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家京劇院建院70周年之際,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給劇院青年藝術工作者回信,希望他們(men) 在新起點上“傳(chuan) 承前輩名家優(you) 良傳(chuan) 統,踐行藝術為(wei) 民,堅持崇德尚藝、守正創新,讓京劇藝術持續煥發時代光彩,為(wei) 繁榮文藝事業(ye) 、建設文化強國貢獻力量”。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的關(guan) 懷和希望,極大激勵了全國戲劇工作者。大家表示,要賡續中華文脈,創作文藝精品,不斷壯大戲劇人才隊伍,努力推動中國戲劇事業(ye) 繁榮發展,更好擔負起新時代的文化使命。
“這封回信是勉勵、是期望,更是一束光,照亮了我們(men) 前進的道路。”編劇陳卓是給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寫(xie) 信的青年藝術工作者之一。她說,要按照總書(shu) 記要求,向前輩大師學習(xi) ,向古今中外經典名作學習(xi) ,從(cong) 源遠流長的傳(chuan) 統文化與(yu) 熱火朝天的現實生活中汲取營養(yang) ,做“紮根人民、紮根生活”的藝術家。
國家京劇院前身為(wei) 1955年1月成立的中國京劇院,梅蘭(lan) 芳擔任首任院長,2007年更名為(wei) 國家京劇院。劇院匯集了李少春、袁世海、葉盛蘭(lan) 、杜近芳、翁偶虹、阿甲等藝術家,創編上演了《楊門女將》《野豬林》《白蛇傳(chuan) 》《滿江紅》《大鬧天宮》《文姬歸漢》等600多部優(you) 秀劇目。
年過八旬的表演藝術家劉長瑜已為(wei) 劇院工作63年。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的回信讓她心潮澎湃:“劇院成立至今,幾代演職員用心血和汗水鑄就了鮮明的藝術風格,為(wei) 傳(chuan) 承民族藝術、弘揚民族精神作出了貢獻。我將不負總書(shu) 記期待,做好傳(chuan) 幫帶,做一支蠟燭,為(wei) 青年人照亮燦爛長路。”
中國藝術研究院戲曲研究所所長王馗表示,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回信中提到的“崇德尚藝”,為(wei) 戲曲工作者指明了立身為(wei) 藝的方向。
“京劇的傳(chuan) 承包括從(cong) 藝者人格品德的傳(chuan) 承,也包括創作風格的傳(chuan) 承,更包括張揚中國精神、中國氣派的戲曲理想的傳(chuan) 承。這是國家京劇院70年傳(chuan) 承發展的啟示。”王馗說,一代代青年也要沿著前輩師者的道路一步步成為(wei) 愛國為(wei) 民的藝術工作者。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回信中強調“藝術為(wei) 民”,是對國家京劇院藝術工作者的肯定與(yu) 關(guan) 懷,也是對每一位戲劇工作者的殷切囑托。
“我們(men) 要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創作導向,加強自身素質,提高藝術水平,以創作為(wei) 核心任務,以演出為(wei) 中心環節,推出更多有質量、有溫度的藝術作品。”昆曲藝術家楊鳳一說。
文化和旅遊部藝術司一級巡視員周漢萍說,文化和旅遊部實施新時代現實題材創作工程等項目,引導廣大文藝工作者深入生活紮根人民,把人民作為(wei) 藝術表現的主體(ti) ,從(cong) 人民和生活中汲取藝術靈感,以精品奉獻人民。
堅持守正創新,是增強戲劇藝術生產(chan) 原創能力的不竭動力。
樂(le) 聲悠揚、水袖輕揚,浙江小百花越劇院的演員們(men) 正緊張排演。這部即將在春節前首演的越劇《我的大觀園》取材於(yu) 《紅樓夢》,將傳(chuan) 統藝術與(yu) 現代審美相結合,力求吸引更多年輕觀眾(zhong) 。
院長王濱梅說:“我們(men) 要在新起點上踐行總書(shu) 記‘守正創新’的要求,創新創作雙軌推進,深化新空間演藝,做好拔尖人才培養(yang) 和人才梯隊建設,為(wei) 越劇事業(ye) 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與(yu) 動能。”
“從(cong) 總書(shu) 記的回信中,我們(men) 深刻領悟到戲劇工作者必須承擔的曆史責任。”中國兒(er) 童藝術劇院院長馮(feng) 俐說,要繼續推進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創作更多類似於(yu) 《中國故事之成語魔方》《貓神在故宮》的創新作品,在孩子們(men) 心中播下真善美的種子。
國家京劇院院長王勇說:“總書(shu) 記的回信充分肯定了70年來國家京劇院取得的發展成就,為(wei) 劇院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指明前進方向。我們(men) 要進一步築牢青年成長平台,讓每一個(ge) 有夢想的年輕人做主角;加強對傳(chuan) 統文化的挖掘和闡釋,推動傳(chuan) 統藝術生命更新,在戲劇舞台上綻放中華文化的生機活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