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2日,北方農(nong) 曆小年,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冒著嚴(yan) 寒,乘車近一個(ge) 小時來到遼寧省葫蘆島市綏中縣祝家溝村,看望慰問受災群眾(zhong) ,實地察看去年洪澇災害後當地恢複重建情況。
去年以來,全國一些地方遭受自然災害。受災群眾(zhong) 的苦樂(le) 冷暖、受災地區的恢複重建,牽動著總書(shu) 記的心。
“妥善安置受災群眾(zhong) ”“抓緊搶修損毀基礎設施”“早日恢複正常生產(chan) 生活秩序”“確保安全溫暖過冬”……總書(shu) 記一樁樁研究、一項項部署。
春節前夕,記者在遼寧、湖南、西藏、海南等地了解到,各級黨(dang) 委政府堅決(jue) 落實總書(shu) 記重要指示,幹部群眾(zhong) 團結奮鬥,受災群眾(zhong) 吃得飽、住得暖、生計有著落,受災地區綜合減災能力持續提升。
重建家園
小年一過,年味漸濃。祝家溝村披裹上一層火紅:紅燈籠掛在房簷、楊樹上;紅窗花裝飾著玻璃窗;紅對聯貼上小院內(nei) 外的門框……
2025年1月22日,遼寧省葫蘆島市綏中縣祝家溝村村民朱西存一家在新房裏。新華社記者姚劍鋒 攝
眼前的場景,讓人很難想象,幾個(ge) 月前,這裏曾遭遇一場嚴(yan) 重的災害。去年8月,葫蘆島市遭遇洪澇災害,地勢低窪的祝家溝村是受災最為(wei) 嚴(yan) 重的鄉(xiang) 村之一,“遠遠望去,大水中隻能看見幾個(ge) 屋頂”,那種著急而又無力的心情,村民朱西存至今難忘。
洪水退去,朱西存還在發愁時,當地政府就第一時間開始選址重建。平整土地、規劃設計、施工建設,各項工作快速推進。“新房子搭了地梁,用的都是實心磚,牆上保溫層足足有5厘米厚。”
時間緊,任務重。鄉(xiang) 、村兩(liang) 級幹部把辦公地點搬到重建現場;全縣建築企業(ye) 挖掘機、鏟車悉數出動……僅(jin) 用了40天,一排排新房拔地而起。朱西存家90平方米的房子,政府各項補貼和救助解決(jue) 了大部分房款。簡單收拾後,他趕在入冬前搬進了新家。
如同祝家溝村一樣,葫蘆島市去年洪澇災害受損的1.2萬(wan) 多戶住房全部完成修繕重建。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年前來村子時很關(guan) 心我們(men) 的生活,問得很詳細。新的一年,我們(men) 一起努力把日子過好,讓總書(shu) 記放心!”朱西存說,眼前他打算先好好過個(ge) 年,“新家的第一個(ge) 春節,要過得熱熱鬧鬧的。”
恢複生產(chan)
冬日暖陽下,在湖南華容縣團洲鄉(xiang) 團西村,田地裏小麥、油菜等冬季作物長勢正好。
“冬閑人不閑,我得不負農(nong) 時抓緊幹。”58歲的種糧大戶李瑞華正忙著進行田間管理。幾個(ge) 月前的經曆,讓他倍加珍惜眼前的田地和莊稼。
2024年11月1日,在湖南華容縣團洲垸,村民駕駛收割機收獲水稻(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陳思汗 攝
去年7月5日,團洲垸洞庭湖一線堤防發生決(jue) 口,造成嚴(yan) 重損失。李瑞華流轉的130多畝(mu) 農(nong) 田全部被衝(chong) 毀,眼看著收獲在即的水稻將顆粒無收。
7月25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主持中央政治局常委會(hui) 會(hui) 議,研究部署防汛抗洪救災工作。會(hui) 議強調,要抓緊搶修水利、電力、交通、通信等受損基礎設施,組織帶領受災群眾(zhong) 恢複生產(chan) 、重建家園。要紮實做好農(nong) 業(ye) 防災減災工作,最大程度減少農(nong) 業(ye) 損失,保障國家糧食安全。
洪水剛退,農(nong) 業(ye) 救災就迅速跟進。湖南緊急安排1700萬(wan) 元農(nong) 業(ye) 救災資金,組織多個(ge) 專(zhuan) 家組進駐田間提供技術指導,積極推進受災農(nong) 田複綠。“政府免費提供種子,幫助我們(men) 恢複電力、修複水利設施,農(nong) 技人員手把手指導改種、補種。”回想起那些日子,李瑞華滿是感動。最終,他的水稻平均畝(mu) 產(chan) 超過800斤,最大限度挽回了損失。
目前,團洲垸累計播種農(nong) 作物約50200畝(mu) ,占垸內(nei) 受災耕地麵積的95.6%。當地還計劃對蓄滯洪區農(nong) 田實行功能分區和機械化耕作,探索與(yu) 蓄滯洪區相適應的現代農(nong) 業(ye) 新模式。
眼下,正是規劃今年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的時候。李瑞華告訴記者,這段時間接到了不少訂單農(nong) 業(ye) 合作意向。等到開春,他打算種上100畝(mu) 優(you) 質稻,把種糧效益進一步提上去,“今年一定有個(ge) 好收成!”
