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習(xi) 近平主席結束對拉美的出訪,回到北京。
譚主前不久提到,當今的世界正處於(yu) “全球南方”崛起的大格局之下,傳(chuan) 統與(yu) 新興(xing) 的力量此消彼長,與(yu) 此同時,各國政治經濟摩擦的挑戰不斷湧現。人類的曆史將往何處去,發展的方向是什麽(me) ?
這次出訪,習(xi) 近平主席連續出席亞(ya) 太經合組織第三十一次領導人非正式會(hui) 議和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第十九次峰會(hui) 並發表重要講話,它們(men) 都是關(guan) 注國際關(guan) 係治理和全球發展的重要平台。在講話中,習(xi) 近平主席給出了明確的判斷:
當今世界百年變局加速演進,人類發展麵臨(lin) 的機遇和挑戰前所未有。作為(wei) 世界主要大國領導人,我們(men) 應該不畏浮雲(yun) 遮望眼,秉持命運共同體(ti) 意識,扛起曆史責任,展現曆史主動,推動曆史進步。
三個(ge) “曆史”,如何理解?
理解什麽(me) 是“曆史責任”,可以從(cong) 今天的全球發展麵臨(lin) 著哪些具體(ti) 問題說起。
根據世界銀行測算,當前,我們(men) 正經曆三十年來世界經濟增長最慢的時期。這其中有很大的因素是貿易的停滯。
如果說在全球化最盛的時期,全球貿易曾經帶動了世界經濟的快速增長,反過來,貿易的停滯,就意味著很多發展中國家正在喪(sang) 失發展的機遇。
中國始終把發展放在第一位,事實上,對於(yu) 很多國家而言,發展也是其本國民眾(zhong) 的夙願。在這樣的情形下,扛起曆史責任、展現曆史主動,就意味著要推動解決(jue) 這些阻礙全球發展的迫切問題。
習(xi) 近平主席在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hui) 議上提到:
當前,世界百年變局加速演進,世界經濟增長乏力,世界開放指數不斷下滑,亞(ya) 太合作也麵臨(lin) 地緣政治、單邊主義(yi) 和保護主義(yi) 上升等挑戰。
對於(yu) 亞(ya) 太地區來說,從(cong) 開放到挑戰,觀察這種變化的一個(ge) 視角,是自由貿易協定。
亞(ya) 太地區是全球貿易最活躍的地區,其貿易額占全球的比重達到一半左右。但亞(ya) 太地區建立自由貿易區,卻是全世界最慢的——2014年,亞(ya) 太自由貿易區啟動進程,但直到今天,亞(ya) 太地區國家所能達成最大共識,仍然隻有很多“展望”。
習(xi) 近平主席出訪期間,和很多亞(ya) 太地區國家領導人舉(ju) 行了雙邊會(hui) 見,多次提到“自由貿易”。
譚主注意到,這些國家還有一個(ge) 共同的身份:都是《區域全麵經濟夥(huo) 伴關(guan) 係協定》(RCEP)成員國,或是正在申請加入RCEP。
2022年,RCEP正式生效後,立即展現出了對亞(ya) 太地區自由貿易新的引領。當年,RCEP內(nei) 部貿易整體(ti) 增長8%,相比之下,《全麵與(yu) 進步跨太平洋夥(huo) 伴關(guan) 係協定》(CPTPP)在2018年至2021年間的內(nei) 部貿易增長率為(wei) 5.5%。
為(wei) 何RCEP喚起了亞(ya) 太地區重新走向自由貿易共識的希望?
