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果洛州建設醫療急救網絡 讓危重症患者第一時間得到救治
“是上海醫生救了我的命!”康複出院的紮巴難掩激動。
紮巴來自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達日縣,因為(wei) 大量自發性小腦出血及蛛網膜下腔出血,從(cong) 達日縣轉院至果洛州人民醫院。“病情嚴(yan) 重,刻不容緩。”急診科主任金燁快速做出診斷。
隨即,上海市“組團式”醫療幫扶團隊通過快速救治網絡,與(yu) 時間賽跑,開展多學科會(hui) 診,並聯合瑪沁縣人民醫院腦外科、甘德縣人民醫院重症急診科多方專(zhuan) 家,及時對患者進行了顱內(nei) 小腦血腫清除術、側(ce) 腦室引流術,成功挽救了患者生命。
“這種快速診斷、及時轉運、州縣聯合、強強聯手、多學科協作聯合救治患者的新模式,開創了果洛州人民醫院救治此類患者的先河。”果洛州人民醫院院長周峰說。
果洛州地處青藏高原腹地,地廣人稀。全州地域總麵積7.64萬(wan) 平方公裏,總人口22萬(wan) 人,平均海拔4200米以上,自然環境惡劣,醫療衛生基礎薄弱、總體(ti) 水平不高,特別是對危重症患者的救治能力較弱。“高海拔地區急性心梗患者多,搶救最重要的措施是保證在有效時間內(nei) 溶栓,才能繼續進行下一步的治療,時間就是生命,因此,對心梗患者來講,‘2小時醫療救治圈’更有意義(yi) 。”金燁介紹。
周峰和金燁都是上海市派往果洛州的醫療幫扶成員。上海市第五批“組團式”幫扶人才到崗以來,經過深入細致調研,結合果洛實際和各幫扶醫院之間一個(ge) 多小時的路程優(you) 勢,提出打造各幫扶醫院“2小時醫療救治圈”目標計劃。通過整合、充分利用上海援青醫療資源,建立以“120”急救平台為(wei) 統領,將果洛州人民醫院作為(wei) 全州應急醫療救治中心,以瑪沁縣、甘德縣人民醫院為(wei) 支點,鄉(xiang) 鎮村社區衛生室為(wei) 補充的醫療急救網絡。通過快速診斷、快速轉運、快速救治,形成州、縣、鄉(xiang) 、村四級聯動應急救治體(ti) 係,第一時間讓危重症患者得到有效救治。
目前,“2小時醫療救治圈”急救模式已初見成效,規範化的危重症救治體(ti) 係已逐步建立。通過這一急救模式已成功救治多名附近縣、鄉(xiang) 鎮轉送來的各類急危重病例。據統計,共成功救治急性心梗患者22人、腦血管意外患者18人,急性創傷(shang) 多發傷(shang) 患者28人。
“‘2小時醫療救治圈’對綜合應急處置是一個(ge) 重要考驗,涵蓋的科室多、難度大,多學科聯動要求高,需要充分聯動州縣鄉(xiang) 村四級醫療資源,給予病患最及時的救治。”周峰介紹,“另一方麵,多學科救治平台對當地醫護人員是一個(ge) 鍛煉,通過聯合處置‘傳(chuan) 幫帶’,提升他們(men) 的醫療技術水平和應急處置能力。”
學習(xi) 貫徹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主題教育開展以來,青海省秉持“小財政辦大民生”理念,緊緊圍繞醫療、醫保、醫藥協調聯動,推進多項改革措施落地見效。果洛州依托上海市醫療幫扶團隊智力、技術理念等優(you) 勢,強化本地醫療專(zhuan) 業(ye) 技術的培養(yang) ,努力打造一支帶不走的醫療急救隊伍。
“下一步,有望擴大‘2小時醫療救治圈’聯絡範圍,果洛州人民醫院與(yu) 青海省人民醫院、青海大學附屬醫院、青海省紅十字醫院等8家醫院共同開啟轉診綠色通道,爭(zheng) 取讓果洛州的病人能夠‘大病不出省’,持續提高醫療質量,讓當地群眾(zhong) 在家門口享受優(you) 質的醫療服務。”周峰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移動CT遠程智能專家影像會診”助高原地區民眾足不出縣獲精準診斷
記者13日獲悉,在上海多家援青單位的共同努力下,融合多項醫療和通信領域高科技的“移動CT遠程智能專家影像會診”,在高原地區縣級醫院中實現應用。[詳細] -
青海果洛:上海援青助力牧區緩解“看病難”
海拔4300多米的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甘德縣青珍鄉,臨近預產期的產婦樂瑪來到中心衛生院產檢。躺在B超室病床上,她心情有些忐忑。[詳細] -
青海:“青南支醫”行動解南部偏遠牧區“看病難”“看病遠”
日常診療、績效考核、包蟲病篩查、醫療保健、人員培訓培養、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這是青海省人民醫院瑪多醫療隊參加青海省第三批青南支醫的主要工作。[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