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之濱,粵港澳大灣區正拔節生長——
這片5.6萬(wan) 平方公裏的土地,以不到全國0.6%的國土麵積,創造出超全國1/10的經濟總量,成為(wei) 我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也是經濟發展質量最高、最具“含金量”的地區之一。
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是新時代推動形成全麵開放新格局的新嚐試,也是推動“一國兩(liang) 製”事業(ye) 發展的新實踐。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親(qin) 自謀劃、親(qin) 自部署、親(qin) 自推動這個(ge) 重大國家戰略,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為(wei) 大灣區建設領航掌舵、把脈定向。
今年是澳門回歸祖國25周年。作為(wei) 大灣區四大中心城市之一和區域發展核心引擎,澳門主動對接國家重大發展戰略,積極參與(yu) 高質量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和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奏響新時代濠江之歌。
聯通
推進市場一體(ti) 化
12月2日13時11分,澳門輕軌橫琴線首班車從(cong) 蓮花站開出。輕軌橫琴線正式通車運行。旅客可乘坐這一趟輕軌往返橫琴和澳門,6分鍾就有一班。
自此,以橫琴口岸為(wei) 樞紐,橫琴站與(yu) 澳門輕軌、珠機城際二期城軌連成一線,進而接入珠三角城際交通網,直接打通澳門和內(nei) 地軌道交通。
從(cong) 舉(ju) 世矚目的港珠澳大橋到澳門輕軌橫琴線,琴澳兩(liang) 地的基礎設施“硬聯通”不斷加強,大灣區居民越來越深地融入“一小時生活圈”。
實現粵港澳大灣區“聯通”,不僅(jin) 需要基礎設施“硬聯通”,也需要規則機製“軟聯通”。
2020年10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hui) 上強調,要抓住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重大曆史機遇,推動三地經濟運行的規則銜接、機製對接,加快粵港澳大灣區城際鐵路建設,促進人員、貨物等各類要素高效便捷流動,提升市場一體(ti) 化水平。
今年6月30日,總書(shu) 記在致信祝賀深圳至中山跨江通道建成開通時寄語,“充分發揮交通開路先鋒作用,促進珠江口東(dong) 西兩(liang) 岸融合發展,提升粵港澳大灣區基礎設施‘硬聯通’和規則機製‘軟聯通’水平,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市場一體(ti) 化”。
在中央和祖國內(nei) 地大力支持下,澳門發展的製度空間、政策空間擴展從(cong) 未間斷——
2021年,中央正式把106.46平方公裏的橫琴作為(wei) 粵澳深度合作區,實行粵澳共商共建共管共享的新管理體(ti) 製,使澳門的發展空間擴大到224.76平方公裏。2023年12月,《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總體(ti) 發展規劃》正式公布,明確合作區未來10年至15年的發展藍圖和指導方針。
隨著澳門回歸尤其是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持續推進,大橋、城軌打通了地理隔阻,協力創新突破了製度壁障,生活生產(chan) 一體(ti) 實現了心靈融通。琴澳一體(ti) 化發展格局初步建立,兩(liang) 地正攜手書(shu) 寫(xie) 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創新
經濟適度多元發展
在浩瀚宇宙中,有一顆以“澳門”命名的星——“澳門科學一號”。
這是首顆內(nei) 地與(yu) 澳門合作研製的空間科學衛星,時刻監測著地球磁場的變化。去年5月21日,衛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成功。參與(yu) 衛星研製的澳門科技大學18名師生代表給習(xi) 近平主席寫(xie) 信,匯報衛星成功發射的喜訊和參與(yu) 衛星研製工作的感受。
“建設世界科技強國,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為(wei) 澳門高校、澳門科技工作者提供了更為(wei) 廣闊的發展空間。”習(xi) 近平主席在回信中表示,“希望你們(men) 繼續傳(chuan) 承愛國愛澳的優(you) 良傳(chuan) 統,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積極參與(yu)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助力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為(wei) ‘一國兩(liang) 製’在澳門的成功實踐作出新的貢獻。”
