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高度關(guan) 注冰雪產(chan) 業(ye) 發展,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強調“把發展冰雪經濟作為(wei) 新增長點,推動冰雪運動、冰雪文化、冰雪裝備、冰雪旅遊全產(chan) 業(ye) 鏈發展”。
2024年11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guan) 於(yu) 以冰雪運動高質量發展激發冰雪經濟活力的若幹意見》提出,到2027年,我國冰雪經濟總規模達到1.2萬(wan) 億(yi) 元,到2030年冰雪經濟總規模達到1.5萬(wan) 億(yi) 元。
冰雪技術研發成果湧現,冰雪裝備製造熱火朝天,冰雪旅遊服務日臻完善……記者在吉林、遼寧、新疆走訪發現,多元化發展成為(wei) 冰雪經濟新引擎,讓“冷資源”湧動“熱活力”。
一套控製係統彰顯冰雪科研力量
冬日暖陽下,國家遊泳中心“水立方”光彩奪目。每逢重大冰雪運動賽事,這裏都會(hui) 實現一次“水變冰”的轉換。
將泳池裏的水抽幹,搭設可轉換架體(ti) 後在上麵製冰……一周後,平整的冰麵呈現在眼前,冰壺比賽便可在此舉(ju) 行。
這個(ge) 神奇的過程,展現了我國製冷技術的實力。
“冰壺比賽對冰麵質量要求高,冰麵溫度需要控製在零下8.5攝氏度,偏差不超過0.5攝氏度。”大連冰山集團高級工程師吳正茂說,精準控溫的“撒手鐧”,是公司開發的冰場製冰製冷控製係統。
我國在冰場製冰製冷控製係統的研發起步晚,為(wei) 了早日在高端製冷技術上實現自主可控,滿足國內(nei) 冰雪產(chan) 業(ye) 發展需求,近年來,國內(nei) 開展了多項研究。
2019年4月,吳正茂帶領團隊設計樣機、開機、測試、收集數據……5個(ge) 月後,冰麵溫度偏差控製在1攝氏度以內(nei) 。
艱難的考驗才剛剛開始。從(cong) 1攝氏度到0.5攝氏度,每減去0.1攝氏度偏差,都需要付出成倍的努力。
大家堅守在實驗室,24小時連續觀察係統運轉,一項項指標測試,一個(ge) 個(ge) 參數調整……吳正茂說,經過1年多的攻關(guan) ,高端智能的冰場製冰製冷控製係統研製成功,在“水立方”投入應用。
隨著冰雪應用場景日漸豐(feng) 富,高端製冰製冷控製係統的需求也更精細化。2022年4月8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北京冬奧會(hui) 、冬殘奧會(hui) 總結表彰大會(hui) 上強調“建設利用好冰雪場地設施,發展冰雪產(chan) 業(ye) ”。總書(shu) 記的要求,讓吳正茂和團隊成員始終堅持創新研發,步履不停。
2025年1月,市民在大連冰熊冰上運動中心冰場運動。該冰場應用了大連冰山集團研製的製冰製冷控製係統。(孫濤 攝)
“這是我們(men) 不斷完善的二氧化碳跨臨(lin) 界冷熱耦合技術。”他指著一台二氧化碳跨臨(lin) 界全引射機組說,在“水立方”製冰製冷控製係統研發基礎上,團隊利用“空調+製冰+供暖+除濕+熱水”的五合一冷熱耦合聯供係統,不僅(jin) 能精準控溫,綜合節能更超過50%以上。