商務部研究院學位委員會(hui) 委員 白明:RCEP融合了發達國家與(yu) 發展中國家,在這個(ge) 框架內(nei) ,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可以優(you) 勢互補,便可以極大促進區域內(nei) 原材料、產(chan) 品、技術、人才、資本、信息和數據等要素的自由流動,推動逐步形成更加繁榮的區域一體(ti) 化大市場,促進成員國更大範圍、更高水平、更深層次的開放合作。
因此,越來越多的國家,包括智利、斯裏蘭(lan) 卡和孟加拉國等,都表達了加入RCEP的意願。
目前,RCEP的成員國都是靠太平洋西側(ce) 的國家。如果智利能夠加入,RCEP的合作範圍就拓展到了拉丁美洲,這意味著跨太平洋的共識將開始加速凝聚。
在這次出訪期間,習(xi) 近平主席也與(yu) 智利總統舉(ju) 行了會(hui) 見。
智利曾表示,加入RCEP將為(wei) 智利出口開辟新機。
近年來,智利出口貿易額占GDP比重都在30%以上,其中,向RCEP成員出口的貿易額基本占其全部出口貿易額的50%以上。無疑,在接入RCEP後,智利能夠借助其他成員國的優(you) 勢獲得更好的發展支撐。
世界銀行曾指出,許多國家受到貿易保護主義(yi) 的誤導,這種誤導正在對全球貿易造成嚴(yan) 重損害。麵對這樣的問題,促進全球貿易重新流動起來的力量,就更顯得珍貴。
現實證明,貿易保護主義(yi) 不是維護本國利益的長期手段。喚起世界對自由貿易的信心,是給更多發展中國家重新帶來發展的機遇,更是再次激發出全球化的發展紅利。
發展,是推動曆史正向前進的第一步。但發展的過程還伴隨著治理的問題。
全球自由貿易體(ti) 係伴隨曆史的演化,就是這樣的一個(ge) 例子。
以世界貿易組織為(wei) 代表的多邊貿易體(ti) 係,其形成經曆了很長的曆史,也就意味著,隨著越來越多國家的加入,體(ti) 係的運轉規則也需要相應作出變化。
怎麽(me) 變,才能讓全球自由貿易體(ti) 係適應越來越多國家的加入,符合全球發展的新需要?
中國對於(yu) 改變的方向,一直有著清晰的判斷和把握,展現著發展中國家在新的曆史形成過程中的主動性。習(xi) 近平主席在G20領導人峰會(hui) 上提到:
要把發展置於(yu) 國際經貿議程中心地位。
對外經貿大學國家對外開放研究院、法學院教授 紀文華:強調發展,麵向的是發展中國家和最不發達國家,所謂把發展置於(yu) 國際經貿議程中心地位,是要在經貿問題的討論中,更多地考慮發展中國家的利益,在規則製定過程中,對這些國家有一些傾(qing) 斜,在麵對這些國家的訴求時,給予更多的尊重。
然而,推動全球自由貿易規則的製定更加平衡,目前麵臨(lin) 著一大挑戰,那就是維護規則的機製運轉不靈——以美國為(wei) 首的個(ge) 別國家阻撓,世貿組織的爭(zheng) 端解決(jue) 機製正陷入“癱瘓”。
數據顯示,過去四年,由於(yu) 世貿組織上訴機構無法正常運轉,新的爭(zheng) 端申請從(cong) 此前平均每年23起下降到平均每年7起,比上訴機構全麵運作時下降了70%。
這樣的運行狀態,很難充分應對貿易保護主義(yi) 措施和全球貿易摩擦的增長,也無法有效維護發展中國家在全球貿易中的正當權益。
在這樣的背景下,習(xi) 近平主席在這次出訪期間提到:
推動爭(zheng) 端解決(jue) 機製盡快恢複正常運轉。
與(yu) 中國的倡議相呼應的是,去年2月以來,世貿組織成員國提交了70多份關(guan) 於(yu) 改進爭(zheng) 端解決(jue) 機製的方案,絕大多數都提到了要讓所有成員國,特別是發展中國家和最不發達國家成員國都能順利使用爭(zheng) 端解決(jue) 機製。
可以看到,讓國際貿易規則向著更加普惠、平衡的方向改變,已經成為(wei) 了主流趨勢。但要讓趨勢變成現實,還需要更進一步改變國際貿易規則的頂層設計。
之所以會(hui) 發生世貿組織爭(zheng) 端解決(jue) 機製被個(ge) 別國家“綁架”的情況,跟當前國際貿易秩序的局限性有關(guan) 。
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大學世界經濟與(yu) 政治研究所教授 高淩雲(yun) :世貿組織的規則最早由歐美發達國家主導。如果要推動當前的世貿組織規則框架向著利於(yu) 更多的發展中國家的方向改變,需要克服兩(liang) 個(ge) 障礙:一個(ge) 是平衡全球各國不一致的利益訴求。因為(wei) 當前全球南方國家內(nei) 部發展差距仍然很大,利益訴求仍然有所差異,所以,尋找到利益的平衡點,對於(yu) 推動規則框架向發展中國家進一步靠攏至關(guan) 重要。另一個(ge) 是麵對美國等發達國家的自利行為(wei) ,要去主動、靈活地發展自由貿易體(ti) 係。
