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習近平總書記關切事|脫貧地區新年裏的三個瞬間

發布時間: 2025-01-11 21:02:00 來源: 新華社

  “新年之際,我最牽掛的還是困難群眾(zhong) ”“千方百計推動農(nong) 業(ye) 增效益、農(nong) 民增收入、農(nong) 村增活力”“堅決(jue) 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致貧底線”,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一係列重要指示,為(wei) 脫貧地區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推進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指明了方向。

  2025年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xiang) 村振興(xing) 有效銜接5年過渡期的最後一年。開年之際,新華社記者深入脫貧地區,感受活力鄉(xiang) 村更“忙”的新年氣象,觀察幹部群眾(zhong) 更“美”的奮進姿態,記錄鄉(xiang) 村振興(xing) 更“實”的嶄新圖景。

  元旦這天,寧夏吳忠市紅寺堡區中圈塘村,致富帶頭人閆錄和陳麗(li) 娜夫婦倆(lia) 在忙碌中迎接新年。

  “我倆(lia) 分工明確,天一亮我喂200多頭豬,他負責喂300多頭牛羊,逢年過節不歇工。”陳麗(li) 娜一邊攪拌飼料一邊笑著說。

  紅寺堡區是全國最大的易地生態移民集中安置區,居住著20多萬(wan) 來自西海固的搬遷群眾(zhong) 。在推進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的路上,人們(men) 幹勁兒(er) 十足。

  “最近黑紅仔豬供不應求,一定要瞅準時機出手。養(yang) 得好是前提,把握市場行情更關(guan) 鍵。”講起她的“致富經”,陳麗(li) 娜滿麵紅光。2013年起,這對夫妻先後成立養(yang) 殖種植合作社。2024年,家庭年收入已達百萬(wan) 元,還帶動當地20餘(yu) 戶脫貧戶戶均年增收約7000元。回顧這些年,夫妻倆(lia) 很感慨,小家的日漸殷實源自國家對脫貧地區發展的支持。

  “忙”的勁頭,讓越來越多移民群眾(zhong) 開辟出更寬闊的賽道。

  “大家點1號鏈接,枸杞原漿新春特惠,現在下單今天就發貨……”返鄉(xiang) 創業(ye) 大學生王生寶的電商直播間元旦“不打烊”,一會(hui) 兒(er) 工夫幾十箱農(nong) 特產(chan) 品銷售一空。

  深耕家鄉(xiang) 特產(chan) ,搭上電商快車。2024年,王生寶的公司在電商平台開設枸杞產(chan) 品旗艦店,5個(ge) 月銷售額就破千萬(wan) 元,目前建成自有生產(chan) 線年產(chan) 值可達4000多萬(wan) 元。

  直播間忙,快遞站點更忙。

  “高峰期平均每天約有一萬(wan) 件快遞。”中通快遞紅寺堡區負責人王琴說。

  從(cong) 鄉(xiang) 村快遞員到縣城站點負責人,王琴幹快遞10年了。她透過電商見證了移民區的日新月異:從(cong) 實體(ti) 店到網店,再到網紅店;快遞品類從(cong) 廉價(jia) 日用品,到水果海鮮、品牌服裝、家具家電……鄉(xiang) 親(qin) 們(men) 的腰包鼓了,獲得感幸福感更強。

  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體(ti) 現在每個(ge) 小家的興(xing) 旺上。10年間,王琴把5個(ge) 孩子都培養(yang) 成大學生。“去年快遞站點開票額達200萬(wan) 元,在貼息貸款支持下,我們(men) 擴建了400平方米的庫房,新一年還計劃上快遞自動分揀設備和無人車。”

  “過個(ge) 忙年好啊,看著日子蒸蒸日上,心裏很踏實。”她說。

  【記者手記】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把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美好藍圖變為(wei) 現實”。在各類幫扶政策支持下,脫貧地區群眾(zhong) 勇於(yu) 擁抱新事物,奔跑在通向共同富裕的大道上。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新年新麵貌的期許,轉化為(wei) 幹事創業(ye) 的決(jue) 心和不屈不撓的精神,群眾(zhong) 在奮鬥中腰包越來越鼓、日子越過越紅火。

  新年伊始,貴州省黔西市新仁苗族鄉(xiang) 化屋村江畔碼頭廣場上十分熱鬧。

  身著苗族服飾,手舉(ju) 板凳起舞,村民們(men) 正在排練“板凳舞”,準備迎接八方遊客。

  地處烏(wu) 江上遊的化屋村原名“化屋基”,苗語意為(wei) “懸崖下的村寨”,曾是封閉偏遠的深度貧困村。2019年整村脫貧後,村裏建設持續向現代化人居環境邁進。

  蜿蜒的盤山公路繞過28道彎,山腳下的化屋村仿佛嵌在山水畫中——道路寬敞、院落整潔、綠化裝點、別有意趣。

  “2024年,我們(men) 改造庭院69戶,修建了沿江步道,投放了約百台共享電動車。趕在春節前,還有一批民宿將開業(ye) 。”駐村第一書(shu) 記聶玉林自豪地說,“村裏建設好了,村民的腰包也鼓了,現在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3萬(wan) 元。”

  圍坐在村便民服務中心的電暖器前,幹群一起謀劃化屋村的新年發展:“馬上到春節假期,遊客要來了,山頂的停車場要抓緊維修升級,露營基地二期也在征地協調……”駐村幹部楊國奇和鄉(xiang) 親(qin) 們(men) 你一言我一語,細致討論著各項待完善事宜。

