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參加全國兩(liang) 會(hui) 的記者采訪,在不斷奔跑的節奏中,除了緊張、激動、興(xing) 奮、忐忑之外,更多的是收獲,尤其是每一次完成對政協委員的采訪,就好像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到平時看不到的風景,接觸不曾接觸到的領域,也使我更清楚地認識到自己的差距。每位政協委員都是我的榜樣,在他們(men) 身上我不僅(jin) 學到了知識、開闊了眼界、了解了社會(hui) ,也使我學習(xi) 到他們(men) 的精神。比如下麵這個(ge) 故事。
圖為(wei) 藏族政協委員邊巴拉姆在西藏辦事處留影 攝影:旦增西旦
2018年3月5日上午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hui) 議在人民大會(hui) 堂開幕,下午在政協會(hui) 議民族委員駐地北京友誼賓館,我采訪到一位青年學者,西藏自治區社會(hui) 科學院南亞(ya) 研究所副所長——邊巴拉姆。
見到邊巴拉姆的第一印象,很難將她與(yu) “學者”“研究員”“副所長”這些頭銜結合起來,眼前這個(ge) 氣質出眾(zhong) 、清新秀麗(li) 的年輕藏族姑娘,形象和身份的反差讓我對她的經曆充滿好奇。
圖為(wei) 3月4日西藏政協委員邊巴拉姆在小組會(hui) 上發言 攝影:旦增西旦
“我覺得學習(xi) 對人的幫助真是特別大的,比如博士畢業(ye) 有很多硬性的考核標準,還要參加各種各樣的學術討論,在川大學習(xi) 的這幾年我的進步特別大。”爽朗的邊巴拉姆從(cong) 小生活在日喀則,直到1992年考取西南政法大學刑偵(zhen) 係,畢業(ye) 後曾去挪威奧斯陸大學、美國哥倫(lun) 比亞(ya) 大學進修法學專(zhuan) 業(ye) ,回國後考取中國人民大學法學碩士專(zhuan) 業(ye) ,現在是四川大學憲法行政法專(zhuan) 業(ye) 的博士研究生,她之前一直關(guan) 注社會(hui) 治理與(yu) 發展,結合西藏自治區的實際和社科院的工作對於(yu) “民族法學研究”“民族權益保護”“怎樣推進少數民族地區的社會(hui) 經濟發展”“少數民族權益”“民族區域自治製度”“民族法製”“民族立法權”等方麵都做過仔細的研究,參與(yu) 編寫(xie) 《拉薩法治發展報告》係列藍皮書(shu) 。
研究南亞(ya) 大通道建設的工作和邊巴拉姆一直以來從(cong) 事的法學類的工作跨度還是比較大的。據邊巴拉姆介紹,2016年,當時西藏自治區社會(hui) 科學院南亞(ya) 研究所剛剛成立,南亞(ya) 研究人才缺乏,因為(wei) 她曾經做過南亞(ya) 研究,邊巴拉姆被院領導動員調整到南亞(ya) 研究所工作。說到這裏,邊巴拉姆向記者坦誠當時的想法“要放棄自己已經做了那麽(me) 多年專(zhuan) 業(ye) 領域的工作,非常不舍得,但是經過一段時間的思想鬥爭(zheng) ,我想通了,不論我做任何研究工作,我最終的目的是什麽(me) ?從(cong) 大的角度講,第一就是要維護國家統一,確保邊疆安全、社會(hui) 和諧,這是我的根本目的,我做的所有研究都是為(wei) 了這個(ge) 目標服務的,那麽(me) 現在能為(wei) 國家、能為(wei) 自治區做點貢獻,而且是在當下非常需要的領域,所以我就欣然接受了調動。定位準了以後,方法都是相同的,現在我們(men) 所對南亞(ya) 大通道建設已經有了一個(ge) 比較明確的規劃。”
邊巴拉姆認為(wei) ,“一帶一路”倡議是我們(men) 國家對世界人權理論一個(ge) 重大貢獻,所以她想把“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南亞(ya) 大通道建設”“西藏自治區邊境地區發展情況”以及周邊國家的國情研究等方向結合起來。
通過這次采訪,我接觸到了各行各界的政協委員,他們(men) 來自五湖四海,來自各個(ge) 民族,來自不同行業(ye) ,都是我心中的榜樣,他們(men) 的事跡將激勵我繼續前行。
(新利平台 文/王藝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