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時節,山河壯美,一幅色彩斑斕的畫卷在荊楚大地上徐徐展開。群山間,護林員們(men) 守護著層林盡染的山色;田野裏,農(nong) 民們(men) 收割著隨風翻滾的稻浪。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身體(ti) 力行,先後五次視察湖北,從(cong) 田間地頭到城鄉(xiang) 社區、從(cong) 港口碼頭到科技園區,察看長江生態環境、調研科技創新等,在改革發展的關(guan) 鍵時刻、重要節點,為(wei) 湖北指路領航。
建成支點走在前列,湖北實踐再譜新篇。讓我們(men) 跟隨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的荊楚足跡,重溫重要時刻,牢記殷殷囑托,感恩奮進向未來!
01
九州通衢
縱橫海陸空網
長江流域要加強合作,充分發揮內(nei) 河航運作用,發展江海聯運,把全流域打造成黃金水道。
——2013年7月21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武漢新港陽邏集裝箱港區考察時強調。
2013年7月21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冒雨來到武漢新港陽邏集裝箱港區考察
“把長江全流域打造成黃金水道”。2013年7月21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視察湖北,首站來到武漢新港陽邏港區。滂沱大雨中,他卷起褲腿、撐著雨傘(san) ,留下這句殷殷囑托。
陽邏港,是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黨(dang) 的十八大後考察的第一個(ge) 內(nei) 河港口。
“這11年裏,我們(men) 實現了由區域型港口向樞紐型港口的蝶變!”曾與(yu) 總書(shu) 記麵對麵交談的武漢港務集團市場經營部部長餘(yu) 立麒感慨不已。
餘(yu) 立麒介紹,武漢陽邏港已將燃油集卡全部換成了電動集卡,在港區安裝換電站和光伏發電設備,每年可減少碳排放量5886噸,全力守護一江碧水。
武漢陽邏港
十多年前的武漢陽邏港,集裝箱的轉運需要到20公裏開外的灄口鐵路貨運站,或距離60公裏開外的吳家山集裝箱鐵路中心站。
如今,陽邏港已從(cong) 當年的4條直達航線,增加到了30條,還多了40多條多式聯運通道,本月中旬,“武漢至遼寧營口”江海直達集裝箱航線也即將開通。集裝箱吞吐量從(cong) 2013年的86萬(wan) 標箱增長到2023年的230萬(wan) 標箱,年均增幅超過10%,躋身世界內(nei) 河港口第一方陣。
當前,湖北鐵水公空齊頭並進,綜合立體(ti) 交通基礎設施網絡更加完善,運輸服務能力大幅提升。
全省公路總裏程30.8萬(wan) 公裏,其中高速公路7849公裏,實現了縣縣通高速公路;以武漢為(wei) 核心的“超米字型”高鐵網逐步成型,基本實現市市通高鐵;中歐班列(武漢)擁有53條穩定的跨境運輸線路,輻射歐亞(ya) 大陸40個(ge) 國家和地區、116個(ge) 城市;武漢天河國際機場和鄂州花湖國際機場,共同構成湖北航空客貨“雙樞紐”格局,截至10月19日,鄂州花湖國際機場累計貨運量突破100萬(wan) 噸,僅(jin) 今年前10個(ge) 月就超過了75萬(wan) 噸,增速全國第一。湖北正在從(cong) 九省通衢加速邁向九州通衢!
