地景色(無人機照片)。瑪曲縣是黃河上遊重要的水源涵養(yang) 區和生態功能區,被稱為(wei) “黃河之腎”。多年來,甘肅省實施退牧還草、退化草原生態修複等治理工程,草原生態環境明顯改善。

  2020年3月6日,在甘肅省古浪縣北部沙區旱麻崗治沙點,八步沙林場治沙人和群眾(zhong) 一起紮草方格壓沙(無人機照片)。第六次全國荒漠化和沙化調查結果顯示,甘肅省荒漠化土地和沙化土地動態變化總體(ti) 呈遞減趨勢,麵積持續減少、程度持續減輕。與(yu) 2014年相比,甘肅荒漠化土地總麵積減少26.27萬(wan) 公頃,沙化土地總麵積減少10.45萬(wan) 公頃。

  2023年6月14日在內(nei) 蒙古毛烏(wu) 素沙地拍攝的當地牧民種植的一片樹林(無人機照片)。2024年以來,內(nei) 蒙古全麵開展“三北”工程攻堅戰,已完成防沙治沙麵積約1954萬(wan) 畝(mu) ,約為(wei) 年度總任務1730萬(wan) 畝(mu) 的113%,超額完成年度任務。

  2024年8月26日在寧夏銀川市永寧縣拍攝的黃河岸段(無人機照片)。近年來,寧夏努力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全力打好黃河保護持久戰,努力讓“塞上江南”越來越秀美。

  2024年5月30日,治沙工人在寧夏中衛市境內(nei) 的騰格裏沙漠鋪設刷狀網繩式草方格沙障。刷狀網繩式草方格的生產(chan) 效率比過去人工紮設草方格提高了60%以上,有效降低防沙治沙的工程成本,提高耐用性。半個(ge) 多世紀以來,寧夏完成了對荒漠化的“逆襲”,實現了從(cong) “沙進人退”到“綠進沙退”的曆史性轉變。

  2024年6月24日,在位於(yu) 大熊貓國家公園臥龍片區內(nei) 天台山的大熊貓第二階段野化培訓場外,工作人員給母熊貓“賢賢”投喂完食物後揮手向其告別。近年來,我國通過大力實施天然林保護、野生動植物保護和大熊貓國家公園建設等,保護大熊貓及其棲息地,成效顯著。大熊貓野外種群總量已從(cong) 20世紀80年代的約1100隻增長到近1900隻。

  這是2023年6月26日在四川省宜賓市拍攝的三江口景色(無人機照片)。近年來,作為(wei) 長江上遊重要的生態屏障和水源涵養(yang) 地,宜賓市大力實施長江綜合治理項目,長江生態環境保護修複不斷取得進展。

  2022年4月11日在廣西桂林市雁山區大埠鄉(xiang) 黎家村拍攝的一處采石場(無人機照片)。經過生態修複,如今裸露的山體(ti) 已經複綠。

  2024年8月8日,“短鼻家族”和“然然家族”的野象在雲(yun) 南省西雙版納州景洪市大渡崗鄉(xiang) 的泥塘裏玩耍(無人機照片)。近年來,雲(yun) 南修複改造了一些大象棲息地,種植大象愛吃的植物,同時運用紅外相機等技術手段,實現亞(ya) 洲象位置信息的實時發布。

  2024年1月16日,管護人員在滇池打撈雜物(無人機照片)。據昆明市滇池管理局介紹,2023年滇池全湖水質持續向好,自2018年上升為(wei) Ⅳ類水質後,連續六年保持全湖水質Ⅳ類。

  2020年6月25日,遊客在貴州省赤水竹海國家森林公園內(nei) 遊玩(無人機照片)。貴州近年來大力開展植樹造林,2023年,省內(nei) 森林覆蓋率達62.81%。

  2024年3月16日,遊客在重慶廣陽島東(dong) 島頭一帶遊覽、休閑(無人機照片)。廣陽島是長江上遊最大的江心島。近年來,當地係統推進自然恢複、生態修複,豐(feng) 富生物多樣性。2024年,重慶廣陽島生態修複項目成功入選聯合國“生態恢複十年”優(you) 秀案例。

  2024年6月23日,市民在陝西省漢中市天漢濕地公園內(nei) 運動休閑。漢江是長江的最大支流,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重要水源。近年來,漢中市加強對漢江源頭和沿岸濕地生態保護修複,構建人水和諧共生的美麗(li) 城市,確保“一泓清水永續北上”。

  2023年11月4日拍攝的新疆尉犁縣羅布淖爾國家濕地公園(無人機照片)。新疆沿塔裏木河流域分布著約1500萬(wan) 畝(mu) 胡楊林,是世界麵積最大的胡楊林區。

  攝影:鞠鵬 張汝鋒 陳斌 範培珅 張宏祥 張龍 劉磊 馮(feng) 開華 楊植森 沈伯韓 王曦 周華 胡超 陶亮 王全超 蔡湘鑫 王菲

  編輯:畢曉洋 張曼怡 周荻瀟

  新華社攝影部、青海分社、雲(yun) 南分社、四川分社、甘肅分社、寧夏分社聯合製作

  新華社第一工作室出品

(責編: 李文治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