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數說”青藏高原生態文明建設

發布時間: 2018-08-30 16:39:00 來源: 新利平台

  新利平台訊 今年7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表了《青藏高原生態文明建設狀況》白皮書(shu) 。通過其中所發布的數據,可以大致了解近年來我國在建設青藏高原生態文明中的投入情況。


藏野驢。攝影:周延

  目前,青藏高原已經建成各級自然保護區155個(ge) (其中國家級41個(ge) 、省級64個(ge) ),麵積達82.24萬(wan) 平方公裏,約占高原總麵積的31.63%,占中國陸地自然保護區總麵積的57.56%。


保護區裏的精靈。攝影:楊朝暉

  2008至2017年,中央財政分別下達青海、西藏兩(liang) 省區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資金162.89億(yi) 元和83.49億(yi) 元。


家園。攝影:孫少海

  “十五”(2001-2005年)以來,西藏自治區獲得國家下達的森林、草原、濕地、重點生態功能區等各類生態補償(chang) 資金累計達316億(yi) 元。2015年以來,西藏自治區投入8500萬(wan) 元幫助牧民減輕因野生動物肇事帶來的損失。


奔跑。攝影:梁敏

  國家對青海省生態建設投入力度不斷加大。2013年起,中央財政累計安排資金164億(yi) 元,陸續實施了草原、森林和濕地等生態效益補償(chang) 類項目。青海省推出生態公益管護員製度,每年安排補助資金8.8億(yi) 元。雲(yun) 南省迪慶州自2009年起實施公益林生態效益補償(chang) 製度,至2017年國家累計補助資金達11.03億(yi) 元。

  2017年,四川省甘孜州和阿壩州有效管護集體(ti) 公益林分別為(wei) 128.23萬(wan) 公頃和69.60萬(wan) 公頃,公益林森林生態效益年度補償(chang) 資金分別為(wei) 2.84億(yi) 元和1.54億(yi) 元。

  2009年以來,國家累計投入62.94億(yi) 元,支持西藏自治區、青海以及四川、雲(yun) 南、甘肅藏區城鎮的生活汙水垃圾處理設施及汙水管網項目。

  “十二五”以來,國家累計投入54.52億(yi) 元,支持高原諸省區開展農(nong) 村環境綜合整治。其中,安排西藏自治區3.49億(yi) 元、四川省16.31億(yi) 元、雲(yun) 南省14.54億(yi) 元、甘肅省8.99億(yi) 元、青海省11.19億(yi) 元。


鮮花盛開的藏家窗口。攝影:金沙江

  2010年以來,西藏自治區安排資金118.18億(yi) 元,開展5261個(ge) 村人居環境建設和環境綜合整治工作,建立農(nong) 村環境長效管護機製,改善了環境質量。

  2008年以來,青海省開展農(nong) 村環境連片整治工作,累計投入專(zhuan) 項資金17.4億(yi) 元,對3015個(ge) 村莊和遊牧民定居點實施了環境綜合整治,受益人口220萬(wan) 人,占全省農(nong) 村總人口的76%。2014年,青海省啟動高原美麗(li) 鄉(xiang) 村建設工作,截至2017年年底,已完成建設投資107.7億(yi) 元。目前,青海省城市生活汙水處理率、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分別達到78.02%和96.69%,城鎮人居環境明顯改善。

  四川省甘孜州實施“垃圾汙水三年行動”,2017年落實地方政府專(zhuan) 項債(zhai) 券資金2.75億(yi) 元用於(yu) 新型城鎮化建設。


遠眺高原人家。攝影:鄭德餘(yu)

  截至2017年年底,四川省阿壩州共投資5.85億(yi) 元用於(yu) 建設汙水、垃圾處理設施。雲(yun) 南省迪慶州禁止在轄區內(nei) 銷售、提供、使用不降解的塑料製品,水汙染、土壤汙染和大氣汙染治理取得明顯成效。甘肅省甘南州已投入52.46億(yi) 元,實施703個(ge) 生態文明小康村建設項目,改善了這些村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社會(hui) 保障和生態環境等生產(chan) 生活條件。


高原上常見的太陽能水壺。攝影:毛惠清

  截至2017年年底,以水能、太陽能、沼氣為(wei) 主的清潔能源已達到西藏自治區電力總裝機容量的87%,推廣太陽灶40多萬(wan) 台,太陽能熱水器45萬(wan) 平方米,被動式太陽房約42萬(wan) 平方米。

  截至2017年年底,青海省累計推廣太陽灶10.22萬(wan) 台、太陽能熱水器1.28萬(wan) 台、太陽能電池9200套;建設被動式太陽能暖房1.31萬(wan) 套,示範麵積達130.5萬(wan) 平方米。(新利平台 綜合/楊月雲(yun) )

(責編: 郭爽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