02
立規之地
綠色低碳發展
要堅持把修複長江生態環境擺在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工作的重要位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不搞大開發不是不要開發,而是不搞破壞性開發,要走生態優(you) 先、綠色發展之路。
——2018年4月24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宜昌市興(xing) 發集團考察時強調指出。
2018年4月24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來到宜昌,深入長江沿岸考察
“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2018年4月24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來到位於(yu) 宜昌長江岸邊的興(xing) 發集團新材料產(chan) 業(ye) 園考察,了解這家化工企業(ye) 保護生態、轉型發展情況。在這裏,總書(shu) 記為(wei) 長江經濟帶發展立了規矩。
“總書(shu) 記立規矩後,我們(men) 企業(ye) 發展更加穩健。2024年,興(xing) 發集團從(cong) 去年的第410位躍升至399位,前進11位,連續10年入圍中國企業(ye) 500強。”宜昌市興(xing) 發集團黨(dang) 委委員、興(xing) 福電子董事長李少平自信地說。
這些年,興(xing) 發集團累計投入近60億(yi) 元推動企業(ye) 綠色轉型升級,進入生產(chan) 微電子、有機矽新材料為(wei) 主的“3.0時代”。
“10餘(yu) 年間,隻有投入,不計產(chan) 出。”李少平介紹,麵對國外技術壟斷和封鎖,2008年起,公司開始攻關(guan) 電子級磷酸的關(guan) 鍵技術,如今,興(xing) 福電子闖出一條芯片用關(guan) 鍵材料國產(chan) 化路徑,電子級磷酸純度從(cong) “6個(ge) 9”提升到“9個(ge) 9”,不僅(jin) 全麵實現國產(chan) 替代,還與(yu) 發達國家企業(ye) 同台競技參與(yu) 國際市場競爭(zheng) ,從(cong) “光腳”追趕躍升為(wei) 行業(ye) 領軍(jun) 企業(ye) 。
轉型需要決(jue) 心,更需要定力,當前,湖北全省上下咬住綠色發展不鬆勁。
在十堰市,丹江口庫區人民含淚放棄培育了20多年的上百萬(wan) 畝(mu) 黃薑種植,百億(yi) 水產(chan) 養(yang) 殖業(ye) 全麵退出。
在荊門鍾祥市,為(wei) 解決(jue) 南泉河總磷超標問題,胡集鎮淘汰落後產(chan) 能132萬(wan) 噸,短短17公裏河流付出治水代價(jia) 1億(yi) 多元。
在宜昌宜都市,清江鱘魚開啟“上岸之路”,每天有超過1萬(wan) 罐魚子醬,從(cong) 這裏發往全國乃至歐美和中東(dong) 的米其林餐廳。
在恩施州巴東(dong) 縣土店子村,國網湖北省電力有限公司開展農(nong) 村能源革命試點,建設分布式光伏、分散式風電、沼氣發電以及智慧配電網,打造“淨零碳排放”村莊……
國網湖北省電力有限公司在土店子村等“4村1鎮2縣”啟動農(nong) 村能源革命試點
以流域綜合治理作答“保護與(yu) 發展”,荊楚大地上,一幅充滿生機的生態畫卷正徐徐展開!
03
科技創新
產(chan) 業(ye) 向新而行
光電子信息產(chan) 業(ye) 是應用廣泛的戰略高技術產(chan) 業(ye) ,也是我國有條件率先實現突破的高技術產(chan) 業(ye) 。湖北武漢東(dong) 湖新技術開發區在光電子信息產(chan) 業(ye) 領域獨樹一幟。
——2022年6月28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武漢華工激光工程有限責任公司考察時指出。
2022年6月28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武漢華工激光工程有限責任公司考察。
“把科技的命脈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在科技自立自強上取得更大進展。”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先後三次來到中國光穀,留下殷殷囑托。
2013年7月21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第一次來到光穀考察,他走進長飛光纖光纜股份有限公司的生產(chan) 車間,觀看了光纖預製棒被熔化拉絲(si) 的過程。他對大家說:“我們(men) 是一個(ge) 大國,在科技創新上要有自己的東(dong) 西。”
“我們(men) 牢記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的殷殷囑托,把創新奮進刻進了單根光纖預製棒拉絲(si) 延伸的每一厘米。”長飛光纖光纜股份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兼總裁莊丹介紹,“單棒拉絲(si) 長度從(cong) 2013年的7000公裏,到2023年的1萬(wan) 公裏,提前4年實現了向總書(shu) 記報告的‘長飛夢’。”
從(cong) 2013年至今,長飛的海外生產(chan) 基地從(cong) 0增加到8個(ge) ,2023年,公司海外業(ye) 務收入約43.43億(yi) 元,占公司總收入比例達32.52%,成為(wei) 全球領先的光纖預製棒、光纖和光纜供應商,主營業(ye) 務連續8年市場份額全球第一。