過去,澳門經濟以博彩業(ye) 為(wei) 主,“一業(ye) 獨大”特征明顯,抗風險能力較弱。近年來,在中央堅強領導下,特區政府在既往持續推動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的基礎上,編製出台澳門首個(ge) 全麵係統的經濟適度多元發展規劃,務求實現大健康、現代金融、高新技術、會(hui) 展商貿及文化體(ti) 育等重點產(chan) 業(ye) 較快發展。
澳門協和醫院開業(ye) 運營,促進大健康產(chan) 業(ye) 加快發展;“澳門科學一號”衛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成為(wei) 澳門高科技發展的硬核實力;蟬聯“最佳亞(ya) 洲會(hui) 議城市”,標誌著澳門在會(hui) 展業(ye) 的高標準和軟實力得到世界認可……澳門重點產(chan) 業(ye) 邁向發展新階段,經濟結構日趨多元穩健。
同時,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不斷打破製度壁障,助力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支持澳門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如今的橫琴島上,澳門青年創業(ye) 穀、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chan) 業(ye) 園、科技型中小企業(ye) 創新創業(ye) 集聚地等創新載體(ti) 星羅棋布,一批突破“卡脖子”技術的高端製造業(ye) 企業(ye) 、科研機構落戶其中。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給澳門新興(xing) 多元產(chan) 業(ye) 發展提供了新機遇,也為(wei) 澳門青年提供了一個(ge) 幹事創業(ye) 、追逐夢想的絕佳舞台。
融合
共建人文灣區
2019年12月19日,澳門濠江中學附屬英才學校禮堂,習(xi) 近平主席和大家一起觀摩 “‘一國兩(liang) 製’與(yu) 澳門”公開課。
“作為(wei) 一個(ge) 中國人,一定要了解我們(men) 民族的曆史。‘腹有詩書(shu) 氣自華’。14億(yi) 中國人民凝聚力這麽(me) 強,就是因為(wei) 我們(men) 擁有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中華精神,這是我們(men) 文化自信的源泉。”公開課結束後,習(xi) 主席走到學生中間說道。
粵港澳大灣區11座城市,文化同源、人緣相親(qin) 、民俗相近、優(you) 勢互補,具有融合發展的先天優(you) 勢。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提出“共建人文灣區”——“共同推進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傳(chuan) 承發展”“發揮大灣區中西文化長期交匯共存等綜合優(you) 勢,促進中華文化與(yu) 其他文化的交流合作”“支持澳門發揮東(dong) 西方多元文化長期交融共存的特色,加快發展文化產(chan) 業(ye) 和文化旅遊,建設中國與(yu) 葡語國家文化交流中心”等。
音樂(le) 劇《東(dong) 莞東(dong) 》巡演在全國引發巨大共鳴,舞劇《詠春》在全球多座城市演出並贏得廣泛讚譽;粵港澳大灣區文化藝術節等文化活動此起彼伏;深圳文博會(hui) 等文化展覽輪番登場……近年來,粵港澳大灣區的人文灣區建設不斷走深,務實、包容、開放、創新的精神特質深入人心。
作為(wei) 一座東(dong) 西文化交匯、古今風貌相融的城市,澳門將曆史與(yu) 現代完美融合,加快推進世界旅遊休閑中心、中國與(yu) 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台建設,推動會(hui) 展商貿和文化體(ti) 育等重點產(chan) 業(ye) 發展。今年4月,中國—葡語國家經貿合作論壇(澳門)第六屆部長級會(hui) 議在澳門成功舉(ju) 行。中葡論壇是開展互利友好合作的重要平台和紐帶,有效推動了各方在貿易投資、產(chan) 業(ye) 促進、人文交流等方麵的深入合作。
南海春潮湧,風勁好揚帆。
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是包括香港同胞、澳門同胞、台灣同胞在內(nei) 的全體(ti) 中華兒(er) 女的共同願望。對香港、澳門來說,“一國兩(liang) 製”是最大的優(you) 勢,國家改革開放是最大的舞台,共建“一帶一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國家戰略實施是新的重大機遇。
正如習(xi) 近平主席所說:“有偉(wei) 大祖國作堅強後盾,香港同胞、澳門同胞一定能夠創造更加美好的未來!”“粵港澳大灣區將是今後全球最有前景的增長極之一。”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