【記者觀察】隨著冰雪產(chan) 業(ye) 向高質量發展邁進,高端技術的應用成為(wei) 完善冰雪產(chan) 業(ye) 鏈的關(guan) 鍵。《關(guan) 於(yu) 以冰雪運動高質量發展激發冰雪經濟活力的若幹意見》提出,推進冰雪裝備器材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近年來,各地紛紛鼓勵技術創新,從(cong) 發熱雪地運動鞋、全碳纖維滑雪板等新品現身,到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ye) 建立實驗室,投身冰雪科研,瞄準的是國內(nei) 冰雪裝備製造業(ye) 和賽事舉(ju) 辦等領域的短板和空白處,旨在提升國產(chan) 高端裝備係統和產(chan) 品的自主研發率。
一雙冰刀鞋凝聚的“工匠精神”
冰天雪地的吉林長春,一處2000平方米的廠房裏,砂輪機的冰刀開刃聲清脆有力。王陽站在生產(chan) 線旁,仔細地檢查每雙冰刀鞋的生產(chan) 情況。
王陽是長春百凝盾體(ti) 育用品器材有限公司的創始人。從(cong) 小練習(xi) 滑冰並獲得過吉林省運動會(hui) 冠軍(jun) 的他,對腳下的冰刀鞋,有著近乎苛刻的執著。“在20世紀90年代,冰刀鞋幾乎都是進口,因為(wei) 不適合國人腳型,有時還要自己改裝。”他說。
2006年,退役的王陽對“不合腳”的冰刀鞋始終念念不忘。經過市場調研,他在長春租了一間60平方米的小作坊,開啟了“鞋匠”之路。
冰刀鞋由冰鞋和冰刀組成。創業(ye) 初期,王陽每天伏在縫紉機前縫縫補補,研究適合國內(nei) 滑冰運動員的冰刀鞋。他把樣鞋免費送給運動員試穿,放到賽場驗證效果。產(chan) 品日漸成熟,於(yu) 2009年小批量推向市場。
王陽並不滿足。“冰刀是冰刀鞋含金量最高的部分,也最能體(ti) 現製造工藝。”他說。為(wei) 了製造冰刀,他一邊走訪國內(nei) 外鋼材加工企業(ye) ,一邊學習(xi) 專(zhuan) 業(ye) 知識,從(cong) 冰刀硬度、韌性,到密度、分子結構、平整度,逐一將各項技術難題攻破。
2025年1月2日,長春百凝盾體(ti) 育用品器材有限公司工廠裏擺放的冰鞋樣品。新華社記者王帆 攝
公司的名聲越來越響,製作的冰刀鞋出現在2022年北京冬奧會(hui) 等多個(ge) 國際大型比賽中。王陽始終牢記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於(yu) “發展冰雪產(chan) 業(ye) ,豐(feng) 富群眾(zhong) 冰雪賽事活動,把群眾(zhong) 冰雪運動熱情保持下去”的號召。“雖然我是產(chan) 業(ye) 中小小的一環,但我想把一雙冰刀鞋做到極致,讓更多人穿上它。”王陽說。
2024年,百凝盾生產(chan) 的定製比賽鞋達400餘(yu) 雙,量產(chan) 公模鞋超1萬(wan) 雙。“我還打算在長春新建2萬(wan) 平方米的產(chan) 業(ye) 園,集生產(chan) 工廠、滑冰館、輪滑館、運動員公寓於(yu) 一體(ti) ,不斷延伸產(chan) 業(ye) 鏈。”對於(yu) 未來,王陽充滿期待。
【記者觀察】我國已形成15大類冰雪裝備器材產(chan) 品體(ti) 係,基本覆蓋了從(cong) 頭到腳、從(cong) 個(ge) 人到場地、從(cong) 競技競賽到大眾(zhong) 運動全產(chan) 業(ye) 鏈的冰雪裝備器材。大眾(zhong) 運動裝備產(chan) 業(ye) 化進程加速,冰刀、冰壺、雪橇、雪地摩托車等裝備器材市場銷售增長迅速。在冰雪消費熱的背後,多元化發展的冰雪裝備產(chan) 業(ye) 聚鏈成勢,期待各地因地製宜,完善產(chan) 業(ye) 布局,優(you) 化產(chan) 業(ye) 結構,讓冰雪經濟持續充滿澎湃的發展動力。