長飛光纖預製棒
“在光纖光纜業(ye) 務領域,長飛可以驕傲地說解決(jue) 了所有‘卡脖子’的技術難題”,莊丹介紹,長飛是全球唯一掌握PCVD、OVD和VAD三大主流預製棒製備技術並實現產(chan) 業(ye) 化的企業(ye) ,技術一直保持著全球行業(ye) 最高水平。
製造業(ye) 的向“新”力,是發展的關(guan) 鍵驅動力。近年來,湖北在關(guan) 鍵核心技術領域持續發力,光電子信息、新能源與(yu) 智能網聯汽車、生命健康、高端裝備、北鬥等五大優(you) 勢產(chan) 業(ye) 取得突破性發展。
2013年7月21日,在光穀展示中心,中國工程院院士、武漢大學教授劉經南院士向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介紹了北鬥導航的高精度應用情況,10年前的北鬥裝置隻能服務亞(ya) 太地區,如今,已經可以為(wei) 全球用戶提供服務。
2022年6月28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考察華工科技時,在第一代半導體(ti) 晶圓激光切割裝備前駐足良久。如今,華工科技自主研發的高端晶圓激光切割設備的核心部件已實現100%國產(chan) 化,僅(jin) 10分鍾,一片碳化矽晶圓完成切割,熱影響為(wei) 0,崩邊在5微米以內(nei) 。
“總書(shu) 記的囑托,我們(men) 做到了!”當前,湖北科技創新聚勢突破,武漢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加快建設,以“1家國家實驗室+10家湖北實驗室+8個(ge) 大科學裝置+163個(ge) 國家級創新平台+477家新型研發機構”為(wei) 主體(ti) 的科技力量矩陣加速形成。湖北聚焦量子科技、腦機接口、6G、人形機器人等領域開展前瞻布局,製定出台人工智能產(chan) 業(ye) 發展三年行動方案,今年,人工智能產(chan) 業(ye) 規模有望突破1000億(yi) 元!
04
荊楚糧倉(cang)
端牢中國飯碗
糧食安全要靠自己。
———2013年7月22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武漢大學雜交水稻國家重點實驗室鄂州實驗基地考察時指出。
2013年7月22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來到鄂州市鄂城區杜山鎮東(dong) 港村水稻育種基地考察
2013年7月22日下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深入鄂州市長港鎮峒山村、東(dong) 港村雜交水稻實驗基地視察。
“那時40℃的高溫,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沒有戴草帽,大踏步地走到田中間去查看水稻。”回想起2013年7月22日的那個(ge) 下午,武漢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國家水稻產(chan) 業(ye) 技術體(ti) 係崗位科學家朱仁山教授終生難忘,“總書(shu) 記就是在這塊田埂上,親(qin) 切視察詢問了紅蓮型雜交稻的情況,並誇獎‘長得很壯實’,同時也給我們(men) 留下了‘糧食安全要靠自己’的殷殷囑托。”
“總書(shu) 記當時看到的是我們(men) 紅蓮型雜交水稻品種‘珞優(you) 8號’,那是一個(ge) 超級稻品種。”朱仁山激動地說,11年來,實驗室的科研人員們(men) 牢記這份囑托,用實際行動感恩奮進,如今已經在這片育種水稻田成功培育出20多個(ge) 新品種,其中一半都通過了國家審定。
武漢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國家水稻產(chan) 業(ye) 技術體(ti) 係崗位科學家朱仁山教授
2018年,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海南“國家南繁科研育種基地”視察時,朱仁山有幸與(yu) 總書(shu) 記麵對麵,報告了紅蓮型雜交稻的最新進展。“總書(shu) 記問現在發展怎麽(me) 樣?我說報告總書(shu) 記,紅蓮型雜交水稻在各級政府的支持下,現在發展非常好,在南方稻區都有大麵積的種植,總書(shu) 記聽了很高興(xing) 。”
總書(shu) 記2018年4月還關(guan) 切地問朱仁山,紅蓮型雜交稻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表現如何,朱仁山用“一枝獨秀”回答了總書(shu) 記。如今,紅蓮型雜交稻遍布巴基斯坦、莫桑比克、菲律賓等國,在國內(nei) 外累計推廣麵積超過了3億(yi) 畝(mu) ,彰顯出中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的擔當。
當前,湖北糧食產(chan) 量連續12年站穩500億(yi) 斤台階,每年淨調出稻穀100億(yi) 斤左右、是全國9個(ge) 淨調出省份之一,淡水魚產(chan) 量有望連續28年位居全國第一。在農(nong) 業(ye) “芯片”——種子方麵,湖北共建成國家級農(nong) 作物良種繁育基地13個(ge) 、省級良種繁育基地10個(ge) 。投資1.1億(yi) 元、庫容達30萬(wan) 份的省農(nong) 作物種質資源中期庫也即將投入試運行。
不僅(jin) 如此,現在的湖北,稻田裏隨處可見5G、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全省累計安裝北鬥終端5.5萬(wan) 台套,裝機量領跑全國!
