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山水關情殊方未遠

——再讀《康巴大地》

發布時間: 2018-09-29 16:44:00 來源: 新利平台

  有幸編輯了沈陽先生的散文集《康巴大地》,對於(yu) 他的作品我不陌生。但當新書(shu) 捧在了掌心,淡淡的油墨味,清清的康巴風,濃濃的鄉(xiang) 土情……我禁不住一讀,再讀,斷斷續續地讀,感動、回味、思考,模糊的印象變得逐漸清晰。我仿佛看到了“散落在優(you) 美田園中的鮮豔奪目的道孚民居”,也聽到了作者怎樣用心“拾掇川西梨花下的鄉(xiang) 愁記憶”,怎樣站在秋天的金沙江畔,聆聽“水拍兩(liang) 岸的聲響”,怎樣遊曆在康巴的熱土上,撥開歲月的塵埃,從(cong) 一縷縷陽光中撿拾光陰的物語,找尋時光之前的一些細節……

  作者的作品和他的人一樣,始終接著地氣,一步一個(ge) 腳印,一步一滴汗水,心隨意動,意隨心走。他用那特有的視界和感受方式,把康巴的每一處風景都盡收眼底,康定情歌、川西梨花、丹巴碉樓、茶馬古道、嵐安古寨、貢嘎之冠、霍爾文化、道孚油菜、康北糧倉(cang) 、唐蕃古道、鬆茸之鄉(xiang) 、香格裏拉、雲(yun) 上理塘、川藏古道……文字樸實無華,語言簡練精巧,直接地體(ti) 現出他的生命追求、人格品位和審美理想。同時,讓我聞到了久別的泥土香,感受到清新的鄉(xiang) 土情。

  作者在西藏工作了十二年,他字裏行間充盈著對藏區、藏族人民的深厚感情,吸引著讀者的心。全書(shu) 24篇散文,篇篇都在吟唱康巴的山、康巴的水、康巴的人。作者對藏區的一草一木是那樣地熟悉,給它們(men) 注入了靈氣,這樣的景致怎能不叫人心動?讀沈陽的作品,心神會(hui) 情不自禁地沉浸到他筆下的純樸的大自然中,仿佛那些神奇、壯麗(li) 的大自然奇景就在眼前,觸手可及,隻是我們(men) 太過忙碌,沒有太多時間去感悟領略;親(qin) 情友情也常伴身邊,隻是我們(men) 沒有在意這種其樂(le) 融融的甜蜜和幸福。不難看出,那塊鮮有汙染的淨土,也是作者情思的淨土。

 
白玉村莊,見本書(shu) 第186頁

  作者擁有人類學的知識,使他能夠在較深的層麵上去發覺和認識他所觀察和體(ti) 會(hui) 到的許許多多的事物和現象,這是他作品的獨到之處。麵對高原壯麗(li) 的風光,作者靜下心,帶著懷念、向往和執著,帶著與(yu) 衛藏、安多、周邊以及內(nei) 地相互比照、重新審視、譜係分析的視野,帶著對每一次旅行的期待和對每一個(ge) 發現的驚喜,盡力挖掘其人文沉澱,力求寫(xie) 出山水的文脈,寫(xie) 出鄉(xiang) 土的底蘊,從(cong) 中探溯藏民族文化的內(nei) 涵價(jia) 值及其對於(yu) 當代人類的意義(yi) 。作者將筆端觸摸於(yu) 現實中,使康巴大地許多不為(wei) 人關(guan) 注的人文、地理、曆史、風俗等獲得揭秘和傳(chuan) 揚,言之有據,涉筆成趣,調侃中透著對現實的思考和對已過時代的眷戀。“郭達山”是否真與(yu) 三國時代諸葛亮的部將“郭達”有關(guan) ;小小的康定城為(wei) 何會(hui) 出現五種宗教並存的現象;丹巴是漢語新造詞嗎……處處閃現著人文關(guan) 懷的光彩。

  作者出生在內(nei) 地,紮根在西藏,以日喀則為(wei) 精神的家鄉(xiang) 。康巴大地上與(yu) 家鄉(xiang) 一樣的風土人情,總是撩撥他對故鄉(xiang) 的眷念,作品中時時流露出他濃濃的鄉(xiang) 土之戀。語言裏雖然沒有一句華麗(li) 的詞匯,但寫(xie) 出了他對故鄉(xiang) 那種如絲(si) 如縷的情結,那麽(me) 真摯、詩意。“丹巴藏寨,為(wei) 我們(men) 留住了最美鄉(xiang) 愁。丹巴歸來,鄉(xiang) 愁的情愫卻在心裏徘徊”(《山岩上的丹巴,守望最美鄉(xiang) 愁》)。“我的家鄉(xiang) 日喀則跟色達的海拔高度幾乎是一樣的,心裏突然有了一種暖暖的溫度,色達再也不是一年中那副遙遠而冰冷的模樣”(《色達,白色冰原上的金馬》)。“心在,路就在。無論你在哪裏,回家的路其實並不遙遠”(《盛德白玉,回家的路並不遙遠》)。川西梨花寄予了當年不知愁滋味的情緒;與(yu) 家鄉(xiang) 一樣的海拔高度使心裏充滿了溫暖;通往家鄉(xiang) 的路喚起對家鄉(xiang) 、對母親(qin) 深深的眷戀。作者以平實的筆觸穿綴起至情至性的人生居所,發掘潛藏在鄉(xiang) 土情誼中的真摯與(yu) 心酸,清流汩汩情如許,讓人切身感受到故鄉(xiang) 乃是生命之源,精神之源。“讓愛伴著走天涯”,也許,這是作者創作的動力和源泉,有愛有望的人生才更有意義(yi) 和價(jia) 值。

 
格薩爾說唱藝人俄真卓瑪,見本書(shu) 第119頁

  作者筆下的康巴大地一草一木總關(guan) 情,一山一水皆育人。他感歎,“殊方未遠,原來他鄉(xiang) 是故鄉(xiang) 。無論對中原地區還是對衛藏地區來說,康巴這個(ge) 曾經的邊地,已經不再那麽(me) 遙遠”。作者通過對康巴大地風物和掌故的描述,再現了藏區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麵貌,將自己對在經濟的高速發展和市場的強力衝(chong) 擊下,康巴藏區如何發展的思考和搜集,不著痕跡地織進他靈動的高原風土的描述中,自然巧妙,毫不刻意。康巴大地的平凡事在他的筆下生花,一字一句像是從(cong) 心底流出來的,是感情的流溢和飛濺,沒有風花雪月的情調,沒有華麗(li) 辭藻的堆砌,也沒有無病呻吟的裝腔作勢,而是真實地再現生活、反映生活,透視民眾(zhong) 生活願望。

  這一篇篇散文,是作者以豐(feng) 富的生活閱曆與(yu) 廣博的學識修養(yang) 熔裁出的文化精品,充溢著敏銳而纖細的藝術感受,有著邈遠而深摯的情致,有著獨特的認識價(jia) 值和審美情趣。讓我們(men) 一起分享共勉,一起為(wei) 作者喝彩,一起期待他挖掘更深更廣的題材,以自己獨特的創作風格,寫(xie) 出更多讓讀者賞心悅目的上乘之作。

  (新利平台 文/南加才讓)


購書(shu) 請掃二維碼

(責編: 常邦麗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