一份新職業(ye) 折射冰雪服務多元化
新疆阿勒泰地區吉克普林國際滑雪度假區,103條雪道如同銀蛇,蜿蜒盤旋在皚皚山川之間,不時有滑雪愛好者滑行而下。
不同於(yu) 雪友的馳騁,身著醒目橙黃製服的帕提曼·奴熱斯阿洪沿著雪道一側(ce) 緩慢滑行,雙眼透過護目鏡,仔細捕捉著雪道上的動態。
雪友是否受傷(shang) ,雪道是否有障礙物,防護網是否完好,設施設備是否正常運行……作為(wei) 該滑雪度假區巡邏救援隊中唯一的女性滑雪巡救員,21歲的帕提曼全神貫注。
滑雪巡救員,於(yu) 2024年7月被正式增設為(wei) 國家新職業(ye) ,負責在滑雪場所對滑雪者及設施設備進行安全巡查,並對傷(shang) 者在醫療救治前實施救助。
這與(yu) 帕提曼的興(xing) 趣和專(zhuan) 業(ye) 相符。自小熱愛運動的她曾就讀於(yu) 阿勒泰職業(ye) 技術學院冰雪學院運動訓練(冰雪方向)專(zhuan) 業(ye) ,在校期間就掌握了滑雪技能以及心肺複蘇、骨折固定等醫療救護知識。畢業(ye) 時,恰逢滑雪度假區招聘滑雪巡救員,符合條件的她很快被錄取。
“禾木降雪量大,野雪區域廣,有雪崩風險,這種大山型滑雪場安全巡查與(yu) 救援難度大,對巡救員提出的要求更高。”帕提曼說,經過培訓,她不僅(jin) 對各種救援方式熟記於(yu) 心,還學會(hui) 了野雪救援、雪崩風險管理等技能。
2025年1月14日,滑雪巡救員帕提曼·奴熱斯阿洪示範應急救援要領。(米熱地力·麥麥提艾則孜 攝)
每當接到救援電話時,笑容滿麵的帕提曼立刻嚴(yan) 肅起來,加速滑向事故現場展開救援。
“滑雪運動風險性高,每個(ge) 雪季雪場可救援二三百人,骨折、脫臼的傷(shang) 員占多數。”她說。
一次巡邏時,帕提曼看到一名雪友橫躺在雪道中間,雪板被甩出很遠,上前查看後發現其大腿骨折。她立即進行夾板固定、紗布包紮等操作,隨後協助轉運傷(shang) 員。
盡管每天要在零下20攝氏度的天氣裏滑上滑下8個(ge) 小時,但她認為(wei) 這份工作很有意義(yi)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提出‘讓更多人參與(yu) 到冰雪運動中來’。我也希望能守護更多參與(yu) 冰雪運動的人,為(wei) 他們(men) 提供安全保障。”帕提曼說。
【記者觀察】2024年7月,“滑雪巡救員”作為(wei) 新職業(ye) ,“冰鞋維修師”“雪板維護師”“雪鞋維修師”“雪道規劃師”“冰刀維護師”“造雪師”作為(wei) 新工種正式納入國家職業(ye) 分類大典。冰雪經濟作為(wei) 新的增長點,進一步催生新的就業(ye) 機遇。從(cong) 多所高校陸續設置冰雪專(zhuan) 業(ye) ,培養(yang) 運動防護、滑雪救助相關(guan) 人才,到這些新職業(ye) 、新工種活躍在市場,充分顯示冰雪產(chan) 業(ye) 鏈條不斷完善,冰雪服務水平不斷提升。多元化、高質量的冰雪發展大格局正徐徐展開。
領銜記者:翟偉(wei)
執筆記者:孟含琪、王帆
參與(yu) 記者:張瑜、郭翔、張博群
海報製作:王帆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