規則的重塑,不單單涉及一個(ge) 世貿組織爭(zheng) 端解決(jue) 機製的改革,更涉及整個(ge) 全球投資貿易體(ti) 係。這樣的改變,是一個(ge) 日拱一卒、久久為(wei) 功的過程。
在G20領導人峰會(hui) 上,談及世貿組織改革時,習(xi) 近平主席提到:
將《促進發展的投資便利化協定》納入世界貿易組織規則框架,早日就電子商務協定達成一致。
這就包含了實現改變的兩(liang) 種路徑。
首先,是打破傳(chuan) 統規則下的僵局。
今年2月,123個(ge) 世貿組織成員國在阿聯酋阿布紮比召開投資便利化專(zhuan) 題部長會(hui) 議,宣布正式達成《促進發展的投資便利化協定》。這一協定,由發展中國家主動發起,是全球首個(ge) 多邊投資協定。
譚主跟親(qin) 自參與(yu) 協定談判的商務部原副部長、世貿組織原副總幹事易小準有過交流,並了解到,投資便利化相關(guan) 協定在世貿組織經曆過數十年的談判和停滯,最終在中國等國發起的這一輪談判得以達成。成功的核心在於(yu) ,協定在投資準入和投資保護上的要求,妥善地考慮了發展中國家的現實能力,在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之間實現了兼顧和平衡。
此外,在以電子商務為(wei) 代表的數字經濟、綠色產(chan) 業(ye) 等全球投資貿易的新興(xing) 領域,從(cong) 一開始,發展中國家就在積極把握製定規則的主動權。
過去,一些發達國家打著數字和綠色的旗號,在這些新興(xing) 領域設置過高的標準,試圖阻止發展中國家進入這些領域尋求新的發展機遇。
今年以來,發展中國家在推動世貿組織服務貿易規則、電子商務、監管合作、小經濟體(ti) 等其他涉及發展中國家的問題上,也取得了進展。
譚主注意到,這次出訪期間,在和全球南方國家領導人的雙邊會(hui) 見中,習(xi) 近平主席基本都提到了“踐行真正的多邊主義(yi) ”這層意思。其中,和巴西等國領導人會(hui) 談時,習(xi) 近平主席還指明:
推動全球治理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
一步一步,中國和全球南方國家帶來的改變清晰可見,全球自由貿易體(ti) 係在逐步向著以發展為(wei) 要的方向轉型。這也正是廣大發展中國家把握曆史主動的體(ti) 現。
但轉型,不僅(jin) 僅(jin) 意味著變化的希望,同時也帶來麵對未來不可知的風險。
自由貿易要向著哪裏去?世界要做什麽(me) 樣的生意?
這個(ge) 問題背後,是一種價(jia) 值的選擇,我們(men) 要怎麽(me) 做,才能確保曆史是向著進步的方向演進?
習(xi) 近平主席在G20領導人峰會(hui) 上提到:
我們(men) 應該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理念,相互視對方的發展為(wei) 機遇而非挑戰,相互把對方作為(wei) 夥(huo) 伴而非對手。
今天的世界,不隻有光明。國與(yu) 國之間的博弈與(yu) 敵視,仍然深刻影響著今天國際社會(hui) 的價(jia) 值觀,它的具體(ti) 體(ti) 現,集中在全球產(chan) 業(ye) 鏈的問題上。
到今年4月,美國發起的有效製裁總量已經累計達15373項,全球超過60%的低收入國家和地區都正在遭受美國施加的某種製裁。
不過,對於(yu) 這些製裁,世界的態度正在發生變化。
這次出訪期間,習(xi) 近平主席和日本、韓國等領導人都提到了產(chan) 業(ye) 鏈相關(guan) 的內(nei) 容。同一時間,中日兩(liang) 國經貿部門負責人舉(ju) 行會(hui) 見,特別提到了一個(ge) 詞——中日出口管製對話機製。
譚主了解到,這一機製是雙方工作層的交流,主要討論的內(nei) 容與(yu) 半導體(ti) 行業(ye) 相關(guan) 。
對華半導體(ti) 出口管製是典型的打壓中國產(chan) 業(ye) 鏈的例子。它針對的是關(guan) 鍵生產(chan) 環節中的設備、技術等,目的就是通過封鎖中國半導體(ti) 產(chan) 業(ye) 的上下遊,進而打壓中國的整個(ge) 半導體(ti) 產(chan) 業(ye) 。
這種打壓,反映著先發國家對後發國家還普遍抱有提防的情緒:後發國家的發展,是否在取代先發國家在全球產(chan) 業(ye) 鏈上的地位?是否把後發國家按在全球產(chan) 業(ye) 鏈的下遊,才能保證先發國家的發展利益?
