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訊 在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甘孜縣,一項項文化惠民工程讓一朵朵鮮豔奪目的文明之花競相綻放,釋放出無窮活力。老百姓在過上好日子的同時,在享受文化、參與(yu) 文化、創造文化中提升幸福指數,為(wei) 日新月異的幸福生活增添了“砝碼”,真正擁有了詩和遠方。
百姓有了“能樂(le) ”的平台
日前,筆者走進仁果鄉(xiang) 洛拉村文化廣場,孩子們(men) 正在嬉戲玩耍。“有了文化陣地,我們(men) 活動有了場地,玩樂(le) 有了去處,生活麵貌跟幾年前比大變樣。”村民向巴伍須高興(xing) 地說。
進入仁果鄉(xiang) 鎮綜合文化站,閱覽室、文化活動室、健身房一應俱全。“過去農(nong) 閑沒地方去,我們(men) 隻能看電視、打牌;如今有了文化站,可以聚到一起在農(nong) 家書(shu) 屋看書(shu) ,還可以跳舞健身。”村民紮西說。
“貧困農(nong) 民不僅(jin) 要經濟富起來,也要文化富起來,應該讓他們(men) 盡快享受到改革發展的成果。”該縣文旅廣新局負責人告訴筆者,“以政府買(mai) 單、群眾(zhong) 免費享受的形式,甘孜縣為(wei) 219個(ge) 行政村建設農(nong) 家書(shu) 屋,並加大送文化下鄉(xiang) 力度,為(wei) 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送上了豐(feng) 盛的文化大餐。”
今年,甘孜縣建設貧困村綜合文化服務中心10個(ge) 、文化院壩33個(ge) ,完成安裝配套文化器材、廣播“村村響”32套,“戶戶通”645套,補充脫貧村農(nong) 家書(shu) 屋書(shu) 籍15.5萬(wan) 餘(yu) 冊(ce) 。
在公共文化服務體(ti) 係建設中,甘孜縣始終堅持“三個(ge) 傾(qing) 斜”:即重大資金向基層傾(qing) 斜、設施建設向農(nong) 村傾(qing) 斜、文化設施向農(nong) 民傾(qing) 斜。同時,加大文化惠民工程的資金投入,嚴(yan) 格實行專(zhuan) 款專(zhuan) 用,加強資金到位和使用情況的監督檢查力度。
讀書(shu) 有去處、活動有場地、健身有器材……一個(ge) 個(ge) 文化惠民舉(ju) 措,讓甘孜縣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在家門口樂(le) 享“文化福利”的夢想變成了現實。
貧困村有了“長樂(le) ”的日子
甘孜縣大力開展文化扶貧,著力健全公共文化服務體(ti) 係,確保文化惠民工程的順利實施,不斷滿足人民群眾(zhong) 多方麵、多層次、多樣化的精神文化需求。免費給老百姓送文化、送電影。今年已完成“送圖書(shu) 下鄉(xiang) ”32次,流通圖書(shu) 4300餘(yu) 冊(ce) ;完成送文藝下鄉(xiang) 32場次,觀看人次達3萬(wan) 人次;按照“一村一月一場電影”的要求,完成了1706場次的放映任務,觀影人次達38760人次。
文化惠民工程的“星星之火”,形成了文化樂(le) 民、文化育民、文化富民的“燎原之勢”,在甘孜縣農(nong) 村結出了豐(feng) 碩的成果。隨著公共文化設施的不斷完善,群眾(zhong) 參與(yu) 文化活動的熱情日益高漲,群眾(zhong) 文化隊伍迅速發展壯大,先後湧現群眾(zhong) 民間舞蹈隊223支。如今的甘孜縣,群眾(zhong) 文化活動精彩紛呈,城鄉(xiang) 處處是舞台,群眾(zhong) 人人做主角,賦予了農(nong) 牧區更多的文化內(nei) 涵。(新利平台 文/餘(yu) 應瓊)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