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連接著一個(ge) 民族的過去、現在和未來。思考著中華文明的古與(yu) 今,一年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的文化足跡遍及大江南北,身體(ti) 力行推動中華文化再鑄輝煌。
看人,見傳(chuan) 承。2024年2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來到天津古文化街。他走進泥人張店鋪,一件件作品神形兼具。總書(shu) 記感慨,一代代接續的工匠精神,讓文脈得以綿延不息。
看物,見底蘊。2024年9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參觀了寶雞青銅器博物院。佇(zhu) 立於(yu) 鎮院之寶何尊前,總書(shu) 記久久凝思。他指出:“中華文明五千年,還要進一步挖掘,深入研究、闡釋它的內(nei) 涵和精神,宣傳(chuan) 好其中蘊含的偉(wei) 大智慧,從(cong) 而讓大家更加尊崇熱愛,增強對中華文明的自豪感,弘揚愛國主義(yi) 精神,把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一代一代傳(chuan) 下去。”
看城,見現代文明建設。2024年3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常德河街考察。“多姿多彩的地方特色傳(chuan) 統文化,共同構成璀璨的中華文明,也助推經濟社會(hui) 發展。”在這裏,總書(shu) 記再次闡釋人文經濟學的內(nei) 涵。
一次次觸摸曆史,一次次尋訪傳(chuan) 統,傳(chuan) 承與(yu) 發展,守正與(yu) 創新,跨越時空的共鳴亦是對文明的禮讚。文脈悠悠,弦歌不輟,氣象萬(wan) 千。
策劃:孫誌平、樊華
統籌:韓珅、王誌斌
編導:張文嶸、夏晴
記者:丁春雨、戴斌、李帥、劉潤芝、吳鴻波
配音:王帥龍
攝製:蔡文龍
新華社音視頻部製作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