溫暖過冬
隆冬時節的青藏高原,寒氣愈發逼人。在西藏日喀則市定日縣嘎旦村安置點,一排排潔白的活動板房錯落分布,煙囪中升起嫋嫋炊煙。
“孩子可能被地震那會(hui) 兒(er) 的陣勢給嚇壞了,哭個(ge) 不停。這兩(liang) 天住進板房後,屋裏暖和舒服,他也安靜下來了。”板房內(nei) ,村民塔曲卓瑪披著一件單外套,把隻有3個(ge) 月大的孩子裹在厚厚的羊絨毯裏,一旁是各式各樣的藏式墊子、毛毯和取暖爐,“被子、褥子、爐子這些取暖設施,政府發了十來件,足夠安安穩穩過個(ge) 冬。”
2025年1月13日,在定日縣嘎旦村,兩(liang) 個(ge) 孩子在剛運來的兩(liang) 排藏床間奔跑。新華社記者丁增尼達 攝
1月7日,定日縣發生6.8級地震,震區海拔4000多米,又值冬季。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明確要求,“安排好群眾(zhong) 基本生活,確保安全溫暖過冬”。
兩(liang) 個(ge) 數字,折射出抗震救災工作的速度與(yu) 溫度。
2分7秒,這是搭建一間活動板房的最短用時。“板房采用折疊式設計,節約耐用、裝卸方便還密封保溫,我們(men) 施工人員克服高寒缺氧,密切配合,爭(zheng) 取在最短時間內(nei) 讓受災群眾(zhong) 住進更堅固、更溫暖的板房。”中國中鐵協調指揮部前線協調人員趙琳說。
震後3天,首批受災群眾(zhong) 就從(cong) 帳篷搬進板房。“地震當晚,我們(men) 住進了棉帳篷,沒想到這麽(me) 快又搬進板房,屋裏基本啥都有。”古榮村村民卓瑪次仁一家分到約18平方米的板房,屋內(nei) 配有折疊床、桌椅和取暖爐,也接通了電力。
據悉,當地加快板房籌集、調運、安裝工作,截至1月19日8時,累計搭建板房11145套。“力爭(zheng) 春節前搭建完成所有板房,確保受災群眾(zhong) 都能安全溫暖過冬。”日喀則市副市長劉華忠說。
確保受災群眾(zhong) 安全溫暖過冬,既要住得溫暖,也要吃得安心。
在距離震中18公裏的曲洛鄉(xiang) 熱木青村,活動板房圍成了一個(ge) 大院。村民們(men) 忙著分發牛羊肉、糌粑等生活物資。
“物資已從(cong) 早期的應急物資變為(wei) 常備物資,12號我們(men) 這裏還通了自來水。”村民白瑪旺秋打著赤膊,一邊彎腰就著臉盆洗頭發,一邊細數著近期領取的物資,“米、麵、油、蔬菜、肉、酥油、青稞……”
記者在多個(ge) 安置點都看見,飲用水、食品等物資擺放得整整齊齊,一袋袋牛糞、一捆捆木材堆成了小山,停靠在一角的簡易餐車集中供應熱菜、熱飯、熱奶茶。
暖和的板房、燃燒的爐火、熱乎的飯菜,在高原寒冷的冬天裏,溫暖著災區群眾(zhong) 。
防災減災
海岸防風林是防禦台風的第一道屏障。在海南文昌市鋪前鎮,一場恢複生態、築牢海防的行動正在如火如荼展開。
“和原來的木麻黃樹相比,椰子樹不僅(jin) 抗風能力更強,也更加美觀。”工人韓吉衍嫻熟地將一鍬紅土鏟到剛種下的椰苗根部,並輕輕拍打夯實,“這一片椰林要種280畝(mu) ,我們(men) 每天幹八九個(ge) 小時,這幾天就要種完。”
2025年1月19日,在海南文昌市,工人正在修複海岸防風林。新華社記者吳茂輝 攝
去年9月,超強台風“摩羯”正麵襲擊海南,造成嚴(yan) 重風雨災害。為(wei) 進一步提高海岸防風能力,文昌采取“椰子純林”“椰子混交木麻黃”等慢生和速生樹種搭配的造林模式,建設海防林示範點,目前已完成海防林造林麵積2200畝(mu) 。
“總書(shu) 記‘積極開展災後重建’的囑托,我們(men) 始終銘記於(yu) 心。台風過後,認真排查總結,在推進災後恢複重建的同時,著力提升防災減災救災能力。”海南省應急管理廳廳長番紹立介紹,海南在總結複盤的基礎上,進一步健全監測預警、會(hui) 商研判、臨(lin) 災預警和救援處置工作機製,加快推進應急物資儲(chu) 備中心和東(dong) 、西、南、北四個(ge) 省級區域儲(chu) 備倉(cang) 庫建設,並組織編製全省應急避難場所專(zhuan) 項規劃等。
災後恢複重建要抓緊補短板、強弱項。
針對台風頻發特點,海南加強基礎設施加固和修複,特別是對易受災區域的排水係統、電力設施等進行升級改造,持續提升綜合減災能力。
在位於(yu) 文昌市的一家養(yang) 雞場內(nei) ,水、電、通信等設施都改造一新,廠房完成修複加固,孵化、種雞和育肥廠房正滿負荷運轉。“重建後,廠區防風抗風能力大幅提升,心裏踏實不少。當前開足馬力生產(chan) ,爭(zheng) 取一個(ge) 開門紅。”養(yang) 雞場負責人周世安信心滿滿。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