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訊 10月17日,2018年全國脫貧攻堅獎表彰大會(hui) 暨首場脫貧攻堅先進事跡報告會(hui) 在北京召開。據2018年全國脫貧攻堅獎公示信息顯示,西藏共有1個(ge) 組織和5位個(ge) 人獲得表彰。
圖為(wei) 2018年全國脫貧攻堅獎表彰大會(hui) 暨首場脫貧攻堅先進事跡報告會(hui) 現場。攝影:李思緣
圖為(wei) 獲獎人雲(yun) 登加措、巴桑、巴桑次仁(從(cong) 左至右)在2018年全國脫貧攻堅獎表彰大會(hui) 暨首場脫貧攻堅先進事跡報告會(hui) 現場合影。攝影:李思緣
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亞(ya) 東(dong) 縣脫貧攻堅指揮部榮獲組織創新獎;西藏自治區林芝市工布江達縣鬆茸加工農(nong) 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理事長雲(yun) 登加措榮獲奮進獎;北京市平穀區農(nong) 村工作委員會(hui) 調研員,掛職西藏拉薩尼木縣縣委常委副書(shu) 記趙金祥榮獲貢獻獎;西藏自治區山南市乃東(dong) 區嘩嘰服飾有限公司總經理巴桑榮獲奉獻獎;西藏自治區那曲市嘉黎縣麥地卡鄉(xiang) 黨(dang) 委書(shu) 記巴桑次仁和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上海實驗學校校長,上海師範大學基礎教育發展中心常務副主任傅欣榮獲創新獎。
據悉,今年是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連續第三年開展全國脫貧攻堅獎評選表彰工作。評選工作於(yu) 7月21日正式啟動,經過了報名推薦、資格審核、初次評審、實地考察、征求部門意見、複評審查、報批審定等程序步驟。從(cong) 10月19日開始到10月底,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將組織脫貧攻堅先進事跡巡回報告,組成4個(ge) 報告團分赴中西部21個(ge) 省區市,廣泛宣傳(chuan) 脫貧攻堅典型,彰顯榜樣力量,發揮示範引領作用。
奮進獎:雲(yun) 登加措
作為(wei) 一名西藏林芝工布江達縣土生土長的農(nong) 牧民,雲(yun) 登加措始終相信脫貧致富要依靠勤勞的雙手,一心“等靠要”將無法改貧困現狀。他始終銘記黨(dang) 的恩情,在鬆茸加工農(nong) 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逐步發展壯大的同時,他積極帶領鄉(xiang) 親(qin) 們(men) 共同致富,著力打造西藏高原特色優(you) 質產(chan) 品和品牌,將合作社做大做強。
在雲(yun) 登加措的帶領下,合作社對口扶持貧困戶32戶,戶均扶持資金4000元;帶動當地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3400餘(yu) 人采集野生菌,實現戶均增收3100餘(yu) 元;出資28萬(wan) 元為(wei) 朱拉鄉(xiang) 崩嘎村蟲草采集地區修建3座橋梁。9年來,雲(yun) 登加措主動為(wei) 朱拉鄉(xiang) 、巴河鎮等地貧困群眾(zhong) 累計捐款捐物97萬(wan) 餘(yu) 元。
貢獻獎:趙金祥
從(cong) 北京到拉薩,4000多公裏的距離咬咬牙可以適應,但高海拔給身體(ti) 帶來的不適卻不是那麽(me) 容易克服。
在西藏拉薩尼木縣掛職期間,趙金祥提出的“3213”產(chan) 業(ye) 發展和“一帶一核心”產(chan) 業(ye) 融合發展規劃得到了尼木縣委的認可,引領尼木縣脫貧攻堅工作走上了一條可持續發展的新路,為(wei) 援藏重點項目精準持續建設奠定了基礎,充分體(ti) 現了扶貧扶智、扶誌總要求。
他勇於(yu) 擔當,積極實踐,以項目創新驅動,大力實施產(chan) 業(ye) 結構調整,引進大桃產(chan) 業(ye) ,發展藏雞和特色高原種植,推進農(nong) 村改革,引進龍頭企業(ye) ,培育本地經營主體(ti) 。項目建設取得顯著成效,為(wei) 尼木縣打贏脫貧攻堅戰做出了突出貢獻。
奉獻獎:巴桑
