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習近平再強調長江經濟帶生態保護 川滇青怎麽做?

發布時間: 2018-03-11 09:37:00 來源: 新利平台

  圖為(wei) 3月10日,中共中央總書(shu) 記、國家主席、中央軍(jun) 委主席習(xi) 近平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hui) 議重慶代表團的審議。攝影:謝環馳,圖片來自新華網。

  新利平台訊 3月10日上午,中共中央總書(shu) 記、國家主席、中央軍(jun) 委主席習(xi) 近平來到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hui) 議重慶代表團參加審議。習(xi) 近平強調,如果長江經濟帶搞大開發,下麵的積極性會(hui) 很高、投資驅動會(hui) 非常強烈,一哄而上,最後損害的是生態環境。過去已經有一些地方搶跑,甚至出現無序開發,違法挖河砂、搞捕撈、搞運輸,岸線被隨意占用等情況,如果這樣下去,所謂的長江經濟帶建設就變成了一個(ge) “建設性”的大破壞。所以,我強調長江經濟帶不搞大開發、要共抓大保護,來刹住無序開發的情況,實現科學、綠色、可持續的開發。

  母親(qin) 河:共抓大保護 不搞大開發

  長江是中華民族的母親(qin) 河之一,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重要支撐。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是國家一項重大區域發展戰略。2016年1月5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重慶召開的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hui) 上指出:“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必須從(cong) 中華民族長遠利益考慮,走生態優(you) 先、綠色發展之路,使綠水青山產(chan) 生巨大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hui) 效益,使母親(qin) 河永葆生機活力。”

  圖為(wei) 2016年1月5日,中共中央總書(shu) 記、國家主席、中央軍(jun) 委主席習(xi) 近平在重慶召開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hui) 。新華社記者 李濤 攝

  在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hui) 上,習(xi) 近平指出,千百年來,長江流域以水為(wei) 紐帶,連接上下遊、左右岸、幹支流,形成經濟社會(hui) 大係統,今天仍然是連接絲(si) 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si) 綢之路的重要紐帶。習(xi) 近平強調,長江擁有獨特的生態係統,是我國重要的生態寶庫。當前和今後相當長一個(ge) 時期,要把修複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

  2016年3月25日 ,習(xi) 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會(hui) 議上強調,要在保護生態的條件下推進發展,增強發展的統籌度和整體(ti) 性、協調性、可持續性,提高要素配置效率。要加強領導、統籌規劃、整體(ti) 推進,把長江經濟帶建成環境更優(you) 美、交通更順暢、經濟更協調、市場更統一、機製更科學的黃金經濟帶。

  黨(dang) 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以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為(wei) 導向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

  四川、雲(yun) 南、青海:上遊高原的保護舉(ju) 措

  四川位於(yu) 長江上遊,96.5%的麵積屬於(yu) 長江流域,處於(yu) 長江經濟帶與(yu) 絲(si) 綢之路經濟帶的結合部,是承南接北、通東(dong) 達西、推動兩(liang) 帶聯動發展的戰略紐帶,是我國向西開放的重要樞紐。地處長江上遊的四川省推出了全麵推行河長製、狠抓水環境綜合整治、抓好飲用水水源環境和良好水體(ti) 保護、實施大氣環境網格化管理、開展大氣汙染防治的專(zhuan) 項督查、實施建設用地汙染風險防範行動、推進土壤汙染治理與(yu) 修複行動、加強自然保護區保護與(yu) 監管等八大舉(ju) 措,著力推進長江經濟帶生態保護工作。

  雲(yun) 南是長江經濟帶11省市之一,處在重要的生態保護屏障區。金沙江是長江的上遊部分。雲(yun) 南境內(nei) 的迪慶州、麗(li) 江市、大理州、 楚雄州、昆明市、曲靖市、昭通市等7個(ge) 州、市的23個(ge) 縣、市、 區全部被納入金沙江經濟帶的規劃範圍,區域麵積8.27萬(wan) 平方公裏。雲(yun) 南金沙江開放合作經濟帶是雲(yun) 南省融入長江經濟帶的建設前沿,也是長江上遊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跟瀾滄江經濟帶“開發”和“開放”並重不同,金沙江經濟帶隻有“開放”,沒有“開發”,這與(yu) 長江經濟帶的發展原則是有效銜接的。雲(yun) 南通過規劃促使金沙江開放合作經濟帶走生態優(you) 先、綠色發展之路,把修複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加強沿江開發規劃和空間管製,統籌推進岸線開發利用、水汙染防治和生態廊道建設,大力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推進區域生態共同建設、共同保護和共同監管,確保“一江清水”流出雲(yun) 南,構築長江上遊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

  圖為(wei) 位於(yu) 三江源地區,素有“千湖之縣”美譽的青海果洛藏族自治州瑪多縣境內(nei) 的湖泊。 新華社記者 吳剛攝

  中國最大的鹽湖在青海,長江、黃河、瀾滄江3條大河也都發源於(yu) 青海。這裏既是生態資源的寶庫,又是生態安全的屏障。2016年全國兩(liang) 會(hui) ,習(xi) 近平參加青海代表團審議,指出要搞好中國三江源國家公園體(ti) 製試點,築牢國家生態安全屏障,使青海成為(wei) 美麗(li) 中國的亮麗(li) 名片。同年八月,總書(shu) 記在青海視察時指出,青海必須擔負起保護三江源、保護“中華水塔”的重大責任,搞好三江源國家公園體(ti) 製試點,確保“一江清水向東(dong) 流”。兩(liang) 年來,青海用一個(ge) 個(ge) 生動實踐建設更加富裕文明和諧美麗(li) 新青海,據悉,今年年初,《三江源國家公園總體(ti) 規劃》明確,到2020年,正式設立三江源國家公園,宏偉(wei) 願景正一步步變成青海大地上的生態文明之花;在保護與(yu) 發展中尋求統一和突破,建設好我國首個(ge) 國家公園,青海正在定量中尋求變量,在改革中求變求新,把山川秀美的三江源打造成為(wei) 美麗(li) 中國的亮麗(li) 名片。(新利平台 綜合/楊悅笙)

(責編: 李元梅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