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焦點訪談·足跡丨發展向前 民生向暖

發布時間: 2025-02-02 12:20:00 來源: 央視新聞客戶端

  中國式現代化,民生為(wei) 大。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要做的事情就是讓老百姓過上更加幸福的生活。

  ——習(xi) 近平

   中國式現代化,民生為(wei) 大。對民生的關(guan) 切,深深嵌印在總書(shu) 記的足跡裏。2024年,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多次赴地方考察,強調優(you) 先抓好民生領域各項改革,著力解決(jue) 人民群眾(zhong) 急難愁盼問題。

  新春伊始,記者循著總書(shu) 記的足跡,來到住房和城鄉(xiang) 建設部完整社區建設十大案例之一的重慶市九龍坡區謝家灣街道民主村社區。一起來看看這裏的發展和變化。

  2025年的蛇年春節,是重慶市九龍坡區民主村社區更新亮相後迎來的第二個(ge) 春節,這裏聚滿人間煙火,像極了記者記憶中“過年趕場”的畫麵。穿過牌坊走進社區,火鍋店、手工藝品、小吃店、咖啡館等各種小攤一字排開,來自四麵八方的人們(men) 走走停停“逛吃逛吃”。

  2021年,全國首批城市更新試點工作正式啟動,民主村片區城市更新項目成為(wei) 試點之一。項目在保留原建設廠家屬院情感記憶和生活習(xi) 慣的基礎上,對片區內(nei) 老舊小區進行微改造、巧利用。

  重慶設計集團首席總建築師 徐千裏:我媽媽是這個(ge) 廠過去的高級工程師。我經常到這兒(er) 來玩,很親(qin) 切。你看這一棟樓就是當年這個(ge) 社區的糧站,我們(men) 這次就特別把它保留下來。

  通過改造擴建,曾經的糧站已經變成了“建設記憶”打卡點和紅心螞蟻誌願服務驛站。在這裏,共享工具牆、飲水機、充電寶、微波爐、心理谘詢、蟻巢書(shu) 屋,應有盡有,讓每一個(ge) 戶外工作者都有“門”可找、有“家”可回。

  重慶市民:請問民主村社區食堂在哪兒(er) ?

  重慶設計集團首席總建築師 徐千裏:走100米就到了。你看專(zhuan) 門來找民主村食堂,應該是慕名而來的。

  作為(wei) 社區改造的亮點,民主村社區食堂每日供應三餐,午餐、晚餐均有24個(ge) 菜品,可以保證一周7天菜品不重樣。憑借優(you) 惠的價(jia) 格、新鮮豐(feng) 富的菜品,社區食堂還圈粉了不少年輕人來這裏當老年人的“飯搭子”。

  建設廠的退休職工陳代蓉阿姨今年70多歲,自從(cong) 社區食堂開業(ye) 後,她就成了這裏的常客。

  2024年4月22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來到重慶考察,走進九龍坡區謝家灣街道民主村社區,了解當地實施城市更新和保障改善民生等情況。看到社區煥然一新、井然有序,習(xi) 近平親(qin) 切地對在場的社區居民說:“中國式現代化,民生為(wei) 大。”陳阿姨對當時的場景還記憶猶新。

  民主村社區居民 陳代蓉:當時總書(shu) 記也問了我一些問題,就說在那個(ge) 食堂就餐你滿不滿意,我說滿意,很滿意。他說好,你們(men) 滿意就好,滿意就好。

  總書(shu) 記說“民生為(wei) 大”,讓民主村社區居民倍感溫暖。兩(liang) 年多時間裏,老社區改換新模樣,將“民生無小事”落在工作細節中,居民臉上的笑容也多了起來。

  重慶市九龍坡區民主村社區黨(dang) 委書(shu) 記 伍成莉:作為(wei) 一個(ge) 基層社區小書(shu) 記,最大的成就感來自哪兒(er) ?就是你走在路上,你走在社區裏麵,會(hui) 有居民跟你打招呼,很多人都認識你,親(qin) 切地問“小伍”,或者是“書(shu) 記”,還有一些“妹兒(er) ”。