毛嘩嘰,是一種上等的氆氌製品。因其質地柔軟、持久耐用、紋路清晰、冬暖夏涼、清洗不變形等特性,享譽西藏。為(wei) 了不讓這門手藝消失,巴桑出資開辦職業(ye) 技能培訓基地,免費招收學員300餘(yu) 人,幫助貧困失地農(nong) 民從(cong) 經濟上扶貧,在思想上扶誌,找到了致富出路。他挽救瀕臨(lin) 滅絕的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澤當毛嘩嘰手工紡織,並設立西藏全區第一個(ge) 農(nong) 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 創辦西藏嘩嘰服飾有限公司,打造“澤帖爾”著名品牌,將藏民族優(you) 秀文化潛能轉化為(wei) 當地農(nong) 牧民脫貧致富的現實生產(chan) 力。
在他的幫扶下,直接解決(jue) 就業(ye) 人數達到122人,人均年收入達到3萬(wan) 元,延伸產(chan) 業(ye) 間接解決(jue) 就業(ye) 人數達到400餘(yu) 人。截止2016年,合作社及公司年創收420萬(wan) 元,年利潤達到106萬(wan) 元。近幾年來,巴桑直接幫扶澤當及周邊貧困農(nong) 民、救濟病殘困難群眾(zhong) 折算資金達到108.4萬(wan) 元。
創新獎:巴桑次仁
麥地卡鄉(xiang) 是西藏那曲市嘉黎縣下轄的一個(ge) 鄉(xiang) 鎮,作為(wei) 純牧業(ye) 鄉(xiang) ,可利用和開發的資源並不多。巴桑次仁通過調研,依托當地資源,建立牛糞加工廠,並與(yu) 各單位簽訂售賣合同,把牛糞變成看得見、摸得著的產(chan) 業(ye) 。他還牽頭成立了麥地卡鄉(xiang) 家政服務中心,克服種種困難,帶領幹部群眾(zhong) 迎難而上,為(wei) 服務中心正常運轉奠定良好基礎。
推動油氣站項目正式上馬。巴桑次仁與(yu) 多方積極溝通協調,與(yu) 企業(ye) 達成共同建立油氣站的協議,並成功將麥地卡鄉(xiang) 貧困戶與(yu) 油氣站連接起來,通過入股分紅的模式保障貧困戶的權益。同時,發揮當地水資源優(you) 勢,整合資源,成立純淨水加工廠,並為(wei) 打入嘉黎縣純淨水市場做了充分的準備。
創新獎:傅欣
2016年6月,傅欣作為(wei) 上海市首批組團式教育人才援藏工作隊隊長赴日喀則市上海實驗學校開展教育援藏工作。
通過組團幫扶措施,學校辦學水平、教學成績都得到跨越式提升,小學部學業(ye) 水平考試在日喀則名列前茅,初中部中考成績穩居西藏第一名,連續兩(liang) 年高考上線率實現100%,高考的本科率和重本上線率分別創造了近94%和60%的曆史新高。
傅欣帶領工作隊分年級、分學科輔導孩子學習(xi) ,幫助解決(jue) 生活上的困難。傅欣注重加強上海教師與(yu) 本地教師充分融合,各級職位實行“一崗雙任”,將“組團式”援藏工作隊分為(wei) 幹部團隊、教學團隊、德育團隊、師訓團隊和信息團隊,,提出教學“雙十標準”,啟動智慧校園的行動計劃。傅欣同誌帶去的教育理念極大地推動了日喀則地區的教育現代化進程。
組織創新獎: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亞(ya) 東(dong) 縣脫貧攻堅指揮部
脫貧攻堅戰役打響後,亞(ya) 東(dong) 縣始終把脫貧攻堅作為(wei) 頭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堅決(jue) 貫徹落實黨(dang) 中央、國務院和區市黨(dang) 委、政府關(guan) 於(yu) 打贏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戰的決(jue) 策部署,及時成立由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為(wei) 組長的扶貧開發工作領導小組和脫貧攻堅指揮部,緊緊圍繞“兩(liang) 不愁”“三保障”目標,按照“六個(ge) 精準”要求,舉(ju) 全縣之力、匯全縣之智,全麵動員、全民參與(yu) ,以轄區7個(ge) 鄉(xiang) 鎮、25個(ge) 行政村為(wei) 主戰場,狠抓產(chan) 業(ye) 培育、易地搬遷、生態補償(chang) 、轉移就業(ye) 等“十個(ge) 一批”脫貧措施。整合各行業(ye) 項目資金7.6億(yi) 元,打造了帕裏犛牛、亞(ya) 東(dong) 鮭魚、溫泉療養(yang) 、邊境貿易等“十大扶貧產(chan) 業(ye) 基地”,建立“公司+合作社+基地+貧困戶”的利益聯結機製,實現全縣貧困戶人均收入7545.8元,亞(ya) 東(dong) 成為(wei) 西藏全區首批脫貧摘帽的五個(ge) 區縣之一。(新利平台 記者/王媛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