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日下午至5日上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先後在湖北省孝感市、鹹寧市考察。在鹹寧市,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考察了嘉魚縣潘家灣鎮蔬菜長廊和四邑村,了解當地推進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等情況。
“北有壽光,南有嘉魚。”這是說起嘉魚縣的蔬菜產(chan) 業(ye) ,業(ye) 內(nei) 給予的高度評價(jia) 。
來到嘉魚縣潘家灣鎮的蔬菜種植基地,放眼望去,滿目皆綠。菜農(nong) 們(men) 在忙碌著進行鬆土、除草。連片的包菜、白菜鮮翠欲滴,長勢喜人。
這是潘家灣鎮的蔬菜種植基地。新華社記者 程敏 攝
嘉魚縣位於(yu) 長江中遊南岸,蔬菜產(chan) 業(ye) 是農(nong) 業(ye) 主導產(chan) 業(ye) 。自上世紀80年代起,嘉魚縣開始發展蔬菜產(chan) 業(ye) ,至今已有40多年的曆史。目前,已建成露地蔬菜、設施蔬菜、水生蔬菜三大板塊,年產(chan) 量約127萬(wan) 噸。
冬瓜、南瓜、包菜、白菜,這是嘉魚縣最有代表性的“兩(liang) 瓜兩(liang) 菜”。
為(wei) 了發展蔬菜種植,潘家灣鎮按照全域規劃、全域設計理念,精心打造,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蔬菜長廊。這條約10公裏的蔬菜長廊,種植蔬菜麵積約2.7萬(wan) 畝(mu) ,年產(chan) 約21萬(wan) 噸。
蔬菜長廊中,每天有大量的貨車往來穿行。新鮮的蔬菜自田間采摘後,直接在現場裝車,迅速運往天南海北的各地市場。
蔬菜長廊,是嘉魚縣蔬菜產(chan) 業(ye) 發展的一個(ge) 縮影,承載著農(nong) 戶增收致富的希望。
這是潘家灣鎮的蔬菜長廊。新華社記者 程敏 攝
為(wei) 了助力菜農(nong) 增收,嘉魚縣與(yu) 中國農(nong) 科院、湖北省農(nong) 科院等科研院所深入合作,選育蔬菜良種;同時,大力推動蔬菜標準化示範區建設,通過推廣套種、輪作等新模式,豐(feng) 富蔬菜產(chan) 業(ye) 的種植結構。
謀劃產(chan) 業(ye) 化發展,嘉魚縣還全力支持蔬菜加工企業(ye) 發展,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化重點龍頭企業(ye) 成為(wei) 帶動蔬菜產(chan) 業(ye) 發展、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重要支撐力量。通過“公司+合作社+農(nong) 戶”生產(chan) 模式,蔬菜長廊目前已帶動周邊1.7萬(wan) 農(nong) 民參與(yu) 經營、務工,幫助農(nong) 民增收。
嘉魚縣把質量和品質作為(wei) 蔬菜產(chan) 業(ye) 的“生命線”,著力推廣健康栽培技術和標準化生產(chan) 模式。
綠色防控、測土配方施肥……嘉魚縣被認定為(wei) 中國特色農(nong) 產(chan) 品優(you) 勢區、全國農(nong) 業(ye) 標準化蔬菜生產(chan) 示範區、全國無公害蔬菜生產(chan) 示範基地達標縣,被湖北省列入農(nong) 業(ye) 科技現代化先行縣。
從(cong) 蔬菜長廊出發,這裏的鄉(xiang) 村振興(xing) 之路正越走越寬!
記者:梁建強、潘誌偉(wei)
視覺:張惠慧、朱思明
新華社國內(nei) 部、湖北分社聯合出品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