  春節前幾天,大家都忙著備年貨、趕工期。在民主村的“惠民巧匠坊”,修鞋匠黃德軍(jun) 更是從(cong) 早忙到晚。

  小時候,黃德軍(jun) 就經常跟著爸爸在建設廠門口附近補鞋,隨著城市建設變遷,他們(men) 的攤位逐漸成了“遊攤”,經常被“城管”趕來趕去,風吹日曬更是家常便飯。

  民主村社區修鞋匠 黃德軍(jun) :夏天曬得非常難受,下雨天,那個(ge) 風吹得呼呼的,打把傘(san) 肯定要吹翻。

  2022年初,民主村社區開始啟動更新改造,特意將修鞋、換鎖、剪發等老手藝、老營生保留下來,把這些“遊攤”搬進了5個(ge) 固定場所“惠民巧匠坊”,免攤位費、免水電費,不僅(jin) 提高了“巧匠們(men) ”的收入,更承載起一份往日歲月的情感聯係。

  火鍋,是重慶人永遠繞不開的話題,開家火鍋店,也是許多重慶人的夢想。

  2012年,從(cong) 美術專(zhuan) 業(ye) 畢業(ye) 2年多的林龍看準了建設廠老廠區人流密集、火鍋店集中的優(you) 勢,在這裏創業(ye) 開了一家火鍋店,客人絡繹不絕。

  城市更新項目啟動後,林龍擔心火鍋店生意受影響,想關(guan) 店到外區開店。街道了解情況後,主動上門幫助他協調到了一個(ge) 100多平方米的場地,免費過渡使用;更新改造完成後,街道又以優(you) 惠的租金價(jia) 格給他提供了400多平方米的新場地。

  民主村社區火鍋店老板 林龍:搬過來之前我們(men) 是15張桌子左右,現在有了這麽(me) 好的一個(ge) 場地,現在已經擴大到33張台。重新開店以後,招工這一塊人社部門也是給予了我們(men) 很大支持。

  重慶市九龍坡區人力資源和社會(hui) 保障局就業(ye) 促進科科長 張棟:就業(ye) 是最基本的民生,我們(men) 貫徹總書(shu) 記的殷殷囑托,創新了一個(ge) “企業(ye) 就近用工,群眾(zhong) 就近就業(ye) ”的“雙就近”服務改革。這些火鍋店的員工相對來說年紀比較大。我們(men) 通過數字就業(ye) 係統就自動匹配上了,老板很快找到這些員工,而這些孃孃也很快找到工作。其實我們(men) 工作的目的說白了,就是讓群眾(zhong) 有活幹,有錢賺。

  臘月二十四,民主村社區迎來了一場重量級的演出——“村晚”。由建設廠退休職工彭其碧牽頭組建的民主村彭孃孃文工團一共表演了5個(ge) 節目,演員50多人,全都是社區裏的老居民。伴隨著民主村的更新改造,文工團從(cong) 十幾人的小小鑼鼓隊壯大成400多人的文藝團體(ti) ,成了民主村一張遠近聞名的名片。

  民主村彭孃孃文工團團長 彭其碧:民主村沒有改造之前我們(men) 就在河邊排練,距離遠。

  民主村更新改造後,專(zhuan) 門為(wei) 文工團設置了固定的訓練場地,叔叔、孃孃們(men) 的精氣神更足了。

  民主村彭孃孃文工團團長 彭其碧:我們(men) 場地落實以後,在那個(ge) 地方排練提高了我們(men) 的士氣,排練的興(xing) 趣也提高了,隊員們(men) 幸福感也增強了。