  化屋村是典型的苗族聚居村,立足民族文化優(you) 勢,村裏開辦多間苗繡工坊、生產(chan) 車間,探索農(nong) 文旅融合發展。

  苗繡非遺傳(chuan) 承人楊豔看好化屋村的發展返鄉(xiang) 創業(ye) 。“現在村裏的條件好了,水電路網硬件設施和城市裏一樣,老人就醫、小孩上學等軟件服務也能保障,創業(ye) 有政策支持,生活充實幸福。”她說,苗繡已從(cong) 單一的繡片向服飾箱包、品牌文創等多元產(chan) 品發展。

  建設宜居宜業(ye) 和美鄉(xiang) 村,要塑形更要鑄魂。

  漫步村中,“十要十不準”的村規民約張貼在顯眼位置。走進化屋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記者從(cong) 計劃表上看到,幾乎每月都有“文明禮儀(yi) 宣講”“健康知識普及”等活動。

  “現在過年,喝酒打牌的人很少,大家都要忙著掙錢嘞!”村民趙銀鳳笑得開懷。鄉(xiang) 親(qin) 們(men) 相信,化屋村的明天會(hui) 更好。

  【記者手記】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紮實推進鄉(xiang) 村建設,繁榮鄉(xiang) 村文化,推進移風易俗,建設宜居宜業(ye) 和美鄉(xiang) 村。”農(nong) 村基礎設施不斷完善、村容村貌持續改善,催生鄉(xiang) 村精神風貌的嬗變。村超、村BA、村晚……不僅(jin) 是村民的“樂(le) 子”,更是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的“路子”。找對“路子”,小村莊亦能有大作為(wei) 。如此,鄉(xiang) 村顏值更“靚”,鄉(xiang) 風文明更“新”,這是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的題中之義(yi) 。

  進入臘月,安徽省六安市霍邱縣天竹村熱鬧起來。唱大戲、醃鹹鵝、做甜酒……年味兒(er) 漸濃。

  在村裏的喂飼基地,脫貧戶李忠多正忙著趕在春節前宰殺最後一批育肥的朗德鵝。“今年,我和老伴賺了13萬(wan) 多元,過年能給孫子們(men) 每人包個(ge) 大紅包!”

  “現在村裏的鵝身價(jia) 可不一般。”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胡慶祝邊說邊翻賬本核算去年村集體(ti) 經濟收入,“3個(ge) 喂飼基地進賬36萬(wan) 元。”

  “我們(men) 這兒(er) 家家戶戶有養(yang) 白鵝的傳(chuan) 統,養(yang) 肥的鵝過年殺了做鹹貨。擱在以前怎麽(me) 也想不到,鵝竟能成為(wei) 村裏的主導產(chan) 業(ye) 。”胡慶祝說。

  天竹村是脫貧村,產(chan) 業(ye) 基礎薄弱,雖早有養(yang) 鵝傳(chuan) 統,但因品種特色不足、市場定位不準、養(yang) 殖周期長,一直無法實現產(chan) 業(ye) 化發展。

  村裏“能人”胡建遠看到城裏餐廳鵝肝賣得比鵝還貴,決(jue) 定換個(ge) 思路。前些年,他從(cong) 山東(dong) 購入1000隻朗德鵝苗在當地飼養(yang) 。鄉(xiang) 親(qin) 們(men) 看到這種脖頸粗短的鵝,一度認為(wei) 他被騙了。而一個(ge) 養(yang) 殖季下來,鵝肝被廣東(dong) 客戶全部收購,胡建遠賺到第一桶金。在他的帶動下,100多戶農(nong) 戶參與(yu) 養(yang) 殖,建了20個(ge) 喂飼場,幾年下來產(chan) 業(ye) 初具規模。

  如今,胡建遠的公司已成長為(wei) 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ye) ,產(chan) 業(ye) 鏈從(cong) 養(yang) 殖延伸至紅酒藍莓鵝肥肝、鵝肝醬等研發銷售。“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化發展要向一二三產(chan) 融合上要效益。”胡建遠說,延長產(chan) 業(ye) 鏈,提高附加值,產(chan) 業(ye) 基礎將進一步夯實。

  新年之際,胡建遠還派人去江浙一帶考察,為(wei) 2025年的研發做準備,“用新產(chan) 品引領市場,我們(men) 要走在前麵”。

  龍頭企業(ye) 帶動下,霍邱縣朗德鵝年出欄量超過500萬(wan) 隻,生產(chan) 鵝肝5000噸以上,建有鵝肝生產(chan) 企業(ye) 超140家,年產(chan) 值達20億(yi) 元,帶動上萬(wan) 名脫貧群眾(zhong) 穩定增收致富。

  “這幾年務工回來的人多了,村裏人氣旺了不少。”胡慶祝說,新的一年村裏打算拿出部分集體(ti) 經濟收入,追加投資村裏喂飼場,收益用來為(wei) 邊緣戶購買(mai) 防貧險,兜牢防返貧底線。

  【記者手記】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要積極發展鄉(xiang) 村富民產(chan) 業(ye) ,提高農(nong) 業(ye) 綜合效益,壯大縣域經濟,拓寬農(nong) 民增收渠道”。產(chan) 業(ye) 振興(xing) 是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重中之重。隻有挖掘鄉(xiang) 村特色資源、精準對接市場需求、發揮龍頭企業(ye) 帶動效應,鄉(xiang) 村特色產(chan) 業(ye) 才能發展壯大,才能托住群眾(zhong) 穩穩的幸福。

 

  領銜記者:劉紫淩

  執筆記者:侯雪靜

  參與(yu) 記者:鄒欣媛、向定傑、水金辰

  海報製作:賈稀荃

 

  策劃:張曉鬆

  統籌:劉梓桐、冷彥彥

  新華社國內(nei) 部出品

(責編: 龍真多吉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