05
共同締造
溫暖萬(wan) 家燈火
社區是城市治理體(ti) 係的基本單元。我國國家治理體(ti) 係的一個(ge) 優(you) 勢就是把城鄉(xiang) 社區基礎築牢。要加強社區黨(dang) 組織建設,強化黨(dang) 組織的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更好發揮黨(dang) 組織在社區治理中的領導作用,更好發揮黨(dang) 員先鋒模範作用。
——2022年6月28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武漢市東(dong) 湖高新區智苑社區考察時指出。
2022年6月28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武漢市東(dong) 湖高新區智苑社區考察
“要說我們(men) 小區哪裏最熱鬧,那必須是共享客廳啊!”11月2日清早,武漢市東(dong) 湖高新區智苑社區的共享客廳裏歡聲笑語,馬婆婆和鄰居們(men) 正在這裏學習(xi) 手工花,這裏曾是單元樓下的閑置空間,如今卻是他們(men) 最愛來的地方。
2022年6月28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智苑社區考察,就是在社區的這個(ge) 誌願服務共享客廳裏,總書(shu) 記和參與(yu) 誌願服務的馬紅武婆婆拉起了家常。
“當時總書(shu) 記來這裏的時候,我跟他講我們(men) 這裏有4個(ge) 共享客廳,到現在已經升級到18個(ge) 了,其中9個(ge) 完成了‘一廳一品’打造,有誌願服務客廳、清廉客廳、書(shu) 香客廳等等,特別豐(feng) 富,插花、舞蹈、漢繡……我們(men) 都能在家門口學!”馬婆婆激動地說。
武漢智苑社區的共享客廳
由樓道改造而成的“共享客廳”是智苑社區為(wei) 轉變社區治理方式,推進共建共治共享而進行的探索。兩(liang) 年來,越來越多的居民紛紛加入社區服務和社區治理的行列當中,社區誌願服務隊伍已達200多人,誌願者、“廳長”、樓棟長、黨(dang) 員成為(wei) 社區治理的骨幹,帶動居民投入誌願服務,建立了“公益積分兌(dui) 換”等誌願服務管理機製,共同締造起了新時代的“溫暖大院”。
共同締造核心在共同,關(guan) 鍵在群眾(zhong) 參與(yu) 、凝聚群眾(zhong) 共識、塑造群眾(zhong) 精神,而其根本在讓群眾(zhong) 滿意、讓群眾(zhong) 幸福。
在湖北,越來越多的改變正在發生。
城市裏,“陌鄰”變“睦鄰”,通過細化治理單元,實現服務供給和居民需求的精準、高效對接。大街小巷裏,外賣員、快遞小哥、網約車司機等新就業(ye) 群體(ti) 穿梭不息,工會(hui) 驛站建起來,變治理對象為(wei) 治理力量,讓他們(men) 成為(wei) 新的“治理合夥(huo) 人”。
在農(nong) 村,建起了“村民小組服務點”,構建起“鄉(xiang) 鎮黨(dang) 委—行政村黨(dang) 組織—村民小組黨(dang) 小組—黨(dang) 員中心戶”體(ti) 係,將黨(dang) 組織延伸到屋場……
當前,共同締造正成為(wei) 我們(men) 踐行黨(dang) 的根本宗旨的鮮亮旗幟,引領我們(men) 走好新時代黨(dang) 的群眾(zhong) 路線,書(shu) 寫(xie) 新時代的湖北篇章。
十多年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的殷殷囑托,潤澤荊楚大地,在奮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征程上,湖北將堅定以大刀闊斧的主動性、奮楫爭(zheng) 先的自覺性,以湖北之為(wei) 服務“國之大者”,讓湖北實踐成為(wei) 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恢宏藍圖中閃亮的一筆!
出品人:王彬
總監製:岑卓
監製:洪燕
編審:康耀方 鄧國輝 林如峰
統籌:羅峰
撰稿:鄒敏
美編:王思思
來源:長江雲(yun) 新聞
圖源:新華社
責任編輯 鄒敏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