  臨(lin) 近除夕的一天中午,陳代蓉阿姨和幾十位建設廠的老同事們(men) 相約一起吃團年飯,既是慶祝新年,也慶祝他們(men) 進廠60周年。退休幾十年了,有的人買(mai) 了商品房搬出了家屬院,有的去外地照看孫輩,看到如今民主村的大變化,不少人都表示要搬回來。

  建設廠退休職工 陳桂芳:現在還是想搬回來住,我們(men) 還有老朋友、幾十年的老朋友,一見說不完的話、出不完的龍門陣,現在生活真的很幸福。

  民以食為(wei) 天,新年期間的重慶,更是離不開一個(ge) 字“吃”。臨(lin) 近除夕,幾十位民主村社區居民齊聚社區食堂,共慶蛇年新春。

   我們(men) 一起走過春夏秋冬,一道經曆風雨彩虹,一個(ge) 個(ge) 瞬間定格在這不平凡的一年。讓我們(men) 循著總書(shu) 記的足跡,看偉(wei) 大祖國的成長,感受奮鬥的力量。

  因為(wei) 牽掛,所以傾(qing) 聽,因為(wei) 傾(qing) 聽,所以懂得。在田間地頭、海邊漁村、城市社區,老百姓的事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時時放在心上。

  就業(ye) 是最基本的民生。2024年我國就業(ye) 形勢總體(ti) 穩定,全國城鎮新增就業(ye) 1256萬(wan) 人,脫貧人口務工規模達到3305.2萬(wan) 人。

  完善保障製度,快遞員、外賣員可以參加社保了;全國1300多個(ge) “司機之家”建起來了,洗澡休息更舒心了。勞動者的呼聲總有回應。

  教育是國之大計,要讓孩子們(men) 上好學,負擔不能重,資源要均衡。2024年,我國教育支出增加4%,主要用於(yu) 改善薄弱地區的辦學條件。2024年6月18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來到由上海市投資援建的青海省果洛西寧民族中學考察調研,了解當地深入推進教育工作東(dong) 西部協作和對口支援等情況。

  中國正在麵臨(lin) 老齡化的挑戰。2024年,國家積極落實發展銀發經濟26條舉(ju) 措,優(you) 化助老照護等服務,社區支持居家養(yang) 老的方式漸成氣候。2024年11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走進湖北鹹寧潘家灣鎮四邑村養(yang) 老服務驛站。他叮囑大家,要抓住一老一小這個(ge) 重點,更加精準有效地為(wei) 群眾(zhong) 排憂解難。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目前,我國已建成世界最大的醫療保障網,基本醫保年度參保率穩定在95%左右,參保人數超13.3億(yi) 人,遠程醫療打破壁壘,優(you) 質資源繼續“下沉”,要讓偏遠地區的群眾(zhong) 也能看上病。

  發展向前,民生向暖,以改革為(wei) 發力點和突破口,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新征程上 每一個(ge) 人都是主角

  每一束光芒都熠熠生輝

  你有什麽(me) 美好的小願望?

  快遞員 李會(hui) 鵬:我的新年願望是過年值班多掙點錢,給老婆換一個(ge) 新手機。

  網約車司機 黎小川:希望在新的一年接更多的訂單,因為(wei) 我現在是租的車,我準備給自己買(mai) 一台新的車。

  小學生 曾思涵 曾思童:我的新年願望是在新的一年每天開開心心;我的新年願望是希望能和姐姐長得一樣高。

  重慶設計集團首席總建築師 徐千裏:希望有更多的機會(hui) 參與(yu) 此類城市更新工作,打造更多像民主村這樣的符合人民期盼和向往的生活社區。

  民主村社區火鍋店老板 林龍:希望民主村人氣越來越旺,我們(men) 火鍋店生意越來越好,大家都多賺票子!

  重慶市九龍坡區民主村社區黨(dang) 委書(shu) 記 伍成莉:2025年我希望我們(men) 民主村社區的每一位居民心往一處想,勁兒(er) 往一處使,把我們(men) 的社區建設得更加美好。

(責編: 陳濛濛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