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澳門輕軌橫琴線正式開通。琴澳兩(liang) 地最快隻需20秒就可完成通關(guan) 。
今年赴澳門科技大學就讀的北京學子盧蘊翔是學校賽艇隊隊員,每周都要多次往返於(yu) 琴澳兩(liang) 地——賽艇訓練中心位於(yu) 橫琴,教練們(men) 則分別來自粵港澳三地。本月初,他和隊友參加了“哈羅賽艇邀請賽暨粵港澳大灣區係列賽橫琴名校賽艇邀請賽”,與(yu) 來自耶魯、劍橋、清華、北大等世界名校的百餘(yu) 支賽艇隊揚槳角逐。這是大灣區首次舉(ju) 辦超大規模、超高規格的國際賽艇盛事,旨在為(wei) 明年粵港澳三地承辦第十五屆全運會(hui) “熱身”。
得益於(yu) 粵港澳大灣區一體(ti) 化建設,背靠廣闊的祖國內(nei) 陸,盧蘊翔和同學們(men) 越來越體(ti) 會(hui) 到澳門與(yu) 內(nei) 地的關(guan) 聯日益緊密。文化體(ti) 育交流不僅(jin) 給這些年輕學子開啟了人生新航程,也讓他們(men) 在全方位交流交融中成長為(wei) 祖國和澳門的棟梁之材。
大灣區體(ti) 育賽事新名片正在加速打造
“偉(wei) 大祖國是澳門發展的堅強後盾。”5年前,在澳門回歸祖國20周年之際,習(xi) 近平主席曾這樣滿懷深情地說。從(cong) 路橋等基礎設施的“硬聯通”,到規則機製的“軟連通”,澳門與(yu) 祖國內(nei) 地的聯結日益緊密。回歸祖國25年,是澳門曆史上發展最快最好、居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最強的時期——
回歸前,澳門陸地麵積僅(jin) 有21.45平方公裏。回歸後,中央多次批準澳門填海造地,大幅拓寬的不僅(jin) 是可丈量的33.3平方公裏地理空間,更有前景廣闊的發展空間:2019年,旨在支持港澳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推動形成全麵開放新格局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發布;2021年,中央正式把麵積數倍於(yu) 澳門陸地麵積的橫琴島作為(wei) 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由粵澳雙方實行共商共建共管共享的新管理體(ti) 製;2022年,“澳車北上”政策正式施行;2023年,《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總體(ti) 發展規劃》為(wei) 合作區未來10年至15年擘畫發展藍圖;今年3月,深合區已實施貨物“一線”放開、“二線”管住、人員進出高度便利的封關(guan) 運作……在中央政府一係列政策措施支持下,1999年至2023年,澳門人均本地生產(chan) 總值由1.5萬(wan) 美元增長至6.9萬(wan) 美元,全球排名從(cong) 40名前後躍升至第9位、亞(ya) 洲排名第3位。
喜迎回歸祖國25周年,澳門街頭懸掛國旗區旗
自覺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是澳門特區未來發展的新路向、新空間、新動力。黨(dang) 的二十屆三中全會(hui) 對進一步全麵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作出係統部署,強調要發揮“一國兩(liang) 製”製度優(you) 勢,健全香港、澳門在國家對外開放中更好發揮作用機製。這為(wei) 澳門融入中國式現代化、以自身更好發展助力實現民族複興(xing) 偉(wei) 業(ye) ,提供了新的曆史機遇。正如習(xi) 主席對澳門的祝福與(yu) 寄望,“有偉(wei) 大祖國作堅強後盾,澳門特別行政區一定能夠再接再厲、奮發有為(wei) ,實現新飛躍、創造新輝煌。”
監製:張軍(jun) 於(yu) 鋒
統籌:伍剛 王薇
策劃:薑葳
編導:薑葳
記者:王晶
視頻:鄭平平 雍奕晴(實習(xi)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