習(xi) 近平主席在APEC工商領導人峰會(hui) 上提到:
世界繁榮穩定不可能建立在貧者愈貧、富者愈富的基礎上,各國共同發展才是真發展。
中日韓能夠談半導體(ti) 產(chan) 業(ye) 鏈的問題,支撐它的,正是共同發展的理念開始逐漸占據上風。
就拿中日出口管製對話機製來說。
譚主了解到,出口管製並非禁運,而是一些對華出口需要相關(guan) 方的特別許可。中日出口管製對話機製溝通的,就是相關(guan) 內(nei) 容。
中日出口管製對話機製,是在一個(ge) 特殊的契機下建立的:去年11月,中日兩(liang) 國領導人會(hui) 見,重新確認全麵推進戰略互惠關(guan) 係的兩(liang) 國關(guan) 係定位。
戰略互惠關(guan) 係,意味著中日產(chan) 業(ye) 鏈的深度交融。
韓國的情況,與(yu) 日本相似。
拿中間產(chan) 品來說。中間產(chan) 品作為(wei) 聯通產(chan) 業(ye) 鏈上下遊的產(chan) 品,其貿易數據,說明中韓產(chan) 業(ye) 鏈連接之緊密——中韓貿易中間產(chan) 品比重可以高達70%左右。
因此,對於(yu) 配合打壓中國半導體(ti) 產(chan) 業(ye) 鏈,韓國存在一種聲音是,無法100%與(yu) 美國的政策保持一致。
這些動向,不僅(jin) 僅(jin) 是給中日、中韓雙邊經貿關(guan) 係帶來了暖意,其更大的示範效應在於(yu) ,它們(men) 代表著先發國家開始慢慢轉向共同發展理念。
發展中國家可以和發達國家共同發展,另一方麵,發展中國家之間也可以共同發展。
從(cong) 中國與(yu) 全球南方國家的互動中,可見一二。
這次出訪期間,在會(hui) 見秘魯等全球南方國家領導人時,習(xi) 近平主席提到的是,促進產(chan) 業(ye) 鏈和供應鏈“兩(liang) 鏈融通”。
“融通”,是關(guan) 鍵詞。
中國現代國際關(guan) 係研究院拉美研究所執行所長 孫岩峰:原本,美西方國家隻將拉美國家納入自己的供應鏈,作為(wei) 原材料的供應地。近幾年,美國所謂“近岸外包”雖然向拉美國家轉移了部分產(chan) 能,但相關(guan) 生產(chan) 要受到美國的嚴(yan) 格控製和監管。中國不僅(jin) 僅(jin) 願意和拉美國家共享自己的產(chan) 業(ye) 優(you) 勢,並且還願意將中國的產(chan) 業(ye) 鏈和拉美國家的產(chan) 業(ye) 鏈進行結合,真正幫助拉美國家融入全球產(chan) 業(ye) 體(ti) 係,並實現產(chan) 業(ye) 升級。
產(chan) 業(ye) 升級,與(yu) 全球南方國家自身的長遠發展息息相關(guan) 。這樣的事情,也是眾(zhong) 多全球南方國家民眾(zhong) 最為(wei) 關(guan) 心的事情。
當前,中國車企正在秘魯、巴西等國建設新能源汽車組裝廠。與(yu) 此同時,中國企業(ye) 在阿根廷等國也正在談判建設鋰電池材料廠。
中國現代國際關(guan) 係研究院拉美研究所執行所長 孫岩峰:新的模式是,我們(men) 提供資金、技術、管理經驗,阿根廷這些國家可以把自己的原材料優(you) 勢轉化成鋰電池等產(chan) 品,這些中間產(chan) 品可以供應給秘魯、巴西的汽車廠,最終新能源產(chan) 業(ye) 鏈可以實現上遊和終端在拉美國家的閉環。這樣的閉環中,拉美國家積累技術經驗,中國則是投資股權和技術,長此以往,拉美國家不僅(jin) 可以自力更生,中拉之間也會(hui) 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他的關(guan) 係。
這樣形成的“鏈條”,彼此相融,互利互惠,輕易不會(hui) 斷。
下周,中國即將召開一場專(zhuan) 門關(guan) 注維護全球產(chan) 供應鏈穩定暢通的展會(hui) ——第二屆鏈博會(hui) 。譚主了解到,這次鏈博會(hui) 將有600餘(yu) 家參展商,其中境外參展商占到32%,很多來自拉美國家。依托中國的平台,拉美國家企業(ye) 可以擴大自己的影響力,更好融入全球產(chan) 業(ye) 鏈。
辦會(hui) 背後,是中國要用行動說明,什麽(me) 才是推動曆史進步,推動全球共同享有發展的權利。
中國始終如一地把發展放在第一位,把人民福祉放在心上,在世界正進入曆史關(guan) 頭的時刻,這也是最經得起檢驗和風浪的曆史定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